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傳說在公元前21世紀,發生大洪水,大禹受舜的任命,帶領人民成功治理洪水,從而繼承舜成為首領。
公元前2070年,啟建立夏朝,從此以後中華文明進入“家天下”的歷史時期。
按照部落聯盟時期的軍事民主體制,首領的沿襲規則是“禪讓”,也就是一任首領年老之後,會選擇一個能力足夠的新首領代替自己。其過程,據某些史籍記載是和平交接,但是另一些記載則是充滿暴力。
大禹本來想根據禪讓的規則,選擇伯益來繼承首領的位置。但是禹的兒子啟非常不滿意。這其中,夏后氏一族(即大禹、啟的同族)的勢力起到很大作用。大禹的權勢已經超過了堯舜等首領。在塗山會盟時,大禹斬殺遲到的部落首領防風氏,體現出夏后氏的實力超群,已經有能力打破部落聯盟中的平衡。禹要傳位給伯益,其族人不願意大權旁落,自然會反抗。於是,啟帶領支持者們,攻打伯益,把伯益趕走,自己成為首領,建立夏朝。啟就是夏朝第一個王。這麼重大的變化,自然會有人不服。比如有扈氏,認為既然誰強誰就能當老大,那麼我也可以爭一爭。於是在甘之戰中,夏啟和有扈氏決戰,還留下了著名的“甘之誓”。甘之誓記載,夏啟聲稱自己討伐有扈氏是“恭行天罰”,說明啟已經用王權天授來給自己的統治增加合法性了。
最後夏啟戰勝了有扈氏,把有扈氏族人都變成奴隸。但是夏啟去世後,夏朝的統治仍然不穩固,東方的東夷勢力蠢蠢欲動,想要奪取王位。正好此時夏啟的兒子太康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東夷有窮氏首領羿,趁太康外出打獵的時機,率軍攻擊太康。羿是一位神射手,一箭射死太康,奪取了王位。夏后氏勢力逃到洛水下游(今洛河入黃河的地方)。
羿獲得了夏民的支援,因此才能坐穩王位。看來太康實在是不爭氣,甚至得不到本族人的支援。不過太康的五個弟弟一直想要反攻,奪回王位。
很快,羿重蹈太康的覆轍,沉迷酒色,被義子寒浞攻殺。寒浞自立為王,並開始攻打夏后氏,多次將其擊敗。太康有一個弟弟叫中康,中康的孫子少康逃到有虞氏的地盤,才得以生存。有虞氏把女兒嫁給少康。少康逐漸積攢實力,終於反攻寒浞,奪回了王位。這就是“太康失國少康中興”。
這個過程有傳說的成分,不過也反映了一部分史實,就是新建立的家天下式的統治並不穩固,雖然夏啟就利用“天命”來增加統治合法性,但是仍然受到不同部落的挑戰。最後夏后氏總算是擊敗了各路挑戰者,恢復夏朝天下。而夏朝的王,雖說是天下共主,但是其權力可能遠遠比不上後來的商王、周王,更別說皇帝了。
少康之後的第九代子孫,就是著名的夏桀。據說夏桀非常昏暴,受到人民的反對。夏桀自比太陽,人們就說你這個太陽什麼時候完蛋,我們寧可跟你同歸於盡!結果夏桀被商湯擊敗,夏朝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