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秦漢史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漢高祖劉邦即位後,曾大封功臣為列侯。從漢六年十二月到漢十二年六月,六年多時間裡,共封143人為列侯。劉邦還讓大臣議定這些列侯的功勞,並排出位次。
《三家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一段註疏:
《索隱》曰:姚氏雲“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酈商六,奚涓七,夏侯嬰八,灌嬰九,傅寬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陳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歐十五,周昌十六,丁復十七,蟲達十八。”
看到這份十八功侯的名單,大家可能有很多疑問:韓信非十八列侯是因為被誣以謀反之罪,那“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為什麼不在其中?呂澤的下屬丁復和蟲達都進入了十八列侯,而呂澤為什麼沒有進入?張敖又有何功居然排名第三?
其實很簡單,歷史是為政治服務的。當時排位次,絕對不是完全按照軍功來排名的,這裡面肯定親屬遠近的因素,蕭何排第一就與劉邦的厚愛有關。而且我們看到的這個排名,早已不是漢高祖劉邦時期的排名。統治者根據政治需要幾經篡改後,就成了目前這個樣子。
壹:高祖時期第一次排位次
列侯第一次排位次,當在漢六年八月之前不久。當時大臣們奏議位次,都覺得平陽侯曹參在戰場上受傷七十餘次,攻破了許多的城池和地盤,功勞最多,應該位列第一。
劉邦心裡想讓蕭何排第一,但不好意思明言。因為在分封蕭何為酇侯時,大家意見很大。畢竟蕭何身在後方,並無攻城野戰之功,八千戶的封邑確實是太多了。但劉邦力排眾議,大封蕭何,還給大家講了一番關於“功人”和“功狗”的道理。當時大家不敢再言,但並不是大家信服了他的那套歪理,而是幾年的出生入死還被說成是狗,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這個時候,有個叫鄂千秋的站了出來,說曹參野戰略地只是一時之事,而蕭何保全關中是萬世之功。所以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劉邦馬上拍板:說得好!蕭何第一,以後蕭何可以“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同時表揚鄂千秋明於識人,進賢有功,封安平侯。
鄂千秋受封安平侯的時間是漢六年八月甲子,即公元前201年8月。所以,劉邦第一次為列侯排位次應該就在漢六年八月前不久。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史記˙蕭相國世家》
安平侯,以謁者漢王三年初從,定諸侯有功,秋舉蕭何,功侯二千戶。六年八月甲子,敬侯鄂千秋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貳:高後二年重排位次
因為劉邦末年只議定了十八列侯的位次,所以在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呂后讓左丞相陳平依據各自功勞,對所有已經受封的列侯排位次,錄成列侯位次簿,一式兩份,正本藏於宗廟,副本由相關部門保管。
於是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高後二年,復詔丞相陳平盡差列侯之功,錄弟下竟,臧諸宗廟,副在有司。《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且高祖初定唯十八侯,呂后令陳平終竟以下列侯第錄,凡一百四十三人也。《三家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表面上看,高帝時排定了十八列侯位次,呂后只是命令陳平將餘下的一百多位列侯也排上侯第,似乎不關十八列侯位次。其實不然,高祖時期十八列侯的位次肯定被陳平改動過了。
有證據嗎?有,《史記·呂太后本紀》就有一段很微妙的記載:
太傅產、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呂祿上侯,位次第一,請立為趙王。
呂祿位次第一?蕭何不是第一嗎?
劉邦時期排位次,蕭何第一。但呂后時期重排位次,呂祿變為第一了!
呂祿是呂后的親侄子。當時漢惠帝劉盈已經駕崩,呂后正準備以呂氏外戚掌權來制衡劉姓宗室及功臣集團,所以,陳平重排位次,應當是聽從了呂后的意志,或者是藉機諂媚而逢迎呂后,將呂祿抬為第一。呂祿封侯在高後元年五月,陳平給列侯重排位次在二年,時間也對得上。
這樣理解,我們對於張敖為何位列第三的疑問就有了答案。因為張敖身份特殊,他不僅是張耳的兒子,還是魯元公主的丈夫,呂后的女婿。呂祿可以位列第一,那張敖位列第三也就不奇怪了。
那我們現在看到了十八功侯的位次,是高後二年重定的嗎?當然不是,因為位列第一的呂祿不見了,蕭何又重回列侯榜第一名了。
叄:文帝時期列侯再次排位次
功臣集團聯合劉姓宗親誅滅諸呂之後,漢文帝和眾大臣應該再次修改了列侯位次榜。呂祿作為“發動叛亂”的主要人物已經被誅殺了,功勞簿上就肯定不能讓他位列第一了。而張敖曾經襲位趙王,雖是呂后女婿,卻未掌實權,也不是呂氏死黨,文帝可能因此也就沒有降低張敖的位次。
另外,《三家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在宣平侯張敖之下,有這樣的注引:
索隱:《楚漢春秋》南宮侯張耳,此作宣平侯敖。敖,耳子。陳平錄第時,耳已薨故也。
漢四年,張耳被封為趙王,漢五年已死,不可能被封為南宮侯。而史記又載張敖之子張偃於文帝元年被封為南宮侯,他算是文帝的外甥。楚漢春秋所載若指張偃,可為文帝重定侯第之一佐證。
周呂侯呂澤,是呂后的大哥,他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功勞非常大,以致於他的兩位下屬丁復、蟲達都位列十八列侯之中。但呂澤卻沒有進入十八列侯,唯一的解釋就是誅滅諸呂后,漢文帝君臣重排列侯位次,呂澤的功勞被抹殺,也不再給他序位次了。若說是因為呂澤漢六年已經去世而不書位次,那奚涓也死得早,為何位列第七?
其實不僅呂澤,就是丁復的排名也可能已經被改動了。丁復侯邑戶數為7800戶,在143位列侯中位列第七,而列侯位次卻排在了第十七位。
張良被劉邦高度讚譽,說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讓他自擇齊地三萬戶而受封。張良明哲保身,百般推辭,最後還是被封為留侯,食邑萬戶。食邑戶數僅次於劉澤和曹參。這讓我們不得不疑惑,張良為什麼不能進入十八列侯而屈居第62位?
張良位次低的原因很多,除了他沒有攻城略地的戰功、前期跟隨韓廣而加入劉邦陣營時間晚、張良的謙遜退讓等原因之外,很可能還因為他與呂后關係密切,因而在文帝時期位次被改動了。
張良在鞏固劉盈的太子之位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深得呂后敬重。他雖然韜光養晦,遠離政局,但他的兒子張闢強卻留在惠帝和呂后身過任侍中。惠帝崩逝後,他曾建議丞相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讓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可以說,這是呂氏外戚弄權的開始。文帝即位五年後,張良的另一個兒子張不疑就因謀殺楚內史而入罪,留侯國也因之廢黜。
漢哀帝、平帝時期似乎又根據之前的記錄考訂了列侯位次,按常理來說,文帝以後不會再有改動列侯位次的價值與需要了,大概是實錄文帝時期的列侯簿,亦或是有些許變動也未可知。
哀、平之世,增修曹參、周勃之屬,得其宜矣。以綴續前記,究其本末,並序位次,盡於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