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個關於街亭之戰的小文,結果看到評價裡有不少人說街亭之戰張郃帶了五萬人,於是覺得有必要單獨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劉備死後,因為蜀漢只佔有一州之地,是魏蜀吳三國中地盤最小,人口最少,實力最弱的一個。加上荊州、夷陵兩戰失利以後,蜀漢的精兵良將幾乎損失殆盡。所以曹魏上下基本都不再把蜀漢視為有威脅的敵人,在關中、隴右等面對蜀漢的一線地區防守力量相對比較薄弱。
當然,雍涼地區有不少胡人,時有叛亂髮生,因此曹魏在這些地區還是有一定兵馬的。而且輕視歸輕視,蜀漢畢竟是潛在的敵人,曹魏也一直關注它的動向。蜀漢有什麼事情,曹魏還是能比較及時知道的。
比如說公元227年,諸葛亮意圖北伐,帶著大軍進駐漢中,曹魏馬上就知道了這個訊息。魏明帝曹叡還特意召集大臣,商議如何應對。很多人認為應該主動出兵攻打漢中,以消滅隱患。但是孫資認為南鄭地勢險要,道路艱險難行,主動攻擊勞民傷財,還未必能成功,不如派大將把守各處險要,然後休養生息,恢復國力,那麼就可以輕鬆擊敗蜀吳。
曹叡最後採納了孫資的建議,沒有主動進攻漢中,但是肯定也對關中、隴右地區的防務進行了加強,魏軍在這些地區的數量有所增加。
然而諸葛亮故意說要出斜谷攻打郿縣,命趙雲帶著疑兵在箕谷虛張聲勢,將魏軍都吸引到了郿縣附近,然後自己率主力出祁山乘虛攻打隴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發生叛亂,投降了蜀軍,曹魏大受打擊。
曹叡無奈,只能親自率兵救援關中。按照《魏書》記載,曹叡共帶了五萬大軍增援關中。
(曹叡)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考慮到蜀漢國力有限,舉國上下總共不過大軍十萬出頭一點。扣除留守國內的軍隊,諸葛亮北伐大軍最多也就四五萬人。曹叡帶了五萬大軍,加上關中、隴右原有兵馬,應該說也足以應對了。
對於曹叡來說,從當時的態勢來看蜀軍的意圖已經比較明顯,是佯攻郿縣實取隴右。但是長安是曹魏在西部的政治中心,地位極為重要,不容有失。如果魏軍大舉增援隴右,萬一諸葛亮還留有餘力,突然增兵趙雲奪取郿縣,或者走其他路線從漢中進逼長安,那麼就危險了。
所以曹叡選擇了一個最穩妥的應對辦法,自己親自坐鎮長安,命大將軍曹真對付趙雲,右將軍張郃去救援隴右。
魏明帝西鎮長安……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
曹叡自己留守長安,大將軍曹真也繼續留在箕谷,只有右將軍張郃去隴右,從這個部署看,曹真職位遠高於張郃,曹叡自己也留在長安,那麼魏軍主力肯定還是在長安附近。
之前已經說過,曹叡帶來的部隊總共不過五萬,加上之前已經集結在箕谷附近的關中部隊,最多也就是六七萬。主力留在長安附近,張郃能帶走的應該也就是二萬人左右。
靠這麼點兵力張郃當然無法和蜀軍主力抗衡。所以馬謖被擊敗以後,王平帶著手下千餘人虛張聲勢,假裝蜀軍主力趕來,張郃才會不戰而退。
不過考慮到蜀軍兵力也有限,既要分兵駐守已經奪取的地區,還要應對隴右殘餘的魏軍,能機動的部隊也不會太多。張郃大軍到了隴右,又可以牽制相當部分蜀軍,這樣就能避免隴右局勢惡化。
而如果蜀軍不再增兵箕谷一線,曹真依靠絕對優勢兵力可以輕鬆擊退趙雲,然後就可以兵進隴右,和蜀軍主力決戰。
因此曹叡並不需要給張郃太多的兵馬。張郃也根本不可能帶著五萬人去街亭。要是真有這麼多人,他也不會被王平嚇住,而是直接和蜀軍主力決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