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猛
父親1950年在海南
2006年11月,我的父親趙光煜在青島病逝,轉眼間,已逾十年,但他的聲容笑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今天是他老人家誕辰100週年,追往思人,懷念之情更加強烈。
1917年7月,父親出生在山東無棣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祖父為了不讓親戚鄰里瞧不起,舉全家之力供他上私塾讀書,盼望學業有成,能為家族增光添彩。他考入高小後,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瞭解了共產黨和紅軍,193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當時正值津南特委和山東慶雲縣委領導的1934年4月馬頰河暴動失敗2個月,周邊黨的組織遭到破壞,許多共產黨員、積極分子被捕入獄,白色恐怖、血雨腥風之下,父親不是選擇安安穩穩地讀自己的書,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投身到
革命鬥爭的洪流中。父親的選擇源於他的堅定意志和信念,他的革命勇氣和魄力,體現了對光明和理想的強烈追求,也使他走上了與祖輩期望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每每思及此,我感慨萬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父親入黨後,組織領導了當地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罷課遊行,驅逐反動校長及官僚。抗日戰爭初期,在河北鹽山等地參加組織農民武裝抗日,加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後編入八路軍115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轉戰冀魯邊區、齊魯大地抗擊日寇,參加大小戰鬥無數次,出生入死,多次身負重傷,但從不退怯。解放戰爭時期,隨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6縱17師,後改為四野43軍128師)參加了遼瀋、平津、渡江、兩廣及解放海南島等戰役。解放後,先後在中南軍區、工程兵、瀋陽軍區、北海艦隊任職,獲中央軍委授予的獨立勳章、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父親的一生,是革命軍人戰鬥的一生,從學生運動、農民運動到部隊征戰,從轉戰魯冀到北上南下,為了黨的事業、新中國的建立,赴湯蹈火,不計得失,忠誠不渝。1941年在一次伏擊日寇的戰鬥中,子彈打穿他的大腿,因當時部隊是遊擊作戰,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又缺醫少藥,就把他留在老鄉家療傷。那時日偽軍經常搜村掃蕩,老鄉把他藏在墓穴裡,只能到晚上才能送點吃的,沒有藥品,就用藤條纏上棉花蘸上鹽水消炎。這樣咬緊牙關堅持了一個多月,直到有一天部隊轉戰路經此地,他才又回到抗日隊伍裡,繼續參加戰鬥,抗擊日寇,之後留下的傷痕十分醒目。
與周貫五(原南京軍區副政委,中)傅繼澤(原海軍副司令)合影。
父親是一個不畏生死、征戰南北的軍人,也是一個內心飽含著對人民、對同志深沉的愛和執著感情的軍人。1939年日軍加緊對我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冀魯邊區的形勢日益惡化。邊區委派父親率手槍隊回老家無棣縣配合地方開展工作,擴大抗日隊伍,以便打通冀魯邊區和清河區的聯絡,並想法收買子彈支援部隊,因當時子彈來源非常困難。一天,父親在回邊區彙報工作途中,由於漢奸出賣,被日偽軍包圍在一個叫楊家集的村裡,父親掩護戰友突圍後,躲進一家李姓大娘院內,日偽軍正逐院戶搜查,父親抱著必死的信念,欲衝出去拼命,被李大娘制止,老人家在日本兵的刺刀威逼下毫無懼色,冒死指認父親是她的親生兒子,並以全家性命擔保,才使他脫離了危險。在革命戰爭年代,正是由於有像李大娘這樣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的支援幫助和拼死保護,才打敗了侵略者,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父親常說人民群眾與共產黨、八路軍那可真是血濃於水,生死與共的感情啊!解放後,父親將李大娘贍養至終。
在家裡會客室常年擺放著幾張已泛黃的照片,有單人的,也有幾人合影的,父親工作調動了數次,但無論家搬到哪裡都將他們照片擺置客廳。照片中的戰士們臉龐年輕稚嫩,那麼英姿勃發,他們都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渡海戰役和抗美援朝中犧牲的父親的戰友,有幹部,有戰士,一提到往事,父親就會說,他們多麼好的青春年華,在戰鬥中,沒有一個人有半點猶豫,沒有一個人有半點怯懦,卻死在戰場上,永遠埋在異土他鄉,還有很多很多是沒有留下照片的,他們的白髮父母可能還在盼他們回家呢。村裡鄰家有的孩子帶著英雄獎章凱旋而歸,可他們中間有的家裡還不知道死活呢。他們的父母把他們交給了部隊,交給了我,我沒有把他們帶回家鄉,就讓他們住到咱家裡來吧。話語之中感慨萬千,有時潸然淚下。
父親離休後,人老了,更加想念他們。獨自一人常常站在他們面前,說看著他們年輕無悔的笑容,就像看見了那千百個和他們一起犧牲的戰友與部下。為此,還寫了一篇文章《讓烈士住到家裡來》刊登在《光輝歲月》文集。戰爭年代這種用生命鑄就的、交織著血與火的戰友情與愛,是父親這一生刻骨銘心的感情。
父親一生清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無論是在職期間,還是退休以後,始終過著簡樸的生活,保持傳統,不忘本色。他穿的內衣鞋襪總是捨不得扔,修修補補能用輒用。飲食也是粗茶淡飯,不搞特殊。但聽說家鄉修路,資金不足,主動捐出五千元錢,還動員子女們每人捐三千元。退休後搬入幹休所,我的幾個兄弟想繼續留住原來的住所德式小樓,他說那房子是組織上分配給他住的,別人沒有資格佔用,讓孩子們搬出小樓,上交給了組織。
政府要建設亮化城市,要求拆除所有院牆,幹休所也不例外,他率先第一個拆除自家院牆,做出了表率。當年《青島日報》以《紅軍老幹部趙光煜積極支援城市亮化建設》為題報道了此事,在他的帶動下,幹休所順利完成了院牆拆除工作。父親總是顧全大局,把黨和人民的利益,集體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立黨為公是他一生的原則。
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沒有遺囑,沒有什麼萬貫家財,但他留下的勳章、軍功章,解讀並印證著他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對黨、對人民忠誠的一生;他留下的對黨的事業無私的奉獻、樸實無華的大愛、堅韌不拔的軍人性格、清風無暇的品德作風、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境界,是無價的精神財富,是足夠子女受用一生的最寶貴遺產。
永遠懷念您!
我的父親——趙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