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多峰巒疊嶂、河谷山川,如同摺疊空間,潛藏著許多珍寶、秘密。行走在雲南的大山裡,總是期盼不經意間開啟大山的一處隱秘褶皺,遇見一座古老的村寨。聽到一首優美的歌謠,看見一座古老的建築,或者看到一株稀奇的草木,都引人入勝,讓人期待。
遇見外普拉,就屬於這樣的驚喜。
彎彎曲曲的水泥路,隨山情水勢繞山過水,像纏繞在姑娘腰身上的絲帶,深入大山深處。山勢越來越偏遠、險峻。翻過山頭,山樑以小於45度的坡度,直下山谷。車路繞樑而下。前方,左右各一座大山,和腳下的這一座大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氣拔弩張,猙獰著圍聚在一起,對峙。每座大山的兩邊,都形成了峽谷。因為山勢很陡,看不見谷底。
谷中,怎麼可能有人家?可是,向下延伸著的水泥路告訴我,一切都沒有錯!導航顯示距離外普拉只有兩公里多了,估計就是從這裡到谷底的距離。
水泥路是新的,鋪就沒幾年的樣子。現在很多鄉村都有這樣的新路,是村村通工程的產兒。它們如同輸液管,輸入外界的新鮮元素,立即就讓一座座偏僻落後的古老村寨,從昏暗沉靜之中甦醒過來,熱鬧起來,富足起來。
順谷而下,山樑的盡頭,依託山樑,建了一座向山體外延伸出去十幾米的觀光臺。觀光臺下,有如滑坡,山勢趨於陡直。有幾人扒附在亭臺上往下張望。我想,那下面一定就是外普拉了。狹窄的下坡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把車停下來的地方。停好車,走上長長地伸出山體之外、如同張開的翅膀一樣的觀光臺,下方峽谷中的風景就在腳下了。我驚訝地看到,谷底,一片居民群!一片清一色的青瓦土牆民居群!密密匝匝地,如同一件鎧甲,鋪臥在峽谷中,足有上百戶……
我心裡驚歎:好一個“藏”字了得!
三山夾二水,三山站立對峙。右前方的那一座山,突然往前邁出了一步,讓山勢稍稍緩和起來。就在其上,鱗次櫛比地臥藏著偌大一個村寨,實在讓人驚訝!
陽光正好,從觀光臺看下去,整個村莊如同一隻在河邊汲水的烏龜,青黑色的鱗甲閃著幽幽青光,有一種時光漫過沉澱下來的厚重感。
三座大山壓迫而來,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第一個感覺就是:三座大山,鎖住了這一群人!
眼前的局面讓我想到了我的家鄉。它的環境沒有這般險峻,卻比這裡更加偏遠,距離縣城上百公里。以前很多老人,生在大山中,死在大山中,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整個村寨,有對外溝通交往能力的就那麼幾個人。他們把外界的事情帶進來,給村裡平靜無波的生活,如微風般攪動一絲漣漪,卻也很快歸於虛無。
外普拉距離縣城僅42公里,距離宜就鄉就十幾公里,但有這樣的險山阻隔,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就憑雙腳,走到宜就鄉,也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在沒有公路的過去,這就意味著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家鄉了。更何況,外普拉的居民幾乎是彝族,他們不懂漢語,與外人交流有畏懼之心。這樣的居住環境,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涼山“懸崖村”,家喻戶曉的“愚公移山”,曾經都是典型的“一座山鎖住一群人”。
隨著見識的增長、眼界不斷開闊,我對先人的選擇反而多了許多感恩和敬畏。我開始反過來思考:或許是這三座大山,守住了這一群人?守護他們世代安寧、幸福?
每一次選擇,都有不得已的緣由。每一個村莊的背後,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我的先祖,史稱獨錦蠻,有相關書籍記載以來,就居住在羅茨壩子裡,在南詔王室的支援下建了著名的“黑城”。咸豐年間,畢顧保帶領族人起義,失敗後,不得已躲進大山裡。現在我的母族都居住在武定、元謀、祿豐三縣市交際的大山裡,沒有一個村子在城區。
“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這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的來歷。大山深處的很多村莊就是這樣來的。躲避亂世,躲避苛捐雜稅,躲避欺凌……這就是弱小的民族、人群的一種自我保護,是一種去害趨利的生存法則。
看了村口匾牌介紹村史,知道外普拉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元朝。匾牌上的時間,結合那一段歷史,一種猜測在我的心裡發芽:元軍進入雲南,戰亂紛起,人民避之不及。軍隊洶湧而來,受到驚擾的人們,紛紛拖家帶口,往深山峽谷中行進。有一大戶人家上百人,最終在三座大山的掩護下,在這三山夾二河的地方安居下來,一代接一代,生活到今天。
沒有外界干擾,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流離顛簸。於時光如鏡、歲月無波中,墾幾塊田地,細數風雨四季——於平凡的老百姓,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這一切,又何嘗不是這大山的庇護?正是大山如同母親一般,呵護著懷中的兒女,不受外界干擾、侵犯,這裡的人們才能一代代平靜地生活。
因為與外界隔絕,沒有外來文化的影響和衝擊,最大程度地傳承和儲存了自身的文化。外普拉有著悠久而完整的彝族文化,是研究楚雄永仁彝族傳統文化的極佳之地。傳統的民居建築,絢麗多彩的彝族刺繡,古老的彝族祭祀、崇禮、婚喪嫁娶等民俗文化儲存完好,火把節、祭龍節等傳統節日隆重熱鬧,摸魚節、豆花節、鄉村音樂節等特色文化淳樸多彩,山歌小調、彝家三跺腳等民族風情濃郁……
日月如梭,人口增長。河畔不斷開墾出一塊塊田地。到了今天,如眼前所見,那麼多的人口,就守著河兩岸狹長的極其有限的耕地,拓展不開。人作為具有高智慧的動物,其生存能力讓人驚訝。外普拉整村居住在石板上,極大限度地空出河邊的田地。依山傍水,依據低熱河谷的特殊地理氣候條件,在河邊種水稻,在岸坡上種植芒果,於陡坡上養殖善於攀爬的黑山羊……各種特色養殖、種植,越來越豐富了外普拉人民的餐桌。
很多與世隔絕的村寨,自給自足,自娛自樂,怡然自得,幸福著自己的幸福。可是,這樣的村寨,不能共享外面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加上自身的劣根不能剪除,越來越貧瘠落後。
今天,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人民當家做主,國家對民生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水、通電、通公路,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全國各族人民真正地融為一體,不分你我,真正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許許多多與外普拉一樣、長期封閉於深山大川的古老村寨,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迅速融入社會潮流,得到快速發展。
知道外普拉早已名聲在外: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傳統村落;2017年被聯合國列為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示範村專案。再回想自己家鄉的發展,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偉大的國家正在崛起!一個偉大的時代已經到來!
【來源:文藝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