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除丁謂,皓折賈充。
王曾和丁謂都曾是宋朝的宰相,他們的區別是,一為賢相、一為奸相。丁謂還是宋朝最有名的奸臣“五鬼”之一。
宋仁宗繼位後,京師有民謠說:“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欲得天下寧,拔去眼前丁。”寇即寇準,丁即丁謂。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辭。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以狀元入仕。王曾為人穩重,舉賢任能,在真宗、仁宗權力交接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丁謂本來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24歲就中進士,詩文都相當了得,甚至傳說他的文章與韓愈、柳宗元,詩與杜甫都有得一比。但他人品不行,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禍國殃民,為非作歹。他很會溜鬚拍馬,據說在當寇準宰相的副手時,會謙恭地用自己的袖子去替寇準宰相擦鬍鬚上的酒。但一有機會,就扳倒寇準取而代之。他還太會揣摩皇上心思,勾結宦官,鼓動皇上大興土木、大搞迷信活動,搞得朝廷烏煙瘴氣、民間民不聊生。
後來因為遷移真宗陵墓的失誤,被王曾抓住機會,為民除害扳倒了丁謂,京師里人人稱快。
孫吳末代皇帝孫皓
孫皓是三國時吳國的末代皇帝,吳國在公元280年為晉所滅,孫皓投降晉國。
賈充原來在魏國做官,後來又去晉國做官。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忿恨司馬昭獨專朝政,集合宮裡的衛兵和一些奴僕討伐司馬昭,結果被賈充所殺。
孫皓降晉後,賈充指責孫皓在吳國曾對人使用酷刑,問他說:“你鑿人眼睛,剝人面皮,這是什麼刑法呀?”孫皓回答說:“那是懲罰奸臣和弒君不忠的人的。”賈充聽了以後,感覺他正是這樣的人,就默不作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