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前一天,津市市毛裡湖鎮青苗社群的臘八節廣場搭棚起架,舉辦“青苗臘八節”。遊客從城區或周邊鄉鎮趕來,選購當地百姓自制的臘八豆、臘香乾、芝麻糖、土家臘肉等農副產品。
青苗,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社群,依託特色節慶和農事體驗活動,走上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一次大膽嘗試,讓村莊產業“絕處逢生”
青苗社群是村改社群,津市最大的移民安置點,2007年接納石門皂市水庫土家族移民168人。曾經的青苗村一窮二白,沒有水泥路,也沒有村部。2013年,村裡有孩子考上清華大學,一位企業家駕車來村裡捐資助學,因路面太差刮壞了車底盤。企業家說:“早知這樣就不過來了,不如多捐些錢。”
說者無意,聽者難以釋懷。原村黨支部書記傅年喜下定決心改變家鄉面貌,號召父老鄉親近1000人籌資52萬元,出工出力,修好村部和一條主體公路。村裡開始發展特色種植養殖,2015年成立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河洲草灘放養300多頭黃牛。沒想到,當年牛肉滯銷。
牛肉賣不出村,就想辦法讓顧客上門。傅年喜聽取旅行社朋友和村裡黨員的建議,決定舉辦“青苗臘八節”,拉動周邊遊客進村,看現場宰牛、烹飪,品嚐全牛宴、土家菜,體驗熬糖、打餈粑。
有了家門口“賣貨”的機會,村民熱情高漲,緊急籌備半個月。2015年,第一屆“青苗臘八節”接待遊客1萬多人,銷售農產品近100萬元;第二年大家提前做足準備,接待遊客4萬多人,銷售400多萬元;2018年突破600萬元。“今年,為配合防疫,社群提前舉辦臘八節,展銷時間也縮短了。”社群居民張愛忠說,以往活動期間,自己能賣6000多元錢的蘿蔔絲等農產品,今年她只擺攤一天,也有2000多元錢的收入。
瞄準短線旅遊,四季節慶串珠成鏈
2017年,應傅年喜邀請,“85後”青年楊洋返鄉擔任社群幹部,2021年被推選接任社群黨支部書記。接過鄉村振興接力棒的同時,楊洋也繼承了前任書記“輕建設、重實用,花小錢、辦實事”發展思路。臘八節的成功讓他意識到,農旅融合發展前景廣闊。
“青苗沒有奇山秀水,沒有歷史傳說,只有幾畝田地和老百姓的手藝。”楊洋說,社群不爭“排面”,不盲目投資建設古鎮、花海等大型人造景觀,而是抓住農耕活動體驗,瞄準“短線遊”“週末遊”,發展小而美的休閒農業。
樸實、務實的想法得到群眾支援。大家積極配合社群流轉80多畝土地種桑葚,去年僅遊客採摘桑葚一項收入就有30多萬元。沒摘完的果子制桑葚酒、桑葚幹,桑葉製成桑葉茶,包裝銷售。
一片低產灘塗地被社群居民改造成沙灘樂園,附近的水塘和土坡分別改造成游泳池和滑草場。旅遊旺季,這裡成了孩子捉雞摸魚、玩泥戲水的樂園;淡季,沙地、水塘也不用投入過多人力維護。
楊洋和傅年喜又策劃打造桑葚採摘節、沙灘狂歡節、農民豐收節。社群成立集體企業綠野青苗旅遊產業有限公司,節慶活動串珠成鏈,一年四季遊人不絕。2020年,青苗社群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去年的2.4萬多元。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