第一個詞:漲價
最近一段時間,朋友圈裡天天看到漲價的通知,各大廠家都開始調價,我們也不得不調了4%,想盡力自己消化成本上升的壓力,畢竟我們的客戶和終端使用者主要是在豪宅和商用領域,業務週期都很長,和終端使用者合同都是早簽了的,我們漲價很容易,客戶那邊可能就是實實在在的利潤損失。
但說實話,現在的形勢下,這個4%基本等於沒漲,我也心裡沒底,大潮之下,到下半年能不能頂得住。 只能祈禱人民幣升值能稍微緩解一點進口產品漲價的壓力吧。
第二個詞:缺貨
最近行業裡的朋友都碰到了缺貨的問題,不同品牌,國內國外、空調、鍋爐、管道、閥件,全面缺貨。 原來以為只是一時的困難,但深入和總部溝通交流之後,發現問題沒有我們設想得那麼簡單。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遠遠比我們想得深遠,可以分作下面幾個階段:
最初只是疫情短暫導致的生產能力下降,這個其實各國政府很快調整了政策,現在即使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都沒有徹底停止工業生產,生產雖然不是全力開,但是也是能基本滿足要求的。
緊接著是疫情後,暴漲的進出口與受疫情影響下降的運力雙重因素疊加,造成了進口產品船運週期普遍加長,並且海運、中歐快鐵的運價都全面上漲。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這方面的新聞,大量的空貨櫃堆在歐美港口回不來。貨櫃和船期不好訂。
現在前面兩種不利因素還沒完全消退,並且這兩個因素在整個供應鏈裡向上遊蔓延:基礎原材料供不上,導致元器件供不上,元器件供不上導致主機廠家供不上貨,一環扣一環。
這個趨勢現在很清楚了,不僅向上遊蔓延,而且橫向發展,不同產品相繼出現問題:鍋爐、中央空調、管材、散熱器,只要是進口產品或者裡面有進口的元器件的產品,都開始不同程度的缺貨。
而且,在另外三個因素的影響下,進一步惡化:
- 一個是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緊密結合在一起,幾乎很難找到一個產品裡完全是某個國家制造的元器件的例子了,尤其是鍋爐、中央空調這樣相對複雜的產品。
- 另外一個因素是,這些年所有的生產製造廠家都在搞精益生產,大力壓縮零配件和成品的庫存,幾乎沒有安全裕量。 大災之前,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 另外漲價風潮下,大家都恐慌性增加庫存,也惡化了供應短缺問題,也進一步推高了價格,惡化了漲價整個問題。
我個人的判斷,這個情況,短期內不會緩解,至少今年內,缺貨和漲價還是大家天天都會碰到的問題。 進口產品的供貨問題,最後只能靠疫苗能把疫情打下去,看著歐美國家龜速打疫苗的狀況,真是不容樂觀。
最後,給商家的建議:有貨的,就多備點。 缺貨的,及早和客戶溝通,尋求客戶的理解。和廠家多溝通,早下單,大家一起努力共渡難關。
給終端使用者的建議:好東西,值得等就多等會。商家和廠家也是沒辦法,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形勢就是這樣。 互相理解,互相體諒。
天天被客戶催貨的鳥叔,2021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