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達到環縣。在著名的山城堡戰役前夕,幾百名紅軍來到我們家鄉,簫嶺子、任窪子、馬鞍山3個村莊。農民聽到來了軍隊,紛紛躺到山溝裡,觀看情況,結果望見紅軍不進窯洞,住在野外,對老百姓的財物秋毫無犯,才陸續回家。
在小嶺子李富榮家,設有一個紅軍指揮部,設有三道崗哨,分別是院邊、小嶺子崾峴口和小嶺子前梁梁;指揮部有幾名女紅軍進出,架拉多條電話線(戰鬥結束後,收盤的電話線就馱了8匹騾子),不知道是那一級的指揮部。
紅軍身穿單衣,腳穿草鞋,吃的是炒熟的小麥、糜子、穀子等,喝的冷水。由於3個村莊只有8戶人家,窯洞也少,紅軍將士們都睡在露天。初冬的夜晚,刺骨的寒風凍得戰士們個個渾身打顫。
紅軍中有個排長與爺爺同姓,也算是“一家子”,找到爺爺幫忙,以解決戰士們的禦寒問題,爺爺就與我大爺商量,送給紅軍一個大麥草垛,每人分一點,有的鋪在地上睡覺,有的烤火取暖。
兩天後任排長又叫爺爺帶路,他帶著紅軍經過樑塌窪,翻過豐陽渠大溝,經過陳煌塬時,肉眼既可望到山城堡。山城堡是敵人駐地,只好翻越武家溝,到達哨馬營主戰場。
任排長見爺爺精明強幹,就動員其參軍,爺爺思想落後,且奶奶正懷孕在身(我父親),沒有答應,他就讓爺爺回了家了。
戰役結束後,紅軍又來動員爺爺與大爺等人,參加運送傷員。他們運送的是攻打馬掌子時的傷員,使用的擔架僅是兩根木棍,中間拉幾道繩子。爺爺與大爺從馬掌子抬著一名重傷員,翻山越嶺60多里路,送到紅軍野戰醫院。
醫院設在耿灣張臺村莊,條件非常簡陋,沒有病床,藥品、麻藥也稀缺,僅有10多名醫生護士,對傷員僅給予鹽水消毒後簡單包紮,傷員們忍著劇痛,接受包紮。
當時紅軍的生活物資主要靠打土豪解決,對普通農民的糧食、財產不徵用。我大爺、爺爺家的糧食沒有被徵用,對小嶺子2戶富裕戶徵用了多餘的糧食和一部分羊只。徵用最多的是鄰村郝滿堂家,是當地有名的“財東”,僱傭4、5個長工,種300多畝地,飼養牲畜10多頭、羊400多隻,貯藏糧食一百多石(約70000斤),全部被打了土豪。
爺爺親眼目睹了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紀律之嚴明,生活之艱苦,作戰之英勇。爺爺給紅軍帶路打仗,在鄉里鄉親的眼裡他也算是個驍勇善戰的軍人。可能由爺爺為紅軍帶路、運送傷員的功績,加上家庭貧窮,土改時被劃為貧農成份,生產隊時期長期擔任劉口子大隊貧協主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