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脾胃病史,多年老口瘡,脾胃氣虛型口瘡都有哪些經典表現?
脾胃溼熱型口瘡,其口瘡數目不多,但是口瘡的瘡面較大,而且比較淺,顏色較白,瘡面周圍粘膜紅腫高突(這也就是平常說的口瘡中央凹陷,四周粘膜凸起的描述),這種口瘡癒合較慢,疼痛不劇烈,有時隱隱作痛。
常伴有頭昏目眩,渾身沒勁,神疲乏力,食慾不振,腹瀉,便溏,口黏不渴,舌苔白,脈沉緩。
脾胃氣虛口瘡,都是怎麼得的?
從中醫的角度去理解,脾胃居於中焦,連通上下,是全身氣機升降的樞紐。
如果脾胃升降失調,就容易出現氣機升降反作的病例狀態。
正如《素問》中記載,“清氣在下,則生飧(sun)瀉;濁氣在上,則生䐜(chen)脹”。對於脾胃升清降濁的調理,得說一說東漢醫聖張仲景創立的五大瀉心湯,以辛開苦降為法專調脾胃升降。
而金元時期中醫脾胃論創始人李昊則更加重視甘溫昇陽法通運脾胃的方法。
結合脾胃升降理論,可以認為口瘡生於上,總因“火”而起,究其內因就在於臟腑氣機不通,中醫所謂“氣有餘便是火”,氣機鬱滯生火、火燎於上而生瘡。
脾胃升降失調,“滯”從中生,是火熱病邪產生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今天的人們飲食結構變化,過多的酒食肥甘使食阻氣滯,胃不降濁,日久累及脾失健運,鬱生溼熱,上蒸浸潰成瘡。或者因為壓力、焦慮、緊張、勞倦等,導致脾氣下陷,太陰虛火上行。
脾胃升清濁降失司,起初都是脾胃實熱,乃實火,久之胃病不降則脾不升,水停不化,氣阻溼滯,溼聚化火,導致脾胃溼熱型口瘡。脾胃升降失司,水停不運,溼聚化火,久之導致脾虛氣陷虛火中生,火性上灼使區域性生瘡,這就是脾虛氣虛導致的口瘡了。
脾胃氣虛型口瘡,該用什麼中藥治療?
對於脾胃氣虛口瘡,治療當以益氣健脾、清熱祛溼之法,方劑可用補中益氣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治療。
那麼為什麼要用這兩個方劑治療脾胃氣虛的口瘡呢?
要知道,儘管是脾胃氣虛,但溼熱化火依然是這個型別的口瘡特點。
補中益氣湯和參苓白朮散,二方劑中都有人參、白朮、甘草,都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所以二方劑都能治療脾氣虧虛諸症。
但是參苓白朮散中還有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茯苓,這些藥物一看就是和胃滲溼,更適用於脾胃氣虛夾雜溼等症,還能調理非損虛勞等,為培土生金藥方的常用劑型。
而補中益氣湯中除了上述三味,還有黃芪、當歸、陳皮、升麻、柴胡這幾味藥,具有補氣昇陽、甘溫除熱功效,除了可以治療脾胃氣虛外,還能用於氣虛下陷和氣虛致熱
。
這樣來看,補中益氣湯合參苓白朮散來治療脾胃氣虛溼熱型口瘡,再好不過了。
如果同時配合我主頁-櫥窗中的美生潰樂,口腔區域性調理用藥,更能快速減小,減輕痛苦。
本文參考文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1.2020年第11期《江蘇中醫藥雜誌》王忻彤等文章《從脾胃升降論治口瘡》。
2.2021年第4期《中醫藥臨床雜誌》朱玲等文章《鄭日新治療口瘡經驗拾零》。
尿酸高、痛風,不吃藥降尿酸,非藥物降尿酸遠離痛風,請訂閱專欄《解碼尿酸高痛風,送中藥辯治20方》。
更多關於口腔扁平苔蘚的乾貨科普,可訂閱專欄《與口腔扁平苔蘚說byebye》。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 收藏,轉發,不知道怎麼治療痛風、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加入今日頭條“笑口常開研習社”圈子,關注@中醫科院博士帶來原創美文人文健康資訊,歡迎關注!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己度人
有緣人可以打賞
要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得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歡迎加入今日頭條“笑口常開研習社”圈子。
獲取更多幹貨資訊。#哆咖醫生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