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善明:歷史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
內容摘要
戰時中國空軍各類飛行失事事件頻發,其根本原因是國民覺空軍編練指導思想混亂與訓練成效不彰。為降低飛行失事發生率,航空委員會逐步改進飛行失事調查與審查制度。
這些措施的推行確曾使戰時中國空軍飛行失事現象逐漸減少,但因受敵我空戰總體實力變化和遠東太平洋戰場形勢演變的牽引,及某些舉措執行不力的掣肘,該項整治的實效時有起伏,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面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總體戰力的穩步提升。
01 飛行失事頻發及主要原因
為何戰時中國空軍飛行失事不斷?其中主要緣由有哪些?飛行失事頻發的主要原因可歸結為五個方面:
第一,訓練不力紀律廢弛
戰時中國空軍飛行失事頻發的主要原因是訓練不力與紀律不嚴。淞滬會戰前夕。中國空軍顧問陳納德曾赴南昌檢查一個轟炸機中隊。其事後回憶稱:
“
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如此缺乏熱情和鬥志的飛行員……最後,蔣委員長親自下令,要求轟炸機飛行員必須練習飛行,不得有誤!命令是毛邦初將軍傳達的。懾於該道命令,中隊長才不得已起飛,繞著機場飛了幾圈,就返回來請求著陸。當降落至跑道上空的時候,他關掉油門,故意朝一邊傾斜滑行,以至於把這架重型轟炸機撞在了地面上。螺旋槳彎了,機翼也扭曲了,整架飛機斷成了兩截,兩個發動機全從固定處掉了下來,滾到了草坪上。
第二,器械匱乏,故障頻發
近代中國始終無法建立起獨立完備的航空工業體系,各類航空器械大多仰賴自國外進口,不僅導致全面抗戰時期中國空軍訓練時常面臨缺乏飛機的困境,而且因機件缺陷與故障所引發的飛行失事現象也屢見不鮮。
據蔣介石於1941年4月24日發給周至柔的電文可知,航委會某機械士檢查發現蘇制驅逐機的油箱內有裂痕一道:
“
細如髮絲,長約十公分,雖不滲漏,卻可發揮瓦斯,在地面無大影響,惟一經起飛過久,難免引起燃燒。
周至柔也曾嘆息當時中國航空工業尚不能獨立:
“
即使有少許航空製造裝置,因國內無重工業,亦不能發揮航空製造之能力,甚至不能維持,又是影響其他一切建設與訓練。
第三,空軍體系不健全,配套設施不完備
空勤、地勤等各類人員的培訓不力與配套設施建設的滯後等緣故所導致的戰時中國空軍飛行失事也不在少數。如據蔣堅忍於1937年12月26日報告稱:
“
根據此次抗戰經驗,我機我人毀於被敵機擊落者,約佔百分之二十,毀於地面站場裝置不良,與技術錯誤者,約佔百分之八十,可見地面站場裝置關係空軍戰鬥之重要。
卡利亞金也曾指出,戰時“中國空地勤人員缺乏訓練、沒有後備部隊和修理基地則是雪上加霜。”
第四,教育理念頻繁變更,速成訓練誘生安全隱憂
1930年代的國民黨空軍教育訓練不僅基本照搬外國模式,蔣介石還要求同時聘請多國空軍顧問,由此導致空軍編練指導思想紊亂的負面影響在所難免。對此,周至柔曾指出:
“
中國的空軍教育最初是採取美國式,以前的中央航空學校大體上即是依照美國製度,由美國顧問團籌劃施行的,過後改用義大利式,最近又擬採用俄國式,政策似乎始終沒有確定。
第五,惡劣自然環境制約,生理極限影響
昆明風向時常變換與海拔較高等自然因素影響,導致飛機效能無法正常發揮,該校也因此偶發一些飛行失事事件。
又因戰鬥任務繁重和後備飛行人員不足,戰時中國空軍飛行員時常處於超時工作狀態,駕駛疏忽和操縱錯誤的頻發也就在所難免了。
02 飛行失事調查與審查
航委會在全面抗戰前曾設定相關飛行失事調查和審查組織,創制了一套軍事飛行失事調查與審查制度。該制度如何具體執行呢?
總體而言,這套制度是以飛行失事審查會議、飛行失審會和航委會等三級組織的分工與協作而展開的。然因戰事頻繁、人事變動與工作疏忽等緣故,戰時中國空軍的這套飛行失事調查和審查制度的實際運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
對此,蔣介石曾於1941年2月6日提出要求,凡遇有飛行失事時,應由審查人員親赴當地調查與切實研究,並將調查結果與預防辦法通令各部隊和學校切實遵照。
03 頻發飛行失事的整治及成效
可將航委會整治戰時中國空軍飛行失事頻發問題的主要措置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以實戰為基準,改用美式訓練模式
周至柔認為戰時中國空軍教育訓練應以實戰為基準,即以飛行員能戰鬥並取勝作為評判教育成功的重要標準。因此,周氏也較為重視在實戰中有針對性地解決飛行失事的技術問題。
同時,航委會決定全面採用美式空軍訓練正規化。在此基礎上,空軍官校的教育訓練也基本仿照美軍正規化,其後經中美雙方多次磋商,該校又陸續分批選派學員轉赴印度和美國進行整訓。
第二,明定獎懲機制,加強紀律監督
針對中國空軍以往訓練不力和紀律鬆懈等問題,要求飛行人員遵照飛行規則,不做規定以外的課目動作和服從上級命令等之外,還引入獎懲機制。
為突出遵守空軍紀律的重要性,蔣介石一方面利用多種場合警醒各級空軍人員嚴守紀律,另一方面不僅要求航委會盡快與外籍空軍顧問研究擬定有關空軍戰鬥紀律、戰術戰鬥準備命令下達法、戰鬥教育以及業務教育等方面的條例與方案,還特別規定空軍政工人員須切實監督飛行員的紀律遵守情況。
第三,兼顧外購與自制,竭力彌補器械補充缺口
國民黨政府屢屢向蘇、美等國洽購和請求援助各類航空器材,尤以蔣介石多次向美國交涉撥助五百架飛機事較為典型。
同時,航委會一方面對原有附屬廠站和機械人員進行適當調整,並要求機械人員養成自覺愛惜機械的習慣,另一方面整理報廢飛機,拆解和留存有用機件,並著手擬定激勵航空科學研究的獎勵辦法。
第四,努力適應複雜自然環境,重視人身健康安全
為適應大後方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除組織編訂《航空氣象學教程Ⅸ航空氣象學講義》等航空氣象教材,及注意規避惡劣天氣和崎嶇地形等險惡自然條件外,國民黨政府還於1941年10月成立中央氣象局,以加強對西部各地區的氣象測候工作,為戰時中國空軍的訓練和戰鬥提供更為翔實的氣象參考信
鑑於飛行員培養不易,航委會作出決議,一旦飛行員負傷或遭遇危險時,可允准自行棄機,以保全生命。
第五,加快完善配套設施,逐步健全空軍體系
為著力健全戰時中國空軍體系,航委會一方面盡力設法配齊各機場最低限度之裝置及相應空勤和地勤人員,並積極籌款改建、擴建和新建大後方各省市飛機場站。另一方面要求以新組織及已採用的戰略戰術主義為典範令之基本,儘快建立健全中國式的典範令,以確立中國空軍教育訓練體系建設的範本。
本文載於我館《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公眾號將定期釋出期刊最新目錄、推介學術文章、介紹業內動態,公眾號將成為廣大研究同仁、史學愛好者的摯友和助手,歡迎關注!
《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誠邀賜稿。期刊約稿種類包括:研究論文、問題爭鳴、史事考證、人物研究、圖書評論、學術綜述、口述歷史等。來稿字數不限,並附有中文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3-5個)。來稿請註明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工作單位、職稱等)、研究專案名稱及編號、通訊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
聯絡電話:025-86898667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地址:南京市水西門大街418號
郵編:210017
【往期期刊薦讀】(點選標題閱讀原文)
“瓢蟲”號事件與英日外交博弈
田村泰次郎戰爭小說中的反思與侷限
瑞典駐華外交官的南京大屠殺報告
禁錮與監控:李頓調查團與西方記者密訪馬占山風波
空間的產生與生產:從南京大屠殺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編 輯:潘琳娜
·校 審:李 凌 趙伊漢
·監 制:凌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