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資料已成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對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以及經濟執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釋出,首次將資料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為生產要素,明確提出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包括推進政府資料開放共享、提升社會資料資源價值、加強資料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等內容。“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海量資料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建立健全資料要素市場規則。如何加快完善資料要素市場,全面提升資料要素價值?本期邀請四位專家進行探討。
嘉 賓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主任 曾 宇
中國通訊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 於佳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訊中心研究員 李廣乾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何 偉
主持人
經濟日報社編委、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院長 孫世芳
比較優勢明顯 數字經濟發展動力強勁
主持人:當前,我國進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新階段,在資料要素方面,我國具備哪些獨特優勢?
曾宇:一是大國市場優勢。“後疫情時代”線上應用高速增長,我國網民數量巨大,擁有全球最大的資訊消費群,個人網際網路應用具備很大發展潛力,網際網路企業發展迅速,平臺型企業數量龐大。這使我國在資料獲取、積累和開發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是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將推動大量資料資源跨境流動。隨著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協議的簽訂以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關係的緊密發展,我國雙邊和多邊跨境資料流動將持續上升。
三是我國已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資料資源管理體系、治理框架和較為完善的配套監測手段。資料資源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騰飛提供強勁有力的資訊引擎。
四是我國當前資料要素生產、採集、儲存、加工、傳輸、交易、分析、計算等相關技術都比較成熟,完全可滿足我國資料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的自主可控需求。
李廣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使資料成為一種生產要素。資料要素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多年來我國在發展資料要素方面已建立起顯著的比較優勢。
我國已構建了有關資料要素的系統性認識。可以說,資料要素論是對多年來我國有關國家資訊化與資訊資源建設理論的昇華。我國構建了比較完善的促進資料要素市場建設的環境。在促進大資料發展的同時,也在為資料要素的健康發展營造條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範資料要素市場的健康有序執行。此外,網路安全審查、工業資料分類分級管理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資料要素市場建設提供有效保障。我國具備發展資料要素市場的數字經濟基礎。近年來,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迅速,湧現出全球最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5G部署方面進展迅速,目前,我國5G基站已超過80多萬個,居全球首位,這將加快我國智慧醫療、無人駕駛等新興產業發展。
何偉:資料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我國在資料規模和應用場景方面具備兩大優勢:
第一,資料資源豐富。一方面,我國網民規模巨大,截至2020年底,網民規模達9.89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70.4%,龐大使用者群體基於網際網路辦公、購物、社交、娛樂等活動,產生了海量資料資源。另一方面,伴隨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基於“泛在連線”、智慧感知的機器裝置將產生大量資料。
第二,資料融合應用市場廣闊。資料要素與傳統產業廣泛深度融合,將釋放出巨大價值和潛能。資料要素的融合應用正在從電信業、金融業,擴充套件到健康醫療、工業、交通物流、能源、教育文化等行業。
把握資料要素特點 提升資料融合能力
主持人:資料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呈現出哪些新特點?如何更好把握這些新特點?
曾宇:資料資源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和其他要素比,資料要素具有下述特點。
一是豐富性。資料要素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基於資料要素的生態體系呈現開放、異構、融合、協同、共享等特點。隨著新一代資訊科技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資料資源供給規模呈現指數級增長。二是非獨佔性。資料資源既可以被重複使用,也可以被眾多主體擁有,使用和擁有資料要素的邊際成本很低,而且不存在效用遞減等問題。三是支撐融合性。資料要素和其他要素相比有更好的支撐融合作用。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資料要素往往和技術、勞動等其他要素融合在一起,發揮強大的支撐效應,特別是和技術要素融合,可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把握資料要素和傳統要素的這些區別,可以更好推動資料要素的價值化、市場化和安全化。
李廣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比較資料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的差別。一是認知。資料是一種非物質存在,資料本身並不像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那樣,可以表現為具體的實物個體價值。二是價值實現。資料要素的價值實現過程比較複雜,少量資料本身並沒有價值,一般來說,資料要素的價值形成過程透過所謂的“資料—資訊—知識—智慧”遞階過程得以實現。三是權屬安排。傳統生產要素有明晰的產權安排,但是,對資料要素來說,確權卻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問題。
於佳寧:資料要素的特點和其他實物要素有較大不同,資料的生產者、管理者、整合者、使用者等角色之間的邊界存在一定交叉,導致大量資料濫用的情況發生,阻礙了資料要素的生產和流通。因此,資料確權是資料要素流通交易、實現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前提。在資料使用過程中,區塊鏈是較為關鍵的技術。區塊鏈為資料資源提供極低成本的確權服務,並在實現確權後打通交易,形成市場價格,使資料真正成為一種資產。
何偉: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資料在要素主體、價值、流轉、融合等方面均呈現出新的特點。
從要素主體來看,資料具有易收集、可複製、非排他性的特點,要素主體比較繁雜,包含資料產生者、儲存者、處理者、應用者等。需在合理保障主體權利基礎上,激勵各主體對資料要素進行開發利用。
從要素價值來看,資料具有分散性、稀疏性的特點,資料聚合才能充分發揮價值。推動資料資源的集聚,對啟用資料資源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從要素流轉來看,資料具有強動態性及非排他性,權屬流轉較為複雜。比如對於企業資料來說,既包括自身運營的原始資料,也有對外部資料開發後的衍生資料,這些資料衍生產品的權屬尚不清晰。
從要素融合來看,資料具有強外部性,能夠與其他生產要素不斷組合迭代和交叉融合。如資料要素與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深度融合,催生出智慧機器人等“新勞動力”、金融科技等“新資本”、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需準確把握並提升資料融合能力,形成資料驅動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權屬界定尚不清晰 安全防護存在漏洞
主持人: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我們對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規律的認識還處於探索期,我國目前在資料的產權界定、市場配置機制、安全保護等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亟需完善?
何偉:我國已在資料要素市場建設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但仍存在許多短板亟待突破。
第一,資料權屬界定尚不清晰。一方面,資料確權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未對資料權屬問題給出明確答案。另一方面,對於資料權屬的認知有時會存在差異,目前還尚未形成具有共識性的資料確權行業實踐。第二,資料市場配置機制有待改善。交易平臺方面,未形成成熟的資料採集、加工、分析和應用鏈條,不同資料交易平臺之間的資源難以有效整合。資料定價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資料定價規則和標準。第三,資料安全保護具體制度有待細化完善。隨著資料價值凸顯,圍繞資料的侵害事件、違法活動大幅上升。我國《資料安全法》對資料分類分級、重要資料目錄、資料安全風險評估、資料跨境流動管理等重點制度僅作了原則性規定,亟需加快制定配套的實施細則。
曾宇:資料要素的市場化配置主要包括確權、定價、交易、服務運營、監管等諸多環節。在產權界定方面,當前,資料資源產權邊界不清晰,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明確界定。在資料共享、流通方面,我國資料資源的價值化尚未充分釋放,流通不順暢。各級政府部門的大量資料沒有有效開發和共享,大量網際網路平臺數據沒有充分價值化。在加強資料流通監管方面,我國資料流通相關規範尚未出臺,存在部分資料資源的使用過程不透明,演算法濫用問題。在資料資源安全防護等方面,近年來,全球網路犯罪頻繁發生,極端民族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出現國際化趨勢,並與網路空間融合。基於人工智慧的網路攻擊技術發展迅猛,針對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攻擊頻繁,資料洩露事件不斷。
目前,需從四個方面強化資料安全防護、加大資料治理力度。一是加大國際宣傳力度,宣傳我國的治網理念、治網模式和數字治理模式。二是貫徹落實《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個人資訊保護監督執法,完善資料分級分類安全管理等配套政策法規。三是要進一步強化網際網路關鍵基礎設施和資料資源的網路安全防護,確保不發生資料洩露事件。四是積極研發資料資源安全防護新技術,如基於區塊鏈的資料資源安全流通技術、新型加解密技術等,積極參與資料資源有關國際標準制定。
於佳寧: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生成資料,但使用者的資料在實踐中很難實現隱私保護、確權儲存、合理定價等問題,甚至使用者的隱私資料被認為是換取服務的“對價”。資料權益無法得到充分保護,隱私洩露成為常態,虛假資訊氾濫。要搭建資料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解決資料要素確權定價困難、資料要素交易成本過高,“暗網黑市”等問題。資料安全方面,如何以保護資料不外洩為前提,實現資料分析隱私計算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構建安全保障體系 充分挖掘資料要素價值
主持人:為推動完善資料市場化配置,使資料要素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您有什麼建議?
李廣乾:建議從三個方面提升資料要素價值、完善資料市場化配置。政府資料方面,統籌建設政府資料資源管理體系。基於國家主資料管理要求,實現自然人、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國家基礎資料庫的共享開放。建設完善各大主題資料庫,推進各地互聯互通。建立完善政府資料交易中心,推進政府資料的共享開放與開發利用。
產業和資料市場建設方面,加快資料要素市場建設,加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加強個人資訊和隱私保護,加強資料全生命週期規範管理,以平臺治理和反壟斷為抓手,確保資料安全。加強工業大資料發展,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促進智慧製造,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
跨境資料流動方面,儘快形成有效的跨境資料流動戰略。基於“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等,構建由我國主導的跨境資料流動區域框架。從跨境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建設、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出發,透過雙邊、多邊機制,逐步拓展我國跨境資料流動的國際空間。
曾宇:一是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異構標識解析資料資源的掌握、開發和利用,建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資料庫。當前,網際網路林林總總的異構標識解析技術、系統,以及海量異構標識解析資料,大部分都儲存在國外,這正如人的身份資訊一樣,屬於重要戰略資源。研究並掌握完全自主可控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技術,掌握當前種類繁多的標識解析資料資源,可從根本上確保我國標識解析領域的技術主導權、標識資源管理的自主可控和資料安全,從而確保我們進一步掌握網路空間資料主權。要高效採集、有效整合和深度利用網際網路基礎資源在註冊、解析及應用支撐等各環節中產生的資料。高質量建設網際網路基礎資源資訊庫,為加強網路內容管理、促進資訊資源共享、提升網際網路安全水平等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是進一步推動數字化消費主體增長,彌合數字鴻溝。隨著上網門檻的持續降低、上網場景的日益豐富,我國網民規模有望於今年突破10億。要推動網際網路進一步向農村地區及邊遠地區滲透,與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生活加速融合。
三是進一步推動全球資料跨境流動、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需在建設人類“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積極推動全球資料跨境流動,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有關組織、標準、規則建設和制定,把握全球數字治理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於佳寧:一是用好新一代數字技術,提前佈局“元宇宙”時代,讓資料價值實現最大化。元宇宙將實現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徹底融合,而資料也將在其中成為核心資源。二是基於隱私計算等技術,實現資料利用與隱私保護兩不誤,讓社會各界放心共享資料、交易資料。三是在全社會普及推廣“資料要素思維”。只有社會各界真正意識到資料是重要的資產,樹立正確的資料權益理念,讓各行業都能重視資料、用好資料,才能喚醒大量沉睡資料,讓“數字石油”真正流動起來。
何偉:為充分挖掘資料要素價值,塑造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新優勢,可以從資源體系、流通體系、安全體系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構建資料要素市場。
第一,完善資料要素資源體系。破除政府、公共機構、企業等不同主體內部及主體之間的資料壁壘,推動資料資源互動。加快建設國家資料統一開放平臺,確立政府資料開放的基本原則和框架性規則,建立資料開放機制。建立健全政務資料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資料資源有序共享,打破部門資訊壁壘,進一步發揮政務資料共享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企業和人民群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建立資料交易流通體系。研究制定資料確權基本框架,明確資料權利型別,試點“資料可用不可見”的資料要素流通正規化。探索建立準確衡量資料價值的資料資產價值評估模型和資料定價規則,為資料交易提供定價依據。建立資料交易市場化機制,搭建包括資料交易撮合、登記結算、資產評估、爭議仲裁在內的市場運營體系。
第三,構建更加完善的資料安全保障體系。嚴格落實資料安全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一步完善資料安全保障體系,鼓勵各地區、各行業根據自身管理需求和產業發展特色,制定本地區本領域的資料安全保護規定,切實保護資料安全。同時,為有效應對更加複雜的資料安全風險挑戰,還需要強化資料安全技術研發,圍繞資料全生命週期的安全保護要求,加快資料安全相關技術攻關,有效提升技術保障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