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王的起點(2)
【太后干政】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部落形態,直至封建帝王,後宮干政就成為一個永遠撇不開的話題,儘管後宮干政名不正言不順,同時還面臨的輿論壓力和極大風險,但它就像曠原的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像衛國衛靈公的老婆大人南子,秦昭襄王的老媽宣太后羋女士,秦始皇的老媽趙女士,西漢的呂雉、王正君,這都是後宮干政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後宮干政的例子,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在古代專制體制下,家和國是不分的,家就是國,國就是家。
在如此這樣一個超大又複雜的家庭裡,如果有個厲害的爸爸,肯定一大家子事都由爸爸說了算。
其實爸爸這個崗位風險很高,不僅媽媽、兒子甚至兒媳婦惦記,還有另外更大的一群人都在惦記著,人們一旦發現機會,就會幹掉他並取而代之。
但如果爸爸很強悍,那其他人只能唯命是從。
可是,現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爸爸有點窩囊,或者爸爸死的早,將這個位置交給年幼的兒子。為了防止這個位置被別人奪走,就需要強悍精明的媽媽出手幫忙。
儘管兒子已經長大了,但媽媽卻是遲遲捨不得放手。如此一來,後宮干政乃至母子之間的爭鬥就出現了。
劉徹繼位後便遇到後宮干政,不過首先干政的還不是媽媽,是比他媽更老的女人——竇老太太。
劉徹繼位後不久,便撤掉了阻礙他推行新政的大臣,丞相衛綰的職務。
很快小皇帝劉徹便被宮中大佬,太皇太后緊急召見。
父皇也真是,臨死還弄個“大事和奶奶商量”的遺囑呢?
難道自己就不能單獨理政嗎?
劉徹知道,老太太肯定又對自己一通責問,甚至還要推薦一個新丞相。
果然一見面,老太太陰沉著臉質問:“衛綰可是你爺爺、父親兩朝信任的老臣,因何要免他的職?”
劉徹清楚,絕對不能和老太太說實情,於是答道:“父皇晚年病重期間,衛綰負責處理政事。廷尉大牢裡關押著上百名無辜的官員,亟待審理。廷尉請示衛綰,衛綰卻一拖再拖,致使一部分官員死在獄中,造成死者親屬集體鳴冤,影響很壞。為了平息民憤,不得以只好免去免職。”
老太太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說道:“既然這樣,免了就免了吧,記得以後如此大事要一起商量,免得引起麻煩。”
緊接著老太太又問道:“你打算讓誰做丞相?”
劉徹答道:“還沒想好。”
劉徹“沒想好”確實是實情,眼下朝廷人才青黃不接,滿朝的確沒有自己中意的人選。
竇老太太立即轉換了一副笑臉,說道:“我看魏其侯竇嬰比較合適,你看怎樣?”
劉徹知道無法拒絕,既然無法拒絕,那就不妨讓老太太的侄兒竇嬰、媽媽的兄弟田蚡一起上。
這既是一個能夠讓宮內兩個最有權勢的女人都滿意的方案,同時也是劉徹能夠接受的辦法,劉徹可以藉助這兩位外戚最推行他的新政,因為竇嬰、田蚡還有趙綰、王臧都是支援新政的“儒粉”。
幾天後,竇嬰出任丞相,田蚡出任太尉,趙綰出任了御史大夫。
劉徹為了解決漢帝國面臨的諸多問題,他很快制定了一個完美的計劃,計劃分為兩個部分。
其一,徹底解決北方匈奴的問題,準備對匈開戰。劉徹即位不久,從來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漢帝國的西方,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北)以外,曾經有個強大的月氏國,多年前被匈奴打敗,匈奴單于砍下了月氏國王的頭顱當作酒器,從此月氏與匈奴結下了冤仇。月氏國被迫遷徙,但這個月氏國到底去了哪裡不得而知?劉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主張:派遣使臣,出使西域,聯絡月氏國,商討共擊匈奴的可能性。最終這個任務落在張騫身上。
其二,解決國內問題,推行新政。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我們在後面的章節會詳細介紹這次偶然事件引出的偉大創舉,在此,我們主要講推行新政的問題。
劉徹推行新政共包括三項內容。
不在京城任官職的列侯離開京城,回到封地。
檢舉皇親國戚、貴族違法行為。
解除函谷關通行禁令(解除關禁)。
三個新政,除了解除關禁是顯示天下太平外,餘下兩個都是砍向利益集團的利刃。
我們拿列侯回封地這件事情打個比方。比如張三因功封為列侯,封地在棗強縣,他就叫棗強侯,他就成了棗強大地主。按著劉邦時留下的慣例,因為封地都比較偏遠,大家都不用回到封地,而是留在京城。
這些人不用擔心京城房價高的問題,國家給你一套大房子。你沒媳婦也不用怕,因為你已經成了貴族,你很快就會娶到皇親國戚的公主。如此一來京城的優越條件就會任你享用,生了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是貴族的,哪怕你孩子高考考零分,那也包你京城名牌大學隨便挑,生病住院肯定是京城最好的醫院,高幹病房,完全是綠色通道VIP待遇。更重要的是,帝國幾十年來有個慣例,先封侯後當丞相。儘管丞相位置就一個,我可以在京城等,說不定哪天在任的丞相死了呢?
劉徹推行的新政,讓封侯的好日子結束了。
更可怕的是還要檢舉皇親國戚、貴族的違法行為,你說侵吞國有資產,百姓田產,哪件不是這些人乾的,一旦檢舉出來恐怕就不是回封地那麼簡單,說不定腦袋也得搬家。
一時間,長信殿竇老太太處所熱鬧非凡,一些列候、皇親國戚,包括竇氏家族紛紛找老太太申冤告狀,引得竇老太太對非常不爽,但老太太很深沉,暫時忍住了。
可是接下來一件事可是讓竇老太太忍不可忍。
御史大夫趙綰見老太太乾預朝政,便給劉徹提出一項建議:“太皇太后不應干政。”
趙綰這一建議很快傳到了竇老太太那裡,老太太氣得暴跳如雷。
我們前面說過,竇老太太雖然出身貧寒,但歷經三朝她可是一名非凡的政治風雲老手,在朝中積攢了堅實的力量。長期以來,老太太一直是黃老思想的信奉者,她既經歷了自家男人、自己兒子利用黃老之術為這個國家帶來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她本人和她的家族成了黃老思想的最大受益人。
在景帝時期,作為皇室的元老,她就成為黃老思想的堅定奉行者和護旗手。
實際上,儒、道兩種思想的衝突,在景帝時期就發生過。
當年景帝有傾向儒家思想,他曾主持了一場辯論,辯論的主題是周武王取代前朝商紂王是奉天之意還是以臣弒君?參加辯論的兩個人,一個是儒派的代表轅固生,一個是黃老派的代表黃生。
轅固生的觀點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是奉天之意,是一場革命。
黃生則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是屬於以臣弒君,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為此,他還打了一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比方:帽子再破也只能戴在腦袋上,不能穿在腳上;鞋子再新也只能穿在腳上,不能戴在腦袋上。他的本意是說,皇帝再壞,大臣再好,大臣也不能取代皇帝。實際上黃生話裡意思是為了維護現有皇帝的統治。
轅固生立即對黃生進行了反駁:按照你的說法,高祖劉邦奪了秦的天下,你又如何解釋呢?
轅固生這一問讓黃生啞口無言。皇帝劉啟見這場辯論涉及到了自家皇位的合法性了,便下令擱置爭議,今後不得討論類似話題。
本來事情就此結束了,可沒想到讓竇老太太知道了。老太太找來轅固生問話,她拿著《老子》問轅固生:“這是什麼書?”
轅固生回答道:“這只不過是普通老百姓閒聊的話語。”(此是家人言而)
轅固生這個書呆子真是有點老鼠舔貓鼻子,自己找死。老太太信奉黃老是滿朝人人皆知的事情,你轅固生將《老子》說成百姓平常之物,這不僅僅是打老太太的臉,還公然是在揭老太太出身低下的短。
轅固生無疑讓老太太顏面大失,老太太在暴怒之時立即安排了一場拳王爭霸賽。
將轅固生扔到了野豬圈裡,讓他與野豬對戰。好在劉啟給了轅固生一把寶劍,轅固生拼命殺死了野豬,才保住了自己一條小命。
當時,劉啟看到老太太為了維護黃老思想,反對儒學,已經用起了“借豬殺人”招數,十分嚇人,自此劉啟也不再敢提儒家的事情了。
這次劉徹一幫人又大肆推行儒家思想,推行新政,不僅要廢除黃老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奪老太太的權,革老太太的命,無疑徹底激怒了老太太。
結果支援劉徹推行新政的這幫人受到分類清除。
慫恿皇帝讓她交出大權的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入大獄,不久二人在獄中被逼而死。
丞相竇嬰、太尉田蚡雙雙免職。
老太太換上了自己信任的許昌為丞相、莊青翟為御史大夫。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