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海外媒體曝光了新一代Smart的渲染圖,整體造型與之前慕尼黑車展的smart精靈#1概念車相似度非常高。該車最大的特點,其實就是基於吉利最新的SEA浩瀚架構打造。實際上Smart已經確定將轉型為純電品牌,而且未來的主力市場會轉移到中國。
除了Smart之外,之前電動寶馬MINI也已經曝光,它將由長城與寶馬合作的光束汽車生產,將會用上長城蜂巢能源的動力電池。豐田2022年即將推出的重磅電動車,則會由比亞迪與豐田的合資公司生產,採用比亞迪的三電技術。
似乎一夜之間,國產品牌和國際品牌的合作態勢發生了變化。以前的合資公司基本都是用的外來技術,現在這些國際大牌,反而越來越多要藉助國產品牌的技術了。
它們到底是怎樣想的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吉利版Smart,浩瀚架構立功
先來說說吉利版Smart,它在去年已經正式亮相慕尼黑車展,特性已經曝光得七七八八,算是無限接近量產的狀態。
全新Smart定位為小型SUV,這也讓它即將成為Smart歷史上首部SUV。但僅從外觀來看,新車更像一款跨界車型,柔和的線條和封閉式格柵,昭示著它的電動車身份。
得益於全新純電平臺的優勢,它的車身尺寸為4290*1910*1698mm,軸距卻達到了2750mm,實在太過誇張。作為對比,大眾途觀L這樣的中型SUV,寬度是1839mm,軸距為2791mm。也就是說,這款不到4米3的小車,比中型SUV更寬,而且軸距相當,看似小巧,實則內部別有洞天。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空間大,將成為電動化時代Smart的優勢。
全新Smart內部採用了極簡設計理念,省去了絕大多數的實體按鍵,大部分功能都整合到了中控大屏上。獨立的四座設計,都留足了足夠的空間。雙側對開門式的佈局,讓它的豪華感更上層樓。新車還繼承了SEA浩瀚架構的高智慧性,據說75%的智慧功能都能實現OTA進化,還搭載了最新一代的智慧駕駛系統,智慧泊車、領航輔助、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緊急避讓這些功能肯定是會搭載的。
目前新車的效能依然沒有曝光,不過電動車似乎從來不用擔心效能不足,畢竟電機可以第一時間輸出最大扭矩,哪怕是入門級別的宏光MINI EV,很多人也反饋0-50km/h加速碾壓油車。續航方面,根據之前的資訊,全新Smart續航會在450km左右,滿足日常通勤需求,也不會給小車帶來太大的壓力,算是電動小車的黃金續航。
目前最大的懸念,大概就是純電Smart究竟什麼時候能上市了。
(2)長城版MINI,並非換殼尤拉
此前已經確定,全新一代的純電版MINI將由長城與寶馬的合資公司光束汽車生產。作為長城與寶馬兩位大佬的合資公司,光束汽車已經規劃了16萬輛的年產能,考慮到蔚小理的年銷量都還沒有過10萬,光束汽車可謂雄心勃勃。
此前純電版MINI COOPER無偽裝諜照已經曝光,新車完全延續了MINI家族雙門掀背兩廂車的經典設計風格,除去封閉式格柵這樣的電動車“標配”,它的整個氣質形態也完全是MINI一貫的風格。可以看出,新車的主體設計操刀應該是由寶馬完成的。
但關於它的“核心”資訊,就比較曖昧了。據說新車既不是基於尤拉的ME平臺打造,也不是基於寶馬的i平臺打造,而是脫胎於光束汽車的原創平臺,集合了二者的優勢。動力電池來自於長城的蜂巢能源,極有可能就是之前公佈的“大禹電池”,擁有高安全性;電驅和控制系統,則會由寶馬與長城協同開發,確保實現高效能的同時,也能足夠節能。
車機系統方面,新車將會搭載寶馬的iDrive 8.0人機互動車載系統,也就是與iX和i4是同款。據說這套系統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出色的智慧網聯能力,可以讓車輛獲得比駕駛者更多的資訊。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實時資料和歷史資料模型,給使用者帶來交通狀況的預測服務,提前預判目的地停車位情況,危險預判等等。但具體配置資訊,還需要進一步曝光。
不過從諜照的完成度來看,這款新車大機率已經開始路試了,在2022年上市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很可能會比純電版Smart先一步上市。
(3)比亞迪版豐田,刀片電池安排上?
去年12月14日,豐田一口氣亮相了15款純電動車型,其中站在C位的,就是豐田與比亞迪合作的車型。根據之前的資訊,新車將於今年4月份在北京車展上首發,並且會在年前上市,這同樣是一款關注度非常高的車型。
作為“比豐”合資公司的首款新車,bZ SDN的定位是中型運動轎車。它的設計極具未來感,低風阻輪轂、溜背式車身以及隱藏式門把手,都預示著這會是一款風阻極低的車型,以便實現更長的續航。
新車會基於豐田最新的eTNGA架構打造,該架構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設計都是以駕駛人為起點,從無到有鍛造整個車型。它的鐳射螺旋焊接車身,整體剛性相比普通車型提高了30%~65%,這意味著它會有非常出色的安全性,同時操控極限會更高。
新車還會採用比亞迪的三電系統,其中最令人期待的,無疑是比亞迪的獨門秘技“刀片電池”了。這種以磷酸鐵鋰電芯為基礎的新型電池,採用了非常超前的無模組設計,直接透過電芯本身的強度來承受外界的壓力,從而大大提升了電池包的體積利用率,做到了與三元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
但在能量密度之外,它還擁有比傳統的磷酸鐵鋰電池更好的安全效能,可以接受“針刺試驗”的考驗,甚至在鋼針穿刺和無明火、無煙,並且電池表面溫度維持在30~60℃,完全告別了“自燃”的可能。並且刀片電池還擁有超長的壽命,可以供新車行駛超過120萬公里,這一點也是業界領先的。
當然,比亞迪的電驅、電控系統也是非常強大的,不僅有很強的效能輸出,也足夠節能,足以讓豐田這款新車在明年一炮而紅。
(4)功夫拍案
與國內一線車企合作,似乎成為了國際大牌們迅速電動化的“法門”。一來直接用國內車企的純電平臺和三電系統,可以大幅減少研發成本;二來也能減少開發時間,儘快上市搶佔電動化市場高地;三來就是可以借鑑更多的新能源核心技術了,用自己的品牌打市場,實現合作共贏,這大概就是反向的“市場換技術”吧。
外國的品牌,中國的“芯”,這樣的新能源汽車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