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又是一年,中國城市的發展競賽,又站到了一個新節點。
過去一年來,疫情黑天鵝攪動全球經濟,區域經濟變數增加;而黃河流域、成渝雙圈等重大戰略規劃的出臺,讓城市競爭進入了更加白熱化的階段。
2020年和2021年的年初,西部城事都對未來一年的“城事”懸念進行了展望,那麼在2022年,又有哪些看點呢?
從國家中心城市擴容,到城市群、都市圈戰略繼續推進,從大中小城市的發展格局,到地鐵城市的審批,接下來就來簡單梳理下。
01
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定的最高層級,目前全國共九個,自2018年後就再沒有擴容。其中,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為2016年到2018年先後獲批。
從間隔時間來看,如果確實還有新增名額,那麼接下來一年擴容的機率還是很大的。那麼,到底誰有機會拿下第十個國中的名單呢?
據不完全統計,明確提出爭創目標的城市,至少有13個,分別是長沙、瀋陽、杭州、南京、青島、濟南、合肥、福州、昆明、廈門、長春、南昌、烏魯木齊,GDP體量從三千多億到接近兩萬億不等。
來源:網路
按照國中參與全球競爭、輻射帶動周邊的定位,以及現有國中的大區分佈,省會城市的競爭優勢更明顯,比如東北瀋陽的機率就很大。另外,出於邊疆穩固考慮,像烏魯木齊等也有一定機會。
非省會,或者周邊已經有國中的城市,入圍機率小很多。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濟南、青島的國中之爭,並沒有塵埃落定。就在幾天前,山東新聞聯播的報道中,出現了“兩心:支援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字樣。
換句話說,青島似乎並不滿足於讓位濟南,安心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是還在進行著爭創國中的努力。
02
如果要評選2021年的政策贏家,成渝雙圈無疑是重要的候選。成渝頻繁喜提利好,也給其他一些區域帶來了競爭壓力,比如此前同樣喊出過第四極目標的長江中游城市群。
去年年初,不少專家學者曾建議,將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來統籌推進。
十四五規劃綱要則提到,最佳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將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三大頂級城市群並列,等於認定了五大城市群的第一梯隊名單。同時,長江中游城市群第五極的角色,基本落定。
來源:山川網
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經濟體量不輸成渝雙圈,龍腰的戰略地位也不言而喻,所以接下來定位為全國重要增長極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其一體化發展上升國家戰略,大機率只是時間問題。
在過去一兩年來,長江中游地區也在加速抱團。成渝雙圈規劃落地之後,它將是內陸地區發展的另一個重大支撐點。
03
城市群之外,都市圈是城鎮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2020年和2021年的城鎮化建設任務,總共點名了南京、福州、成都和西安四個都市圈。其中,南京、福州和成都都市圈規劃已相繼獲批,都市圈戴上了國家級的帽子,西安的都市圈規劃批覆,相信很快了。
而西安都市圈的批覆,很可能會揭曉一個重要的看點——西安和咸陽的一體化,到底會不會透過行政合併的方式進行。
在西部菌看來,西安咸陽蜜月多年,直接合並,或者拆分咸陽併入西安的呼聲很高。但從現實的執行難度來講,合併的可能性在逐漸降低。
04
說到西鹹合併傳言,不得不提到大城市的行政區劃擴容。
2020年的城鎮化建設任務指出,最佳化行政區劃設定,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這等於是給大城市的擴容提供條件,同時,長春、煙臺等地都成功實現了擴容。
在中心城市的競爭中,透過擴容實現規模體量的迅速提升,是相當立竿見影的做法。大城市經濟發展的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效應,也讓這種策略受到了政策的支援,尤其是一些強省會城市。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但2021年高層表態避免一城獨大,大城市路線面臨糾偏。2021年的城鎮化任務則提到,“穩慎把握省會城市管轄範圍和市轄區規模調整”,和前一年的定調明顯區別。
這意味著行政擴容的走捷徑式擴張不再被提倡,接下來的一年,基本還會延續謹慎擴容思路。
當然,那些省會城市,還是可以透過撤縣設區或者都市圈擴容的形式進行內涵式擴容。比如鄭州都市圈前幾天就從“1+4”拓展到“1+8”,將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納入都市圈的範圍。
05
城鎮化下半場,中國的城市發展正在出現明顯的分水嶺:有的城市在擴張,還有的城市迎來收縮。
2021年年底,之前房子白菜價而登上熱搜的鶴崗,釋出了一則通知:因該市政府實施財政重整計劃,財力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決定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計劃。
實施財政重整的城市,鶴崗還是第一個。而財政下滑、入不敷出的背後,是鶴崗產業和人口以及樓市的全面收縮——七普顯示,鶴崗常住人口從2010年的105.8萬人,下降到2020年的89.1萬人,減少15.81%。
接下來,像鶴崗這樣收縮到需要財政重整的城市,可能還會陸續出現。尤其是那些資源枯竭型城市,如果轉型不成功,多半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不過要說明的是,財政重整不等於破產,它更多是指採取開源節流式的急救,這也是2020年城鎮化建設任務提到的“收縮型城市瘦身強體”的題中之義。
06
城市的收縮或者擴張,直接影響到規模等級。
七普資料顯示,常住人口超千萬的城市,一共達到18個,分別是重慶、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成都、鄭州、杭州、武漢、哈爾濱、蘇州、臨沂、東莞、石家莊、西安、長沙、青島。
目前,常住人口千萬俱樂部的候選城市中,佛山、寧波、合肥、南京、濟南、長春、瀋陽等都突破了900萬人。不過考慮到它們的規模多在950萬人左右,接下來一兩年晉級常住人口千萬俱樂部的難度較大。
來源:七普
按照規模等級劃分,七普時,城區人口超千萬人的超大城市,一共有7個,500萬到1000萬人的特大城市共14個。
其中,武漢、東莞的城區人口都在950萬人以上,尤其是武漢達到995萬人,在2022年邁入超大城市的陣營沒有太多懸念。
至於東莞,1月5日的會議已經初步官宣,“五年新增常住人口超過220萬人,正式跨入千萬人口特大城市行列”。
07
人口流入流出的狀況,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參照。
過去幾年來,各大城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不過目前整體落戶門檻已大幅降低,大部分省份省會之外的城市,基本都實現了零門檻落戶。那麼,接下來的人才和人口競爭,將更加考驗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
同時,隨著城鎮化放緩,出生人口的下降,以及區劃擴容的難度提升,像深圳、廣州、成都那樣,十年增長五六百萬人的情況,將很難出現。
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正式進入尾聲。
08
在人口規模之外,GDP萬億,也是城市能級的一個重要象徵。
到2020年年底,萬億俱樂部城市一共有23個,其中泉州、南通、福州、西安、合肥、濟南6個城市為2020年入圍,這也是萬億俱樂部城市擴容最多的一次。
就2021年資料看,GDP萬億俱樂部擴容,基本上沒有太多懸念——2020年東莞GDP達到9650.19億元。1月5日,東莞的會議也透露,初步預計東莞2021年突破萬億元大關。
不過,東莞的入圍,未必意味著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一定會從23個增加到24個,最大的懸念在於西安。
2021年前三季度,西安的GDP為7639.15億元,相較於2020年的增速有所放緩,考慮到年底疫情的因素,西安會不會掉出名單,出現了一些不確定性。
09
經濟、人口規模,影響城市綜合能級,也是地鐵這樣的大型基建能否獲批的關鍵指標。
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內地城軌交通線路概況》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內地累計有50個城市投運城軌交通線路9192.62公里,其中新增洛陽、嘉興、紹興、文山州、蕪湖5個城軌交通運營城市。
隨著審批收緊,大中小城市的分化,也將體現在以地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上。
來源:佛山新聞網
頭部城市的規劃里程和運營里程會持續增加,如成都遠期線網規劃由3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1666公里;至於那些中小城市,如果不能透過都市圈搭上大城市的順風車,地鐵夢會漸行漸遠。
就在這兩天,有媒體報道稱,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已確定拆除;同時,佛山投資8億元的有軌電車遇冷,疫情防控下日均客流只有578人。
這說明,城市軌道交通終究是大城市的專利,需要強大的財力和人氣支撐。對很多卡在建設門檻線之下的城市而言,透過有軌電車、輕軌等形式變相圓軌道交通夢,難度會越來越大。
10
西安疫情的爆發,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雖然疫情爆發已有兩年,但目前仍然無法完全消除大規模感染的風險,而各大城市未必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可以輕鬆應對。
疫情對西安造成的系統影響,後續還有待觀察。但對所有的城市來說,武漢之後,西安疫情的爆發,重新敲響了警鐘;疫情體現出來的綜合治理水平,將成為影響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