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 · 肖豔豔 李灝津 遲令剛
一箇中國小山村何以令世界注目?剛剛獲得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世界最佳旅遊鄉村”的安吉餘村,對未來發展有了更多憧憬。10多年來,餘村人民始終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實踐,以文化和旅遊賦能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美麗鄉村的藍圖在餘村逐步繪就。
發展理念:“賣資源”變“賣生態”
遠眺是竹海與青山,近觀有田野與農舍。蓊鬱蒼翠的餘村,村莊宜業宜居宜遊,村民富裕富足富有。村中心道路上,時不時穿梭著杭州、上海、蘇州等地牌照的旅遊大巴。
然而,30多年前,餘村並不是這個模樣,鄉村振興之路曾經走得艱難而迷茫。上世紀90年代初,村裡炸山開石礦,建水泥廠,迅速成為安吉有名的富裕村,可也產生了突出的環境問題。粗放型的礦山、水泥廠,帶來就業與收入,卻也導致溪流渾濁、青山被毀。2003年,隨著浙江全面啟動生態省建設,安吉提出建立全國首個生態縣。餘村也下了狠心,相繼關停汙染環境的三座礦山、一家水泥廠,但村集體經濟收入因此急轉直下,從年均300多萬元降到不足10萬元。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主要領導針對小山村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兩難”的困境為餘村指明瞭方向。此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成為引領餘村高質量綠色發展的一盞明燈。堅定不移舉生態旗、打文化牌、走綠色路、吃旅遊飯,餘村從過去“賣石頭”變為“賣風景”,從“賣資源”變為“賣生態”,綠水青山的底色進一步擦亮,越來越多的遊客紛至沓來。但餘村沒有止步於此。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說:“這些年生態優勢化作最好的資源,但對照全省,我們對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當好展示安吉乃至浙江綠色發展的‘視窗’,我們還存在業態不夠豐富、產業鏈不完備等短板,必須儘快補齊。”
發展模式:“農業村”變“旅遊村”
旅遊發展,規劃先行。重新編制了發展規劃的餘村把全村分為生態工業區、生態旅遊區和生態觀光區,並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先後整合新農村建設資金、旅遊業發展資金、村集體經濟超500億元,“十四五”期間帶動旅遊專案投入470億元,助力鄉村轉型升級。2016年,餘村早早實現瀝青馬路的全域覆蓋,20分鐘即可上高速;全村的公交巴士線路四通八達,5分鐘就能直達集鎮,20分鐘到達縣城。
當年拆遷的水泥廠舊址,復墾複綠後變為五彩田園;村裡流轉的500多畝土地,經過規劃設計,成為油菜花田、荷花藕塘,春有繁花夏有景……休閒觀光、河道漂流、戶外拓展、休閒會務、登山垂釣、果蔬採摘、農事體驗的休閒旅遊產業鏈逐步形成。10多年來,餘村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蝶變。眼下,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讓昔日沉寂的小山村變得熱鬧非凡,遊客接待量逐年遞增。人們到這裡,既看風景,也觀察綠色發展路上的新鮮事。
如今,在文旅部門的指導下,餘村完成了村莊環境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後,探索“村景合一、全域經營、景區運作”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打響了生態旅遊、綠色休閒、藏富於民的特色品牌,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成為村集體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打通了多元轉化的通道。2018年,餘村成功創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2019年,餘村成功入圍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未來,餘村將朝著5A級旅遊景區的目標邁進。
發展效益:“經濟效益”變“綜合效益”
2020年,餘村實現GDP近1億元,其中七成來自旅遊業,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24萬元,低收入家庭摘掉了“貧困帽”,年收入超過20萬元家庭達50%以上。透過發展鄉村旅遊,餘村一躍成為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少數最富有的村莊。
春林山莊農家樂的主人潘春林說:“當年透過關停礦山,綠水青山又回來了,我的旅遊生意也越來越好,去年收入1000多萬元。”如今,他走上了農家樂品牌經營的路子,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致富。
破舊老宅經設計、裝修,搖身一變成為高階民宿,普通農房經精心佈置,化身兩山農耕展示館……深山之間,農事體驗、果蔬採摘自然成趣,茶室酒坊、民宿農家樂相得益彰,年年有餘旅遊綜合體、拾壹璟等文旅專案,助力產業結構不斷更新。
實現“養山富民”的願景後,餘村人還打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承載起“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鄉愁記憶與情感。文化禮堂建起來了,文化大舞臺建起來了,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和弘揚,老百姓的精神文明得以寄託。
在村文化禮堂出口處,左右兩面牆上貼滿了照片。左手邊是各種如畫美景,上書五個大字:綠水青山路;右手邊是大大小小的村民照片,個個樂開了花,同樣五個大字:幸福餘村人。
鄰里間,互幫互助和睦友愛;院落裡,老人小孩怡然自樂;禮堂內,自制“村晚”熱鬧非凡……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像花兒般綻放,一幅幅美滿的畫卷在村民的話語間勾勒。
如今的餘村,實現了美麗環境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的精彩蝶變,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的多豐收。
發展機制:“先行先富”到“共美共富”
餘村富了,但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透過先富帶後富,帶動周邊鄉村一同致富。
“餘村本身地域有限,資源單一,要想留住更多的遊客,就要讓他們有更多的地方玩,花更多的時間逗留。”浙江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說,“銀坑村有影視資源,馬吉村有紅色資源,橫路村水資源豐富,山河村公共配套服務齊全,將各村的資源優勢互補,就為留下客人提供了可能。”
以做大生態優勢為導向,餘村開啟了鄉村文旅運營的探索。聯動天荒坪集鎮和山河、銀坑、馬吉、橫路四村,構築“1+1+4”抱團發展格局。五村籌資入股成立“五子聯興”公司,開展休閒農業、旅遊研學等多種經營。
最近新建成的餘村景區旅遊集散中心,正是餘村探索新發展路徑的重要載體。這個總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的三層建築,綜合了車輛換乘、旅遊諮詢、休閒購物、業務接待等功能,為遊客提供高質量的旅遊體驗,也為5個村的抱團發展注入活力。
如今,串聯5個村的餘村大道已經全線貫通,全長15公里的沿河綠道也已連通,把中、南、北部沿線美麗鄉村、景區景點串珠成鏈,建成別具一格的綠道景觀。
“我們一直堅持的是‘大餘村’概念,以開放包容的理念努力帶動更多百姓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汪玉成說。
伴隨著餘村共富的朋友圈越建越大,安吉縣和金川縣也於今年正式確定協作關係。7月,餘村建起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共建館,總面積近200平方米,目前已網羅了金川縣12家企業34個品種的特產,進一步提升雙方影響力。
為了提升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共建共享的獲得感,餘村更是積極打造未來社群。2019年,浙江啟動未來社群試點建設,餘村未來社群申報方案於2020年6月順利透過,成為第二批唯一鄉村版試點,未來鄉村的雛形在餘村初展。
發展主體:“傳統農民”變“新型村民”
如今的餘村,村莊變景區,民房變民宿,農產品變旅遊商品,遊客變創客,村民也變成了“股民”……
村民們一言我一語地告訴記者:“我前年回村開民宿,收入比在外務工強多了”“只要肯幹能幹,村裡天天有活幹,生活根本不用愁”……
好生態吸引了四方遊客,也吸引青年才俊回鄉築夢。依託“兩進兩回”,大學畢業後的邊月明回鄉做了一名“農創客”,帶領生態旅遊越走越遠。2020年,他的農場效益比上年翻了一番,種植的葡萄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伴手禮,送至全國各地。
餘村的竹子等農產品也搭上了綠色經濟這趟“快車”。在餘村電商服務中心看到,一支竹子變成了能吃的竹筍、能喝的竹飲料、能穿的竹纖維成衣、能出口的竹製品和竹工藝品……竹子長在山上還是“景”,一眼望不到邊的竹海吸引了一批批遊客流連忘返;竹子埋在土裡也是“金”,一年四季可售賣的筍鼓足了村民的腰包。
汪玉成說,不論綠水青山,還是金山銀山,最終的落腳點都在人身上,所謂“以人為本”,就是這個道理。餘村人臉上的笑容,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最生動的佐證。
2020年,餘村入選首批未來景區改革試點,休閒旅居的鄉村生活,成為餘村鄉村旅遊發展的新常態。14個新專案建設熱火朝天,225戶村民入股村集體專案,實現分紅近90萬元,村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更遍嚐了鄉村振興的甜頭。
同時,餘村還開展了新一輪生態旅遊產業佈局,與安吉縣文旅集團簽訂戰略投資協議,將全村打造成為集山地運動、健康養生等於一體的文旅融合綜合體,村民從事旅遊講解、民宿管理等職業,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主人翁。
在餘村,有可親可敬的勞動人民,有日新月異的發展,有賡續傳承的事業;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餘村人走出了自己的創業創新之路。
來源: 浙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