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 劉正
新年特輯
轉眼2021已到達終點,我們站在了2022起跑線上。回顧2021,有溫暖、有感動、有成長;展望2022乃至10年後的自己,您有什麼期待?
《醫師報》2022元旦特刊將以“謝謝你給我溫暖,謝謝你給我力量,謝謝你給我信仰”為主題,講述2021令人難忘的故事。
謝謝你給我溫暖系列——行醫的路上有風有雨,但總有那麼一個人、一件事,讓我感動,給我溫暖,讓我有了堅持下去的意義。
謝謝你給我力量系列——這一年,為了實現心中的目標我傾盡全力,一個成功的治療/手術,一篇期刊論文,或是一次不一樣的跨界體驗,都是我砥礪前行的力量。
謝謝你給我信仰系列——你見證我的成長,讓我種下一個夢,在你的庇護下,無論是從專業還是理念,我實現了蛻變,所有的迷惑得到解答,所有好壞能夠自己斟酌,你讓我有了醫學信仰,向光而行。
暢想“10年後的我/醫療”
當今時代發展可謂瞬息萬變,1年足以翻天覆地,10年後又將怎樣?我是否成為了自己想象中的人,中國醫療未來走向如何?現實很骨感,但不妨礙大膽暢想。
本期嘉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 劉正
暢想十年後的醫療
一轉眼我在臨床一線已工作十年,想起十年前做住院醫師時應用的診斷技術和手術方式,只能深深感嘆:十年後的醫療誰也無法預知。但是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十年裡醫學技術將快速升級,顛覆很多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的預防、篩查、診斷和治療。
十年後,相信腫瘤的早期診斷技術將會在腫瘤診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攀升,防控的重要基石還在於早診早治。理想的早期診斷技術具有無創、敏感、標本易獲取、操作便捷等優勢。即使十年後仍然達不到“一滴血診斷癌症”的理想化目標,但是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更多的早期診斷技術能夠獲得普遍應用,大家在社群、超市甚至自動售貨機就可以輕鬆獲取針對各類的癌症早期篩查及診斷試劑盒,這將大大降低惡性腫瘤的死亡率。
十年後,各類診斷裝置將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援下,向著高度智慧化和精準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傳統的CT、MRI等醫學影像檢查及病理學檢查方法,存在人工誤差和操作水平差異。尤其是我國國情特點是基層醫院硬體配置參差不齊以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生匱乏,易出現漏診、誤診等情況。十年後,在網際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輔助下,尤其是機器學習的應用,人工智慧將廣泛應用於影像及病理分析,顯著提高臨床診斷的效率和準確性。對於常見疾病,經過大資料“訓練”的智慧處理器能在準確率不亞於高年資醫生的同時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而醫生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疑難疾病的診治上。
十年後,腫瘤的藥物治療或可取代手術,成為腫瘤治療的排頭兵。
隨著生物製藥技術的蓬勃發展,新一代的靶向藥物、免疫治療藥物會不斷問世。這類藥物將在減少對正常細胞影響的同時,更加精準的針對腫瘤細胞和腫瘤微環境,更多的復發、轉移患者將獲得高質量生命週期的延長。更多的藥物將被應用於新輔助的治療,能夠控制並治癒很多中晚期的腫瘤,從而避免手術治療帶來的功能喪失和創傷。
十年後,智慧機器人將在臨床獲得普遍應用。
除了手術機器人,還會有進入血管清除斑塊的奈米機器人、進入胃腸道切除息肉的微型機器人以及和病人進行心理治療的模擬機器人,這類高智慧化的機器人能夠在各專科替代傳統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大大節省人力成本以及人為失誤。未來醫院很可能看不到來來往往穿著白大衣的醫護人員,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各種技能特徵的智慧機器人。
十年後,唯一不變的就是醫生的職業準則和人文素養。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不能認為唯有技術,才是醫學的未來,不能認為唯有技術,才是醫生學習的全部。因此,十年後,一個合格的醫生,也必定是一個具備良好職業準則和深厚人文素養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