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之永
流水繞孤村,崖壁開石洞。不見豳人狩獵圖,荒草遮煙夢。
往事怕回頭,隱隱都成痛。鐵馬冰河血染沙,離亂金遼宋。
——卜算子·遊趙家洞
從旬邑縣城向西北出發,沿馬欄河谷大約十幾裡地就到了趙家洞。 趙家洞近來小有名氣還要拜驢友所賜,是那些不怕千難萬險、勇於跋涉的驢友讓這裡重新被人們發現、認識,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去探尋那遠古的傳說。
趙家洞坐落在馬欄河谷的崖壁之上,離河谷平疇處數十米高,崖下是一段陡坡,坡上有一段崎路,路被荒草雜樹遮掩,步履維艱!且那日下了雨,樹枝草葉上露水晶瑩。我們一行四人來到崖壁之下,恰遇當地一村夫在此懷舊,於是上前遞了支菸便攀談了起來
村夫指引我們來到他家曾經住過的洞穴,這是一處三層的崖洞,洞口還有土石圍牆,洞裡雖然空蕩蕩的,但是還能看到曾經的煙火氣,二層有一豎井連線,有水缸那麼粗,石壁光滑,壁上有腳窩,高約兩米多,攀爬十分艱難,要很好的臂力才行,只有我一個人上去了。
來到二層,眼界豁然開朗了許多,對岸的山上,林茂天青,馬欄河谷,一望平疇,綠油油的包穀遮住了河道,宛如一道青紗帳。再向三層依然是豎井,我尚有自知之明,定非我體力所能為之,況我還有恐高症,就作罷了。上且不易,下何難為,好不容易摸索著回到一層。
趙家洞此一崖壁有完整洞穴四十五座,自不必一一探究,聽村夫說說也是好的。據說趙家洞石窟群建於宋金時期,戰亂頻仍,為當地居民避亂之用,後來幾經修整完善,住起來倒也安逸,崖居形式就此保留下來。但是崖居畢竟是一種原始的穴居形式,和現代文明相去甚遠!直到1972年,在政府的一再勸說下,最後一戶人家才離開這裡。從開鑿之日到廢棄之時歷經八百年之久。
馬欄河谷是一條寬闊且平坦的河谷,河兩岸崖壁聳立,人們之所以選擇在這裡開鑿崖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馬欄河谷富饒的土地,平整寬闊,沖刷形成的土壤鬆弛肥沃,適於耕種,就算是偏僻些,這裡的居民也不忍離去。崖居的好處還在於它的避亂、避禍功能,就算有土匪光臨,往崖上一呆,還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能是望崖興嘆了。再有一個好處就是避野獸,要知道現在的馬欄河谷還天天還有野豬出沒,據說最近還發現了花豹,放在過去可不只是這些動物了,豺狼虎豹,飛鷹走兔,遍地橫行,野生動物始終和人類相生相伴。
離趙家洞不遠處還有一處崖居叫官家洞,又名飛雲洞,在崖壁上鑿成四層樓式疊洞,儲存較完整。飛雲洞共有5個主洞,7個窗,83個室,另外有83個通風口。石洞分方形平頂形和拱形圓頂兩類,平均高2米、寬3.8米、深4.5米,總面積1419.3平方米。每層及各洞之間均有甬道相連。據文史專家考證,官家洞始為周族祖先穴居之地。
以旬邑為中心是古豳國的所在,據史記記載,豳國乃周的興起之地,從公劉居豳到鳳鳴岐山歷經千餘年,周才從這個閉塞之地走向渭水,走向中原大地。如果馬欄河谷崖居確為周人開鑿,那將為歷史開拓更為遙遠的想象空間
關注點贊分享,感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