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們受困於學業和升學問題,精神和身體上一直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還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教育部門也在不斷改進教育發展的方式,推廣素質教育。
而且在21年還正式實行了“雙減”政策,利用硬性的法律規定,為中小學生們構建了更加輕鬆的成長環境,不用再無休止的補習了。
但是這一切的準備在面對“中考分流”問題時,依舊沒能讓孩子和家長得到真正的放鬆。甚至於因為沒法補課了,反而還讓很多孩子和家長感到更加焦慮了。
針對這種現象,很多的專家和學者們也發表了他們的看法,他們一致認為,“焦慮的源頭就是中考”。
認為只要這樣的選拔性考試還存在一天,學生們的競爭和壓力就永遠不可能停止。所以如果想要獲得改變,就要選擇“取消中考”。
其中,作為攜程集團創始人以及北大教授的梁建章,他在關於取消中考的問題上,觀點顯得格外獨特。
北大學者梁建章:“取消中考,壓縮初高中學制”,讓孩子16歲上大學
雖然都是支援取消中考,但是和很多專家所設想的12年義務教育不同,梁建章是直接將原本的初中和高中“消除”了。
在他看來不光是中考需要取消,同樣身為選拔性考試的高考也應該被“模糊化”,不應該以一場考試決定人生。
梁建章覺得,高考應該只是做一個初步的篩選,之後的大學應該成為普及學歷。讓學生在大學裡經過各種能力測驗考試、學歷的晉升等,達到一個水平分層的效果,將此階段作為真正的“分流”。
而且在他的計劃裡,為了更好地實現計劃,取消中考和模糊化高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合併中學”。將3年中學和3年的高中進行壓縮,新建4年制中學,讓學生們在16歲畢業就可以考大學。
雖然有很多人質疑,認為學制縮短對學習會有影響,但是梁建章表示,如今的中學學習階段,在初三和高三基本都是複習階段了,在教學效率逐漸提高的當下,兩年學制的縮短不存在大影響。
在他看來,只要實行這樣的方式,透過高考初步篩查的孩子們就可以在16歲上大學,除去醫學這樣的5年制專業外,就讀普通專業的學生們在20歲的時候就大學畢業了。
雖然相較以往只是早了2年畢業,但是在梁建章眼裡,2年的提前時間是寶貴的。不但之後學歷進修的結束時間提早了,而且20歲正是人們精力和創造力最高峰的階段,是工作的好時段。
更早的進入社會可以更早的進行財富積累,而且在婚姻時段到來前,也給予了男性和女性更多的拼搏時間。可以說,不管想幹啥都有了更充足的週轉期。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梁建章的想法並不是胡說一通。在他的計劃裡分流得到了延遲和削弱,15、16歲的孩子們不會過早地遭到篩選。
畢竟在他看來,初中畢業的技術類人才,是不符合當下社會的用工要求的。選擇在大學過程中進行真正分流的計劃,剛好和如今號召建設高素質技術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但是很可惜,雖然梁建章的計劃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背景下,一切還是無法實現的。
想要改變學制和教學,現實中困難重重
- 從學生、老師的角度出發
雖然梁建章想得很好,但其實是忽略了學生之間的不同。雖然確實有人可以在4年裡消化全部知識,並且學會應用,可是也有很多的學生是做不到的。
本身2年的複習時間就是為學生們預留的學習時間,是為了維護教育平等發展而設計的。如果一旦取消說不定會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下降,從而導致升學更失敗。
而且從老師的角度去看,如果要改變學制和教學,一切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麼在人員和教材等各類安排上都得重來,是短時間內沒法實現的事情。
- 從教育建設的角度出發
在梁建章提出的方法中,是要求初高中合併,並且讓大學作為普及教育出現的。但是如果取消中考,就會有比以往多半數的學生湧入高中和大學。
在如今義務教育才達到普及的情況下,現有的教育基礎沒法達成這一承載量。不但會導致偏遠地區教育資源覆蓋出現問題,就連城市也很難滿足基本的建設要求,在硬體和軟體上都跟不上。
所以說,雖然建議都聽起來不錯,但是和12年義務教育等方式的提出一樣,都不符合現實基礎。
筆者寄語:現實情況下,教育發展逐步解決問題
如今家長和孩子們面對分流如此擔憂,無非就是因為如今職業教育建設還不夠高階和完善,大家都擔心在分流去職校或者大專後,會沒有好的前途。
但其實如今教育部門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近些年來對職業教育越發看重,除了提高辦學水平外,對就業也進行了消除歧視的處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起都會更好。
【今日話題】:你覺得梁建章的建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