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永遠的精神豐碑。沒有革命先烈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那些為我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先輩們!
徐尚武(1912—1943),原名徐榮耀,山東省無棣縣信陽鄉大莊村人,八路軍冀魯邊軍區第二軍分割槽副司令員。1943年初,日軍集結濟南、濟陽、臨邑、禹城等地五千多日偽軍對魯北進行大規模的“合圍掃蕩”,徐尚武率部掩護第二軍分割槽和地委、專署幹部及戰士上千餘人轉移。1月25日,在王家樓附近與日軍遭遇。他一面沉著地指揮主力部隊轉移,一面率領幾十名戰士搶佔王家樓,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王家樓來,並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為地委、專署機關和部隊主力的突圍贏得了時間。然而,就在戰鬥即將結束的時候,徐尚武不幸中彈,英勇犧牲。時年31 歲。
陶紹唐( -1943),字恆、堯青,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進入山西與日軍作戰。1940年,任第一戰區第八十軍新編第二十七師少將副師長,抱病與師長王竣一起,率部進入中條山地區,在黃家莊、羊皮嶺、曹家川、馬家溝、臺寨一帶與日軍相對峙,作戰數十次,均擊敗敵人的進攻。1943年,在湖南桃源同日寇作戰時,肉搏殉國。追晉少將。
曹介(1919~1943),宜賓縣高店鄉(今宜賓市翠屏區高店鎮)人。民國24年在武漢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根據黨組織安排參加紅軍。民國29年初,曹介調任中共宿東縣股北區委書記、區大隊長兼教導員。民國30年6月,曹介調任宿東縣縣委書記。領導宿東大隊和股北大隊,配合新四軍擊潰了向游擊區發動進攻的數百名頑匪及侵佔抗日根據地的偽軍,促進了游擊區的鞏固和生產發展。民國31年11月,曹介調任中共蕭宿銅縣縣委書記。民國32年3月中旬,曹介在蕭宿銅縣閔賢集召開區鄉幹部會議。3月20日被日本警備隊抓獲。日軍獲悉曹介身份,百般利誘,曹介不為所動。同年7月,曹介於押解途中跳車逃跑時,被日本憲兵槍殺。
彭泰農(1915~1943),又名彭泰。廣東省惠陽縣白芒花瓦塘村人(今屬惠東縣)。1937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平山區委委員。1938年任中共惠州中心支部書記、中共東江臨時工委書記。1940年先後在河源紫金、和平等地從事地下工作。1941年7月任中共後方東江特委宣傳幹事。1942年參加東江人民抗日遊擊隊。1943年3月,彭泰農所在的港九大隊政訓室被日軍包圍。他為了掩護同志,在撥開草叢向下衝時,不幸負傷被捕。被捕後,鬼子對他進行嚴刑拷打,但是他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半點機密,遂被日軍殺害於粉嶺,時年28歲。
韓子衡(1906年-1943年),高青縣人。1938年1月,率數十名“聯莊會”員,配合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在小清河伏擊日軍汽艇。同年3月參加八路軍, 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五支隊第十九中隊中隊長、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旅第二團參謀長、清河軍區第二分割槽參謀長兼獨立團參謀長等職。1940年後,堅持清西地區抗日武裝鬥爭,曾指揮一個連在長白山突破4000多敵人合圍, 全連無一傷亡。1943年1月,日軍調集重兵,對墾區、廣北、清西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韓子衡率九連在掩護主力部隊和群眾突圍時身負重傷,自戕殉國,時年37歲。
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那段悲壯的歷史,和那些為我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先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