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懵懂述史
編輯|懵懂述史
2020年7月,河南大學生一個舉動,引得央視、人民網等媒體紛紛點贊關注。
當大多數學生正在享受沒有作業煩惱的假期時。
河南大一學生張亞東卻在自家菜地裡建設了自己的“基建王國”。
“王國”裡包括了隧道、大橋和能變軌的高鐵等等。
他還憑此刷爆了網路,得到網友還有中央媒體的肯定。
一個農村大學生的“基建王國”到底有多牛,可以得到這麼多人的肯定?
他又為何有這樣的奇思妙想?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農村大學生成“網紅”
2020年8月16日,張亞東早早就起床跑到自家的菜地裡。
為了“三期建設工程”早點完工,呈現給關注他的網友們。
張亞東顧不上滿天飛的蚊蟲和滿頭大汗,跪在地上仔細地測量著資料。
放眼望去,在這塊133平方米的耕地上。
一列高速列車在“河流”、“隧道”、“高架”之間穿梭。
走到岔路口處,列車還可以自己變軌。
雖然只是個縮小版的模型,卻不能不讓人為之震撼。
當被問起:為什麼會建設這麼神奇的“基建王國”的時候。
張亞東說,因為疫情在家上完網課後,正在重新整理聞的他偶然看見一個影片:
在雲貴高原的高山峽谷間盤踞著一條鋼鐵巨龍——“北盤江第一橋”的時候大受震撼。
他想:今年學校都是組織大家在家上網課,課餘時間比較多。
我要自己動手做一個“北盤江第一橋”的模型。
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時,倆人都非常支援他。
還把家中的雜貨間清理出來,當做他的“研發實驗室”。
雖然解決了自己做研究的地方,但這個微型大橋建在哪呢?這個小屋子顯然是不夠的。
張亞東圍著自家房前房後找了好幾圈,當他走到離家30米遠的玉米地時,眼前一亮。
這塊空地還沒種東西,面積怎麼也得有一兩百平方米,這不就是最佳的地方嗎?
找到地方之後,張亞東立馬拿來捲尺和本子,開始在網上搜集大橋的資料。
按照比例畫好橋樑的圖紙,根據菜地的地形畫好施工示意圖。
接著他買來電鑽、切割機,還有建橋的鋼筋、鐵板、水泥板、PVC水管等材料。
每天下午2點-5點,晚上8點-凌晨1點,上完網課張亞東就拿起工具開始工作。
研發室每天都是響聲震天、火花四濺,他的耳膜每天都被震得生疼。
渾身都沾滿了土和碎屑,但張亞東絲毫不在意。
拍拍身上的土,繼續埋頭做起主樑和斜拉索,這一工作就是好幾個小時。
好不容易把大橋的部件都做好,張亞東還得將它們運到菜地裡。
在一條提前挖好的水溝裡架橋,他一會兒跳下水溝,一會兒又爬上來。
固定橋塔、拉上橋樑、繫上拉索,在菜地裡整整忙了兩天,一座拉索橋終於騰空而起。
當張亞東將自己的成果發在網上的時候,立馬招來網友們紛紛點贊。
一個大一學生,在自家菜地建了“北盤江第一橋”的影片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
網友們稱他是“未來的工程師”。
張亞東的微型高鐵
看到大家都這麼支援自己。張亞東決定繼續自己的“基建事業”。
他想光這一座橋還不夠,自己是不是可以建個高鐵。
因為當他在19年第一次坐高鐵的時候,就覺得十分震撼。
張亞東想自己已經建了一個“第一橋”了,這個高鐵應該不難。
只要鋪好軌道,讓車跑起來就行,但當他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困難重重。
剛開始的時候,張亞東把做好的鋼軌直接鋪在了地上。
可是地上坑窪不平,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經常脫軌翻車。
這件事困擾的張亞東好幾天吃不好睡不好,後來他想到可以將水泥鋪在鐵軌下做路基,這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光鋪水泥還不夠,因為菜地裡的土比較鬆軟,也不夠平。
張亞東本來想,讓列車爬個小小的坡,但行駛過程中,路面承受不住列車的重量又翻車了。
他索性就將鬆軟的地方挖成了溝渠,試圖用架橋、隧道的方式讓列車順利透過這一段路。
但建橋的過程也並不順利,因為橋面太軟,一開始他使用的支撐點太細。
列車行駛過程中總是因為不穩導致翻車,橋上也沒有安裝控制車輛直行的擋板。
經過好幾次失敗後,張亞東想起來可以將空心管注滿水泥,然後插進地裡當橋墩。
再把瓷磚截一部分放在鐵軌下面,這就解決了列車不穩的問題。
最後他又在橋上裝了一個“護欄”控制車輛的行駛方向,這次火車終於通過了這座小橋。
列車不可能一直在路上跑,每天總往家帶又太麻煩。
張亞東想要建一個站臺,站臺說起來簡單,但實操起來也是個技術活。
他先在紙上畫好了圖紙,然後帶上算好的資料和尺子等工具,進行了實地勘察。
摸索著一步步將一個簡陋的站臺做好了。
但這個站臺並不算成功,每天的風吹日曬和大雨的摧殘。
導致站臺上的水泥沒幾天就出現了裂紋,這樣的站臺根本就不穩,發現這個問題後。
張亞東開始在網上查閱資料,翻看紀錄片。
最終發現工人們在修建站臺的時候都會撒一些碎石防止水泥乾裂的問題。
就這樣,在萌生想法-實操建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不斷迴圈下。
張亞東的“基建王國”漸漸有了一些小成就。
看著菜地裡,80米長的鐵軌、8座大橋模型。
看著火車和高鐵在上面穩穩地行駛,張亞東一個暑假的疲憊瞬間一掃而空。
張亞東把自己的“高鐵試執行”的影片上傳到網上後,網友們直接被這座模型折服了。
紛紛留言道:“好傢伙,你家菜地都通高鐵了!”、“現在連螞蟻都能坐上列車了!”
其實,張亞東之所以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離不開家人的支援。
他媽媽一邊工作一邊給他打下手,早上將一些模具搬到菜地,晚上收拾好再搬回家。
父親經常也經常在旁邊地裡幹活,時不時地看一眼正在工作的兒子,有時還會給他提點一兩句。
80歲的爺爺不能幹重活,就給他舉著手機現場直播,一天到晚精神的不得了。
在家人的大力支援下,現在張亞東的“基建王國”已經到了第三期工程。
張亞東的父親說:“他從小就喜歡搗鼓玩具,在他手上多好的玩具都得被卸開,拆得到處零零散散的,小時候因為這個沒少挨吵!”
高中時代的“第一桶金”
像父親說的一樣,張亞東確實從小就喜歡動手製作。
初中和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模型製作。
“最初是在網上購買零件自己組裝,後來因為購買成品零件價格比較貴,上學時經濟能力有限,就自己製作圖紙,購買原材料自己動手製作”張亞東說。
張亞東利用課餘時間,開始刻苦鑽研製作、安裝、電焊、維修等技術。
因為理論基礎和實操差很多,張亞東總是拿著一個圖紙翻來覆去地看。
從白天到晚上,全都靠自己琢磨,不懂的地方就上網查資料。
沒多久他就熟練掌握了機械製圖,金屬焊接材料技術、起重模型安裝技術還有機械加工工藝等等知識和技能。
這可為他後來設計車模、航模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
讓誰看這不得是一個專業人員呢,但在當時的父母還有老師眼中,張亞東這種行為就是不務正業。
畢竟在大家眼中,高中生最主要的就是好好學習,天天琢磨這種東西張亞東的文化課確實落下不少。
但張亞東沒有把父母的勸解放在心中,反而非要做出一番成績來。
2017年,還在讀高一的張亞東拿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他將自己製作的航模,放在了公眾號上。
偶然間被香港一位喜歡航模的趙先生看到了。
當知道對方想要買自己的航模的時候,張亞東又驚喜有緊張,生怕自己不能完成這個訂單。
當他把這個訊息告訴父親的時候,父親說會全力支援他。
從那之後,張亞東就把所有空閒經歷放在了航模上。
吃住都和自己的航模在一起,設計、畫圖紙、製作張亞東這次無比的認真。
第一次試航的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圍在魚塘邊。
他們想看看這孩子是不是真有那麼能耐。
張亞東帶著自己的航模緩緩走來,然後將航模放進池塘邊。
操縱著遙控器將航模開到池塘中間。
但沒想到,因為動力不足再加上他對浮力重力計算失誤。
整個航模在到達池塘中間的一瞬間就沉入了水底。
周圍的村民們看到這一幕都開始笑話張亞東。
甚至人群裡還有說:學習不好能做出多厲害的東西?
這些話張亞東自然也聽到了,但並沒有理會,而是跳進池塘中撈起自己的航模。
拿回家立馬拆開航模查詢問題所在,並分析了沉船的原因。
經過他兩天兩夜的排查,終於找到了原因。
張亞東把進了水的發動機換掉,再換上鋁製龍骨,這可以讓航模的重量減輕。
這次他迫不及待的跑到池塘邊,周圍還是圍滿了觀眾。
不過這次不一樣的是,航模沒有沉下去。
在張亞東嫻熟的操作下,航模在池塘里加速、轉彎、漂移。
航模所到之處都帶起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這時岸邊村民不再是嘲笑,而是爆發出陣陣掌聲和叫好聲。
試航完成的航模噴好漆後,被打包發給了趙先生。
張亞東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筆訂單,也收穫了1萬元。
高中生張亞東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元戶”。
從那時起,他就經常製作模型,藉此賺了不少錢。
張亞東說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經透過各種方式,賣掉30多個汽車模型,十幾個輪船模型。
想組建團隊製作更高階的模型
目前張亞東的已經往自己的基建王國投入了5000多塊錢,但他從來沒有找父母要過。
全都是他賣模型掙到的錢。家人雖然不反對他製作模型。
但父親總是對他說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進行創作。
做模型可以但一定要做出個樣來,因為有這樣的教育,所以張亞東從小就知道靠自己的能力去創新發展。
現在張亞東的“基建王國”正在建設三期工程,他說未來還有四期工程。
張亞東每天放在模型製作上的時間得有七八個小時,他說:有時候30個小時都不睡覺。
當他無意間把這些放在網上走紅後,憑此吸引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的關注。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家省級衛視前來採訪。
張亞東所在的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知道這個訊息後,還專程趕來指導方案,還帶來一對相關書籍給張亞東參考學習。
當記者問到張亞東:“走紅後對與他的創作是否有影響”時。
張亞東說:影片火了時候,確實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也有人質疑他。
但最大的收穫是他找到了大批志同道合的模型製作者。
大家經常在網路上交流,還有很多網友給他寄來圖紙,想讓其幫忙製作。
這對他來說是個好事,大家可以在交流中共同進步,他的思路和視野也開闊了不少。
當然也有很多商家給他打電話,想讓他去做實地創意看開發。
但他一一回絕了,原因是他的成果還沒有經過試驗,再一個是他有自己的想法。
張亞東已經想好了,開學後,自己要好好利用學校提供的工作室,組建一支的模型團隊。
“如果有機會,未來還想成立基金會,幫助偏遠山區的貧困孩子,幫助學校的困難學生”
當然他的夢想還遠不止於此。
他的最終目標是:“做研發機器人,做機器人的研發工程。”
但張亞東能在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成績也十分不容易。
在他的設計桌上,放著一沓厚厚的設計圖紙。
這些設計圖都詳細標註了不同裝置和零件的尺寸。
每一張圖紙背後都是張亞東幾個日夜的心血。
在別人眼中這就是一堆枯燥無味的資料,但在張亞東眼中自己的建造的這些並不無聊。
相反他把這看做自己的遊戲,是一種樂趣,他還親切的稱呼微型高鐵為“玩具”。
在張亞東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年輕人應有的動手能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希望未來張亞東不僅可以組建自己的一支團隊。
還要將自己的作品帶出國門,讓世界看看中國青少年的厲害。
當熱愛和夢想相遇,張亞東今後的人生一定是非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