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蘇聯政府開始規劃建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1970年2月,開始建設第一座建築,這也是蘇聯未來原子城——普里皮亞季市的奠基。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座城市最後只存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
現在的普里皮亞季已經被開發成一個旅遊景點,吸引著無數對破舊房屋和建築感興趣的人前往。面對眼前的廢墟,我相信每一人都會想知道,曾經是誰在這盪鞦韆,曾經是誰在市中心廣場散步,曾經又是誰在這個已經沒有窗戶的商店裡買了什麼東西。
它是一個被寄予過厚望的城市,人們在這裡工作、生活、墜入愛河,在這裡辛苦勞動、揮灑汗水,也在這裡憧憬未來、實現夢想。
城市建設的發展
普里皮亞季的城市建設始於1970年,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前,這裡已經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在這片區域,最開始建設的不是核電站,而是工人和管理人員吃飯和住宿的房屋以及一棟管理層用來工作的房子。
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專案進展順利,並且這裡工作也好,工資也高,於是工人開始慢慢把家人帶到這裡,也有一些在工作中認識的人在這裡結婚、生子。到1972年,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已經建立起了很多房子,並且那裡已經有完整的家庭居住。然後人們就開始考慮,居住的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好呢?不過他們也沒有想太久,最後就直接以附近河流的名字“普里皮亞季”來命名了。同年4月,當地政府確認了這個未來城市的官方名字為“普里皮亞季”。
1972年9月,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地基的第一立方米混凝土在歡呼和慶祝中完成澆築。
核電站建設的同時,這裡也開始出現城市的雛形。房子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於是有了商店、學校和公園。
當然,這裡被稱作城市還為時過早。1979年,核電站得到了國家的認可,這個地方當時的建設也達到了相應的規模,這時國家才確定了普里皮亞季的城市地位。
按照蘇聯的慣例,在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個少年宮,當然在普里皮亞季也不能少。
原計劃於1988年,最重要的生活、娛樂和學習場所,包括體育館、購物中心和少年宮都要被投入使用。可惜,在1986年,城市就被廢棄了。
城市交通的發展
隨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知名度的傳播以及普里皮亞季工業化的發展,很多遊客甚至是外國客人開始到訪這裡,普里皮亞季也向世人展示著作為一個蘇聯新興工業城市的潛力和現代化。
到達普里皮亞季的交通方式有火車、輪船和汽車。
鐵路:經過普里皮亞季的鐵路,是波利西亞地區(位於北烏克蘭和南白俄羅斯之間的一個歷史地區)最便捷的路線之一。坐火車到達該地非常方便,並且位於該地的火車站亞尼夫站還是運河碼頭所在的地方。
水路:水上交通於1976年開始發展,政府下令延長普里皮亞季河現存的航道,使通航河道達到了590公里。
公路:汽車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可以把在蘇聯各個角落的人都運送到普里皮亞季。這裡有私人觀光巴士,也有按線路行駛的公交車。1982年5月21日,是普里皮亞季歷史上接待訪客最多的一天。在當地常規的14條公交線路上,傳送了52輛公共汽車。
蘇聯的建築風格非常明顯,雄偉壯觀的“斯大林式”建築,低矮簡易的“赫魯曉夫式”,配套完善的“勃列日涅夫式”,而普里皮亞季就是一座典型的勃列日涅夫式的城市。
歷史比較久的蘇聯城市,建築都非常緊湊,給人空間上的壓力。而普里皮亞季則是採用當時非常流行的方式進行城市規劃,即把房屋建得高低錯落,這樣在視覺上能感覺空間更大。
普里皮亞季的街道呈幾何狀分佈,勃列日涅夫還親自參與了街道的規劃。領導人認為,蘇聯發展非常迅速,很快街道就會全部被汽車佔滿,變得非常擁堵。為了防止城市癱瘓,勃列日涅夫規定,街道的佈置一定要嚴格按照直角幾何方案進行。
可以說,這是一座在設計和規劃上都代表當時蘇聯最高水準的城市。
娛樂設施的建設
建設核電站的同時,這裡也有很多其它的專案同時在進行。伴隨著居民對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長,這裡建設了一座雄偉的文化宮(當時全蘇聯僅有19座)。在這裡可以舉辦音樂會、表演以及其它各種文化專案。除此之外,在這裡還建了一座電影院(當時全蘇聯僅有11家)。對於普里皮亞季的居民來說,這是他們娛樂消遣的最佳場所。
在文化宮旁邊,還有一座普羅米修斯的雕像,電影院也以此命名。這兩座建築被認為是當時蘇聯建築藝術的巔峰之作,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隨著遊客的增加,當地政府決定建一座酒店,於是
Polissya hotel誕生了。在事故發生前,這座酒店每年都要接待數百位從全世界各地來的訪客。
為了吸引遊客,也為了滿足當地居民的娛樂,在普里皮亞季建了一座遊樂園。在遊樂園裡面有一座摩天輪,從摩天輪上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景色。
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根據規劃,城市總人口最終將達到8萬,並且這裡將成為烏克蘭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原計劃於1988年末將投入使用的還包括:2家大型商場、少年宮、新的兩層樓電影院、藝術宮、“十月”酒店和2座體育館。然而,在1986年4月26日的夜晚,這一切都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