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古裝劇的盛行,在服飾和首飾上也越來越講究,力圖在文獻資料中參考所處時代的背景,在服裝以及道具上都接近以前的裝扮,比如熱播的《如懿傳》、《延禧功略》都讓我們在觀賞劇情之餘,看到清朝的服飾以及珠寶首飾的風格,從而更好地瞭解這段歷史。
一、清朝獨特的“一耳三鉗”耳飾
也是在《延禧攻略》這部劇中,女性角色的耳飾並不同於我們一般看的古裝劇,而是一隻耳朵戴三隻耳環,而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在清朝的滿族人就是有這樣的耳飾習俗,名為“一耳三鉗”。
在清朝,滿族婦女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都需要佩戴一耳三鉗的耳飾,區別就在於耳飾的材質,從珠寶材質上來體現女性的階級身份,富貴人家的耳環是由金、銀和玉等材質做成的,貧苦人家就會用銅圈來充當耳環
在劇中,妃嬪身上的珠玉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可以從耳環珠寶材質的變換來判斷女主身份的變化。女主從小宮女一路成長為後宮之主,身上的服飾、珠寶也一路從淡雅秀麗變成老成持重。在清朝什麼身份可以使用什麼珠寶材質,都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比如:東珠,只有皇帝和后妃的首飾及器物裝飾中可以使用。
三、獨具韻律之美的“壓襟”首飾
壓襟的使用很具功能性,不僅可以令衣物平順,體現出人的儀態美。還可以在裝飾物上配以鈴鐺等裝飾物,在人們走動時會隨著人的頻率而發出輕柔悅耳的聲響,這種悅耳的清脆聲音聽到後令人心生愉悅,一舉多用是很實在的首飾。
壓襟比手串更復雜,因為壓襟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端是可以系在釦子上的鏈子,有代鉤的也有素繩子,掛在右側胸前第二顆釦子上;中間是大頭,稱為“事件壓口”華麗的珠寶就在此發揮美感;下端則綴著各種珠寶小件、鈴鐺或長款流蘇。
四、最經典的十八子壓襟
十八子本來是念佛之人的手串,隨著這種手串的慢慢流行,有人在設計上略有改變,在“十八子”手串三通處上加入一個提繫繩之後,手串便可以掛在胸前作為壓襟之妙用,成了當時宮廷的時尚。而今十八子也可以搭配在素色的旗袍上,為素淨的服裝平添了幾分意趣。
如果說古風首飾最能代表古人的智慧美學,我想壓襟一定算得上一種。本來是實用性的壓襟,卻做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裝飾品,不僅能裝飾衣物,還能修飾身形、傳承文化、承載祝福。這才是國風首飾獨具魅力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