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唐詩有云: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這首杜甫的《詠懷古蹟》,描述了大名鼎鼎的明妃王昭君故事。王昭君,其名者大,其貌者美,其功者強,然其命運,只能用可憐來形容,真是紅顏薄命。其人生多次出現重大拐點,每一次都是個悲劇,這誰能想到呢?
▲入宮蹉跎歲月
▲出塞自願和親
▲好女嫁兩代單于
▲掖庭待招難回家
▲爹死子繼爛制度
一.入宮蹉跎歲月
民間傳說,王昭君後來之所以出塞,是因為沒有得到漢元帝的寵愛,一氣之下自主請願去的,而且是以大漢公主的身份!這個說法準確嗎?顯然不準確!
在漢宮裡她的身份究竟是普通的宮女還是妃子?這個其實很明顯,是宮女。為什麼這麼說呢?
《漢書》記載,漢元帝建昭元年,時年十六歲的王昭君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般,色藝俱佳,被選入宮,做什麼呢?只是做一名普通的宮女。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很明顯,這麼多的後宮佳麗你讓皇上都認識都很難,要想寵愛,這個難度可想而知!那怎麼翻牌子呢?歷朝歷代辦法多多,有用羊車的,就是用羊拉著小車,走到誰那裡皇上就寵愛誰。而漢元帝選的方法是畫畫!
漢元帝讓畫工毛延壽把所有宮女的樣子都畫出來,然後看圖說話,這不就簡單了?問題就出在這裡,各個宮女都賄賂毛延壽,替自己畫好看點,唯獨王昭君不這麼幹,為什麼?除了自己家裡不富裕,不願意同流合汙外最大的問題是:自己太優秀了,長得明顯比一起的好看太多了,而且還有才華,以為憑自身實力完全沒問題。
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自信,尤其是覺著自己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不知道世間的險惡。對毛延壽這個沒錢就不給辦事還使壞的人來說,道德就是個屁。她把王昭君的眼下面畫了一顆痣,各位,這個位置的痣又叫喪夫痣,說白了就是剋夫,這誰敢要啊,於是,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筆,改寫了王昭君的一生,等她出塞前,元帝見到她那驚人的容貌時,眼都傻了,回去就把毛延壽殺了,這是後話。
在漢宮的五年,從頭到尾沒有得到寵幸,連召見的機會也沒有,更不用說成為妃子了,說白了,從入宮到出塞,王昭君一直就是個宮女,身份也沒變。
而且,史書上無任何王昭君被封公主的記載,試想一下,假設被封了公主,那麼她的封號是什麼呢?歷史上像太平公主,文成公主,她的封號呢?這個可以有,但是這個真沒有!
二.出塞自願和親
王昭君是不是自願去和親的呢?畢竟那是出國去遙遠的大漠天邊。
當下發通知要挑選一名宮女出塞的時候,已經是21歲大姑娘的王昭君早已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傻白甜了,高密小夥認為是自願的,為什麼呢?
1.首先看她出塞得到的補償
歷史記載:王昭君出塞以後,他的父母兄弟全部得到了封賞,並前往京城做官,後來建立新朝的王莽,多少也佔了她的餘蔭,從而起家!這是和親的補償,對老王家足夠豐厚!
2.其次鬱郁不得志的報復
絕色,絕藝,入宮五年得不到寵幸,對比一下,一個人入公司五年,儲備幹部,這一儲備就是五年,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對不起,不知道,只要在這,你幹就行了,沒完沒了,升職?等著吧!
這麼一說,大家應該明白了,這個時候王昭君心裡的難受,除了自暴自棄裡面絕對還有報復,你不是不用我嗎?我就找別人,此處不留娘,自有留娘處。一旦有這種機會,只要是個人,都會選擇離開,不管離開是好還是壞,總之,離開就是!
3.看似明白實則不知厲害
博覽群書,知書達理的王昭君絕對知道“大漠”是什麼意思。荒涼,悲壯。可真到了大漠,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毛線啊,荒無人煙,還沒到就想回去,這怎麼可能呢?
三.好女嫁兩代單于
嫁兩代單于,想想都覺得難為情,而且還差點嫁給第三代,這個。。。
王昭君一共嫁了兩個丈夫。
一個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在一起三年,呼韓邪病死,享年73歲。
一個是:呼韓邪的長子(但不是與王的兒子)復株累若鞮,繼承了單于後,也繼承了王昭君,生下兩個女兒。
第三個?這個有爭議,有的是說王昭君在復株累死了後一年,王昭君就死了。也有說是跟了下一代單于,又混了20多年,這個爭議巨大,高密小夥不便臆測。
四.掖庭待招難回家
當呼韓邪單于死後,王昭君寫信請求大漢朝廷,要求迴歸漢土,得到的回覆傷透了她的心“從胡俗”沒辦法,回不來,就只能嫁給老公的大兒子,所以說,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不是王昭君願意的,這個得說一下!
爹死子繼爛制度
爹死了,再嫁給兒子,兒子死了,再嫁給孫子的媳婦繼承製到底是節省?還是亂套?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落後的陋習,很多學者現在解釋得很荒誕,說是匈奴人口少,資源少,內部消化有利於資源再利用。
這簡直不可理喻,如果是這樣,現在為什麼沒有這種現象了?現在女人多了?不能內部消化了?很顯然都不是,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類的道德認知提高了,認識到了這是陋習,是亂套的行為!
總之,王昭君都是胡漢融合,和親維護民族利益犧牲自我的光輝形象,只可惜她自己屈辱悲壯的人生並不完美,可謂是:自古紅顏多薄命!
本文純手打,覺著不錯就加個關注,點個贊吧!
參考文獻《漢書》
《漢宮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