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武學研究》
4-2、“尤須知拳術姿勢,變換在腿。內外一氣,含蓄在胸。兩肩鬆開,氣自下沉。力起於腳跟,則主宰在腰腹。而運用則在兩肩。往來伸縮,如前面有物阻擋,前進後退,有不丟不頂之意。初練時務要認定一種。勿貪多、勿嫌少。須知:拳雖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異,故學一式須時加練習。勿專求重、重則滯。勿專求輕,輕則浮。尤不可專求一部之氣、一部之力,務求全身平均發展。”
按:以上仍是孫存周先生所言,指出拳勢在於腿的變換,腿法的變換決定了身法,少林中有“寧教十拳,不教一把”,這一把指的是心意把,心意把是單操,傳說少林寺千佛殿裡的足坑就是少林弟子習練心意把所形成,可見這是腿功,也是身法。拳只有與身法結合才能產生強大的攻擊力,因身法起到得勢的作用。拳如火炮,身如陣地,陣地處在有利地勢,火炮威力也會倍增,就是這麼個理。“內外一氣,含蓄在胸”:即內外要合,關鍵在於胸部要涵而松,這樣外氣會不滯脹哮喘,而內氣自可沉降蓄于丹田,內家拳忌諱挺胸,這是三病之一。沉於腳部的力量再反作用上來,在腰胯處運化分配。兩肩要活、要松、要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下與身鉚接,有“臂膀長在腰上”之功效,上與肘手中節相連,將勁力傳送出去。存周先生對初學者強調要專一,要做到一式不會不練下一式,一式不精不練下一式,一式要反覆去操練,只有這樣才能從簡單中頓悟出真諦,大道至簡。練的過程中不要走兩個極意,即其一是要用意不用力,否則出來的力是隻能是拙力、僵力。其二是軟而無力,軟而無力就是漂,沒有根基,沒有結構。另外,初學者在練習時習慣於局部發勁,只因心中有貪戀,想著把這力使大,砰砰作響感覺很爽,殊不知此是背道而馳!一定要避免!練時一定要整體協調著去練,對於初練者是有一個過程的,初期會無所適從,感覺特別彆扭,這也是一關,一定要堅持闖過去。這也是存周先生所述“務求全身平均發展”。習者當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