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的生產始於南唐。創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葉至唐未,由於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導致制墨中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縣)南遷,為黃山白嶽之奇和練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時得皖南的古松為原料,又改進了搗松、和膠等技術,終於創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
南唐後主李煜,得奚氏墨,視為珍寶,將召奚廷擔任墨務官,賜“國姓”為獎勵。於是,奚氏全家變而為李氏。李廷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宋宣和年間,出現了“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的局面。宋宣和三年歙州更名為徽州,李墨及其他各家之墨,遂統一定稱為徽墨。“徽墨”之名逐漸形成,相沿至今。
▲“胡開文制大富貴亦壽考五色墨”墨匣
清,高4cm,長28cm,寬22cm。清宮舊藏
咸豐、同治年間,由於戰亂和社會的腐敗,徽州制墨業逐漸衰退,名家、名品的聲譽也隨之冷落。但唯有胡開文一家獨呈一時之秀,一直保持著興盛的局面。特別是他的"蒼佩室"墨成了皇室的貢品。
這是什麼原因呢?後人分析有三個緣由:一是胡開文重用墨模雕刻、設計人才。他曾不惜耗費巨資,派專人去搜集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北海、中南海等的藍圖,在汪近聖基礎上,邀請名家名匠重新繪製雕刻,終於製出了《御園圖》墨六十四塊。二是胡開文有一套"生意經,他經常派出他的九個兒子到全國各地銷售墨錠,擴大影響。三是胡開文極注意制墨的質量,以"造型新穎,墨質精良"而壓倒了諸家,這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一點。
嘉慶年間,由胡開文監製,內務府造辦處主持,選取大內(故宮)、西苑(中南海、北海)、圓明園三處共64處景觀,製作的御製銘園圖墨,已經成為久負盛名的清代皇家集錦墨。
其中包含圓明園的九洲清晏、長春仙館、鏤月開雲、天然圖畫等29處景觀。全套墨模共64幅,一幅一景。造型、紋飾、題字、雕刻和裝潢,無不精到,為宮廷御製墨模的代表作,十分珍貴。1963年,安徽省博物館徵收為藏品。
該套墨共64錠,每一錠於中心位置以金彩書景名,其中29錠與圓明園29處景觀對應結合,勾連出圓明園的歷史興衰。墨錠正面書寫樓閣景觀名稱,背面繪製亭臺景色,圖文並茂、生動直觀地展示了文物背後的人文故事,提供了欣賞徽墨的另一種全新視角。又因圓明三園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今已無存,此套墨模有關圓明園的插圖,對圓明園園林建築的研究,成為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2006年,徽墨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徽墨製作配方和工藝非常講究,傳統制墨工序十分繁複,每塊小小的墨塊看似輕巧,實則包含太多匠人的辛苦,因而自古便有"一兩黃金一兩墨"的說法。
▲ 古代制墨
▲ 現代制墨
▲ 墨工將按秘方配製的原料上鍋蒸煮,直至熬成膠狀物
▲ 杵搗
▲ 錘墨
如今,您在圓明園的鑑碧亭文創店以及三孔橋文創店之中,就能夠買到這套由安徽博物館收藏的墨模限量復刻、極具分量的清代皇家集錦墨。它墨質堅細光潤,墨色純淨,模製精細,裝飾較為含蓄,沒有大量的金彩和鮮豔的顏色,只看濃重的墨色間隱現有亭臺樓閣、巨龍神獸,用墨之餘更添生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提到了徽墨,那更不能少的就是“硯”。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端硯自唐朝初年開始生產,當年的端硯純粹是文人墨客書寫的實用工具,石面上無任何圖案花紋裝飾,唐朝中葉後,硯工們才開始在硯臺上雕以各種圖案花紋,端硯由此從實用品轉變為實用工藝品。
萬方安和硯,是根據圓明園四十景之一萬方安和雕刻而成。萬方安和位於後湖西側,東鄰杏花春館,西南湖外為山高水長,是一處以卍字軒為主體的風景園林。建於雍正初年,舊稱萬字房。萬方安和軒,造型獨特,風景秀麗,四時皆宜擇優居住。
上下天光硯則是取自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上下天光。上下天光景區位於後湖西北角,此景名稱取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傳世名作《岳陽樓記》中的詩句“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臨湖建有兩層樓閣,兩翼曲橋架湖,蜿蜒百尺,並在橋上建有亭、榭。憑欄俯瞰,大有岳陽樓所見洞庭湖之勝慨:“上下天水一色,水天上下相連”。當年也是中秋佳節賞月的好地方,有著“奇賞”與“飲和”之意。
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漸“封坑”。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採,而今流入市場的都是以前開採的硯石,硯資源日漸減少,故老坑石所做硯臺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在喧譁的現在,人們求摒棄浮躁而不可得,也許只有當你遇上這樣一塊上好的徽墨、一方硯臺,嗅著墨香,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寫一寫字,才能迴歸那闊別已久的中國精緻生活。
各位“文人墨客”在閱讀後是否對御製銘園圖墨以及上下天光硯、萬方安和硯背後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瞭解呢?若有心動,即刻行動!
劃重點圓明園內鑑碧亭文創店以及三孔橋文創店裡“文房寶物”限量發售!
來源:圓明園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