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太尉,大家就想起高俅,說是都督,一定是周瑜周公瑾,這些都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可能有虛構和設計,但是官職是設計不了的,今天我們來探討中國武將。
1、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於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初唐時期政權初定,刺史多是武人,另外唐代的刺史大多由經過科舉制度選拔的知識分子擔任。其中,僅僅擔任過蘇州刺史的官員至少有一百二十多人,其中包括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這樣的大文豪。
2、太尉。秦至漢均有設定,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長。對太尉的熟悉,大概很多來源於《水滸傳》裡的高太尉,那麼這是多大官呢?可以這麼說吧,它是中國古代中央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天下武官之首,統帥天下兵馬大權,歷朝均為正一品。所以您說,林沖為八十萬禁軍教頭,一個軍隊的武術教練,能和高俅去抗衡嗎?
3、越騎校尉。漢武帝時設定,禁軍長官。相當於衛戍區司令員。為漢代設定的八校尉(中壘、射聲、虎賁、步兵校尉和長水、胡騎、越騎、屯騎等是騎兵部隊的校尉,後面四個分別負責訓練、統領長水羌人、匈奴、越人、北地邊民四種不同兵源的騎兵)之一。東漢末年王子服,便是越騎校尉和偏將軍,初被曹操重用,後又和董承、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受衣帶詔一起謀殺曹操。
4、車騎大將軍。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當於元帥軍銜。東漢時期,武將的官職從高到低,分別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方將軍。三國時期的張飛、夏侯霸、廖化,都做過車騎將軍。
5、行軍總管。統領軍隊出征的主將。相當於前沿總指揮。
6、兵馬指揮。明清兵馬司主官。相當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
7、總鎮。鎮守地方的高階武官。相當於大軍區司令員。
8、參將。鎮守地方的統兵官,分守各路。大軍區所屬各軍軍長。
9、遊擊。位參將之下,掌率兵防禦。負責防禦工作的師級軍官。
10、都司。位遊擊之下,掌防汛軍政。負責防汛工作的團職幹部。
11、都督。是中國古代軍事長官的一種,興於三國,其後發展成為地方軍事長官,明以後成為中央軍事長官。民國初年各省也設有都督,兼管民政。有的都督是偏裨將校﹐有的則是一軍元帥或者一個軍區的主將。前者被稱為帳下都督,後者被稱為持節都督﹐影響最大的是後一種。三國時期的周瑜和魯肅,就屬於一軍元帥。
12、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後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13、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紮江寧。
14、節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卷唐紀二十六有載:唐睿宗景雲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