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裝飾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行業,從沉寂到突然崛起再到現在的稍顯疲憊,也只是四十多年的光景。
也許我國的建築裝飾行業一直存在著,但被廣泛知道的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隨著社會經濟越來越發達。從出現之後,一直是實體經營的性質,從裝修游擊隊到包工頭,再到之後實實在在的公司與施工隊、設計院等。
毫無疑問,建築裝飾行業一直是實體經濟的代表,是多少人踏踏實實走下來的。
於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該上市的上市了,該出名的出名了。原本巨大的市場被超大規模的大大小小的裝飾公司一點點蠶食之後,猛然有一天人們發現蛋糕小了,行業市場飽和了,僧多肉少,有人要捱餓了。於是也就進入了從粗狂型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其實這是任何一個行業從出現到成熟必經之路,歷史總會淘汰那些落後的。官方一點就是:
隨著經濟社會與科技的發展,建築裝飾行業以往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方式邁進,是行業面臨的難題,不能再埋頭苦幹要抬頭走路,建築裝飾企業要發展不能是靠“人情”、先墊付工程款等陋習,在公司管理上:必須要與科技、技術、市場管理等結合,對外有核心競爭力:技術、人才等,對內有風險防控意識和合同管理與資金到賬管控;在公司業務運營上:佔據一定的市場地位,有不可替代的產品(專案實施)優勢;良好的口碑、形象和可持續運作的能力。
這個社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越是強者越努力,公司也是。
向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淘汰掉不適合的企業和人,不必驚慌,建築裝飾行業能做的就是睜開眼睛,不再摸魚,也不必把同行看成死敵,確保自己能生存下來的,從來不是誰倒下了,而是無論誰倒下自己都站著,站在越來越高的地方。
從網際網路出現的時候,建築裝飾行業受到了挑戰,各裝飾企業和人員開始“擁抱網際網路”,“轉型升級”……
建築裝飾行業、企業及從業人員開始從工地走到螢幕,工程專案開始從圖紙上出現在網頁上,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展示,設計圖紙從手繪開始逐漸變成電腦繪圖,施工流程開始從流程手冊上改到APP申請、簽字等,諸如此類很多,包括投標與公示、招聘與解聘……流程上便利了,技術手段改進了,似乎我們開始向網際網路融合了。
十九大來了,十四五來了,數字中國的藍圖來了。建築裝飾行業這一還沒有完全擁抱網際網路的行業,又要開始邁向數字化時代了。
誠惶誠恐了,也小有喜悅了。
或許,在這個時代建築裝飾行業需要一個新事物來沖淡原本的惶恐。網際網路也好,數字化也好,必須去“融合”,而不是擁抱。
網際網路是工具,展示的是真實的自己,如果你很好,就很好,如果只是裝得很好,再好的偽裝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尤其是這屆網友的細扒。所以打鐵還要自身硬。
那麼,說起數字化,數字化不是我們現在各種會議上的高空論調,而是很細節、很瑣碎的東西,也完全不必高談闊論地講:引領新時代,擁抱數字化。或者是數字化轉型之類的。
數字化之小,小到哪怕一個文員的人員配置表,聽起來很簡單,但涉及到的人員,但凡一個不用這個數字化就是敗筆,不但沒有省事兒,反而增加了流程以及口舌之爭,得不償失。
數字化之大,關乎收入與利潤,關乎企業市場地位與生死存亡。
然而,之所以說,不必多說,不必細說,因為這是一件繁瑣的事情,很細節的事情。
但,只需要決策者有快準狠做出決策,之後有負責人去監督全員執行就好。
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上,企業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