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穩為主的大環境下,房地產市場料將企穩,在住宅增量放緩的情況下,存量(二手房置換、房屋裝修)市場伴隨消費升級將步入一個長期通道,2022年新一輪的家電下鄉將會帶來超過千億的消費拉動。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家居家裝的智慧化、綠色化(或者叫碳中和),都會給整個市場帶來非常巨大的空間。未來的五年,智慧家居、綠色家居行業具備萬億級別的增長潛力,相當於家居家裝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2021年12月23日,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融資總部總經理、清華大學研究員範為先生在《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1家居家裝品牌峰會”活動現場,發表了“疫情之後:中國經濟與家居家裝產業發展”的主題分享。
以下為分享實錄:
各位嘉賓好,非常高興來參加本次2021年家居家裝品牌峰會,我的演講是關於2022年中國經濟形勢,以及家居家裝產業發展的分享。從2022年的情況來看,最大的一點是中美的金融週期脫鉤,這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都會產生衝擊。我們來談金融週期脫鉤之前,先來回顧一下金融週期的形成,以及在過去的12年裡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影響。
量化寬鬆與金融週期
回想13年前,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隨後歐元區也發生了歐債危機。在危機的背景下,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全球央行,都進行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
量化寬鬆的操盤者,就是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他除了是美聯儲主席之外,之前還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除了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之外,他還提出了頗具影響的理論——金融加速器理論。我們知道在金融加速器理論提出之前,更傳統的理論是講經濟週期(或者叫商業週期),經濟週期強調的是產出,以及商業對整個經濟週期的影響,其認為金融市場是中性的。但是,伯南克教授提出:金融市場非中性,因為資金流的背後是資訊流,金融市場的高流動性會加速資訊流的傳播,會改變經濟週期的執行。我們看到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及量化寬鬆政策實施以來,過去的經濟週期已經顯著加速了。以前課本上講的經濟週期是“十年一個週期”,但我們看到2008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都走過了四個週期,基本上每個週期會縮短到3-4年。
在新冠疫情還未出現的2019年底,歐美、中國都已經或即將進入到第四個金融擴張週期。換句話說:即使沒有新冠疫情,全球也會進入第四次量化寬鬆,也會走入一個新的貨幣(金融)的擴張週期。
時至今日,確實全球已經進入了第四次寬鬆週期,只是沒有想到2020年、2021年疫情影響下美聯儲會如此寬鬆。美國2009年第一次量化寬鬆大概是7000億美元的規模,這次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是從4萬億左右的規模迅速擴張到目前的8萬多億,這個量化寬鬆的程度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歐洲在2020年-2021年也是非常寬鬆的貨幣環境;而中國在這次的金融擴張方面比較審慎(2020年是寬鬆,2021年已經在邊際收緊)。
明年,我們認為:在經濟金融方面,最大的外部變數要發生一些變化了,歐美持續放水、供應鏈有衝擊的情況下,全球都陷入了比較顯著的高通脹環境;如果比較高的通貨膨脹持續下去將倒逼美聯儲及其它主要央行進入相對緊縮的環境。我們看到:在2021年底,美聯儲的會議上已經明確了明年要縮表+加息,英國銀行已經開始了加息週期,這樣的情況下中美的金融週期可能會脫鉤。金融上叫中美的金融週期脫鉤,產業鏈上叫全球產業鏈重構。
應該說全球化從長遠來看,比如10年、20年,還是一個大趨勢,因為全球化從理論上能夠改善分工、提升效率;但是任何一個趨勢都不是直線上升的,而是波浪式的上升。所以,全球化應該說也會是波浪式的上升趨勢,短期可能全球化會出現回潮,也就是我們講的金融週期脫鉤和產業鏈重構。
從次貸危機以來,全球都在拼命加槓桿,包括金融槓桿、產業槓桿,光靠貨幣(資本要素)的投放已經沒有辦法驅動經濟的長期增長。所以我們看到了這些年來經濟增長始終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
存量博弈階段有什麼特徵?
全球的經濟格局我們叫“三國演義”,北美經濟區+西歐經濟區+東北亞經濟區這三大塊的相互競合(競爭與合作)的格局。全球的經濟格局已從增量博弈進入到了存量博弈階段,進入到存量博弈階段有什麼特徵呢?存量博弈階段必然呈現出你多我少,你有我無,你死我活。既然有這樣的一些特徵,我們看到中美的金融週期脫鉤、中美的產業鏈重構,確實是未來會成為中短期不可避免的狀態。當然,中國可能在全球多邊關係中扮演保持繼續開放的角色,比如:WTO中應該如何取得更好的位置,確實是之後會持續影響中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的發展。客觀地講,我們在2001年加入WTO之後,中國在對外貿易方面還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同時也是受益頗多,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間是增量博弈,蛋糕越做越大,全球化顯著提升,中國是全球化中最獲益的國家。
目前中國經濟體量已經全球第二,我們想要繼續保持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享受發展中國家的一些政策優惠,西方國家施加的壓力會非常大。那是否直接像巴西和俄羅斯一樣直接進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我個人認為也不能貿然行事。
首先,中國雖然經濟體量大,但是人均GDP比較低,經濟結構的城鄉差異非常大,因此直接進入發達國家,對於我們對外貿易肯定是不利的;同時,我們看到巴西和俄羅斯直接從發展中國家變為發達國家,這種角色的轉化從實際效果來看也不是特別好。因此,客觀地講,對於中國最有利的,或者說對於我們中國比較客觀的一個定位,應該是處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新興市場國家,或者叫中間層的角色。當然,這個推動可能需要有更多的國家配合,因為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國家也可以進入到中間層(或者是新興市場國家)。有了中國在全球多邊關係中的新角色定位之後,對於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更好地融入全球貿易都是有益的。
去槓桿與穩槓桿:“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再繼續講金融週期的脫鉤對我國金融政策的影響。美聯儲已經認識到通脹並不是短期的現象,而可能是中長期的因素,因此上一次的美聯儲會議決議:從2022年1月起,將每月資產購買的規模由之前的減少150億美元增加到減少300億美元,也就是快速地減少資產購買;同時,2/3的美聯儲官員也預計2022年將會三次加息。與此同時,我國在本輪疫情以來的貨幣寬鬆非常審慎:2020年宏觀槓桿率有所抬升,2021年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相對審慎。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確實沒有必要在2022年跟隨美國進入緊縮週期。因為我們本來2021年就沒有放水,甚至在個別的行業,比如房地產行業、教培行業等一些領域還是顯著收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提到了要保持經濟平穩執行,刪去了“要管好貨幣總閘門”,“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字眼。這樣的情況來看2022我國的貨幣政策應該是穩中偏松的局面。
從過去的經驗看,我國在去槓桿的時候,宏觀槓桿率是維持平穩的;而在穩槓桿、穩經濟的時候,宏觀槓桿率是抬升的。2016、2017、2018年去槓桿時,我們的宏觀槓桿率是穩定在約250%;到疫情爆發的2020年宏觀槓桿率抬升至目前280%左右。可以預期2022年整個宏觀槓桿率會略有抬升,這樣的貨幣環境對於實體經濟、金融市場應該說都是偏寬鬆的貨幣環境。關於去槓桿和穩槓桿,用了一句古話來形容非常的形象:“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中央首次提到了“三重壓力”。如果記得上一個五年提出的是“三期疊加”:中國經濟進入了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五年之後,當前的經濟從需求角度來看是需求收縮;供給的角度來看由於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產業的供給有一些衝擊的;從預期的角度來講,確實是目前對經濟增長預期比較偏弱。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我們有比較寬鬆,或者穩中有松的貨幣環境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做一些經濟下行的對沖。
碳中和的契機
對於明年或者是更長時間中有哪些風口的點可以去投資的?傳統的三駕馬車(貿易,消費和投資)中,很大的亮點是對外貿易。這塊比中美貿易戰之前還要好,以前我們平均一個月300-4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疫情後增加到500-600百億美元,甚至個別的月份800億美元的高位。對外貿易的表現的確非常好,但是疫情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疫情後的對外貿易能夠恢復到正常的400億美元一個月的貿易順差已經非常不錯了。而消費又是慢變數,消費不太可能短期出現急劇的變好或者變壞。這樣的情況下,還是要找一些投資的熱點。傳統鐵公雞的投資和地產投資,不論是政策的壓縮,還是整個市場需求,不可能像我們快速城鎮化的過去20年那麼大的需求了。
未來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再做投資:
第一是碳中和。範為說,未來的投資不會再是修橋修路修房子,而是和電力相關,因為未來所有的能源都要先轉換成電,再到需求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電量要比現在增加3倍,電力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未來基建投資的很大一塊,類似過去十年的高鐵。
其次是鄉村振興。範為解釋,此前,土地出讓金從國土劃給了稅務部門,希望土地出讓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50%以上用於鄉村振興,所以未來的鄉村振興可能會是一個投資方向,而且可以持續很多年。
第三是城市更新。範為表示,城市化在過去的十年高速增長,未來這種增速肯定會減弱,國家已經不再鼓勵再建新區,而是做現有城區的城市更新。上海已經成立了800億的城市更新基金,未來這塊也是投資的新方向。
後疫情時代的家居家裝行業
最後,我們來看看“後疫情時代”家居家裝行業的發展。首先,與家居家裝行業高度相關的當然是房地產行業。
從最新的房地產資料來看,今年的前10月份,商品房的累計銷售面積是12.6億平方米,增長7%,但是增幅較前9個月是收窄了4.3個百分點;而10月當月,商品房的銷售面積是1.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4%。從降幅度來看還是比較明顯的。
從房地產竣工資料來看,10月當月的房地產竣工面積是460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房地產行業仍然處在顯著下滑的狀態。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壓力也非常大,各行業中房地產行業的景氣度為2%分位,可以說是在地板上了。房地產在過去的一兩年處於疲弱的狀態,對家居家裝行業有一定的拖累。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房地產行業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地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從這三句話可以看出中央對房地產行業的定調已經沒有前兩年那麼緊了。因此我們認為物極必反,房地產已經處在2%分位這樣非常低的分位數水平,未來適度觸底企穩有較大機率。而且在整個房地產佔中國GDP這麼大比重的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如果硬著陸,對整個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是不能接受的。
明年穩字當頭的大背景下,將急速下降的房地產行業託一託,應該是中央比較明確的政策。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房地產行業企穩的話,對於家居家裝行業應該是正面的因素。當然從更長期來看,中央想要維持“房住不炒”,減弱房地產炒作的決心肯定是沒有變的。所以從更長的角度看,房地產出現下行的拐點是比較明確的,但是在下行的過程中也會有反彈。
剛剛我們講到了2020-2021年的出口資料很好,家居家裝行業的出口目前也是處於非常不錯的狀態。今年前10月份,傢俱及其附件的出口金額為667億美元,同比增速30%,這是非常可觀的速度。但這一情況和疫情有相當大的關係。從2016年-2019年,基本上貿易順差是在三四百億美元一個月;疫情之後的兩年,2019年-2021年的貿易順差顯著提升,大部分時間裡貿易順差都處於相當高的水平,最高達到800億美元一個月,估計今年有6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將創歷史新高。如果疫情減弱,歐美的生產恢復之後,中國的超強貿易順差可能會顯著減弱。從6000億/年迴歸到4500億/年的正常水平也是大機率事件。
因此,在未來內需可能將成為更重要的GDP影響因素,因為在疫情之前內需已經逐漸取代了外貿。我們外貿最強的時候大概在2015年,那時外貿佔GDP的比重將近50%-60%,而全球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大概是30%左右。未來如果有疫情減弱或者再有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們內需肯定會成為影響GDP更重要的因素。
來看一看家居家裝行業未來發展的可能有哪些?前面講了城市更新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裝置更新與新的需求,大家如果住了新房子,大房子,對家居和家裝的需求都會提升;同時鄉村振興也會給家居家裝行業帶來一些新的熱點。在這次的國家發改委會議上已經明確:2022年要搞新一輪的家電下鄉,12年前就搞過一輪。2009年,當時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中國的進出口急劇下滑,為了穩定經濟中央搞了家電下鄉。那次家電下鄉起源於山東、四川、河北三省,並於2009年推廣至全國,也就是伴隨著那一輪的4萬億投資,補貼範圍比較廣,有資料統計當年家電下鄉帶來的銷售額大概將近700億。如果說2009年有700億的樣子,可以預計2022年新一輪的家電下鄉肯定會帶來超千億的消費刺激。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2022年的家電下鄉以及新一輪的汽車下鄉勢必會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的明顯提升,而且這次補貼的範圍覆蓋面會更廣,補貼的產品領域更多,包含傢俱家裝汽車等多個領域,所以說這塊應該會帶來一些新的增量。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為家居家裝的智慧化,以及家居家裝的綠色化(或者叫碳中和),都會給整個市場帶來非常巨大的空間。從我們估算來看,未來五年時間內智慧家居、綠色家居行業可能會達到萬億級別,其實相當於家居家裝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家居家裝行業更加智慧了,更加便利了,更加綠色環保了,這些都會帶來一些新的需求。我們看到像中國的智慧門鎖使用率遠在歐美日韓之下,洗碗機的使用率也遠在歐美日韓之下,所以說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未來的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當然我們目前在實現了單一傢俱智慧化的情況下,全屋智慧還有一段路要走,全屋智慧是終極目標,但是當前還是受到一些單品差異比較大、標準不一致、無線電充電技術不成熟,以及人機互動能力有待提升等一些技術方面的限制。但這些技術應該說在中期或長期來看都會得到顯著的改善和解決,因此,智慧家居家裝的全屋智慧應該說是終極目標。
最後,在整個市場非常廣闊,全屋智慧作為終極目標的情況下可能行業會呈現不斷的集中,這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目前國內的智慧家居發展處於全球行業前列,專利數全球第一,產業層面相關企業比較多;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進一步集中,有更多的企業巨頭會將更多的資源傾注到這個行業中,肯定會帶來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高,甚至不排除出現一些行業的寡頭,比如說小米、華為,在全屋智慧市場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而且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優勢。因此,我認為在今後一年,三年或者是五年的過程中,整個家居家裝行業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3HMGZCJ1】獲取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