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從英國商人不顧國人反對,強行修築我國第一條鐵路上海吳淞鐵路至今,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這百多年來,尤其是近幾十年,國人奮發圖強,鐵路建設取得驕人成績,火車從蒸汽機到動車,高鐵,高科技含量不斷增多,火車速度也不斷加快,為我國成為“基建狂魔”立下汗馬功勞。
據統計,如今鐵路里程達到15萬公里,但老鐵路並不多,北京的京門鐵路就是其中的一條,由於多種原因,京門鐵路已經廢棄,但是鐵路線上的門頭溝火車站還在,位於門頭溝區龍泉鎮河灘境內,距離北京市中心不遠,30多公里,40分鐘左右的車程。
京門鐵路是北京城郊修建最早的鐵路線,清朝末年,為了解決門頭溝地區各大煤礦煤炭積壓的問題,當朝管理者批准了簡部奏請,修建西直門到門頭溝的鐵路支線方案,由我國著名的鐵路專家詹天佑主持修造,全長53公里,1906年動工,距今百多年曆史。
京門鐵路是在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與能源煤炭結緣,當年因為蒸汽火車需要煤炭作燃料,而門頭溝正是盛產優質煤,京門鐵路的出現,正好解決兩大難題,且都與煤炭有關,1939年,日寇佔領鐵路,還在沿線修築碉樓等防禦工事,也是因為煤炭。
京門鐵路最輝煌的時期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後,繼續承擔煤炭向外運輸任務,為地區經濟建設,民生保障做出貢獻,同時,還擔負著門頭溝片區居民出行的重任,雖然客運車多為慢車、綠皮車,單程時間也不短,要一、兩個小時,但交通不發達的過去,卻是首選的交通方式。
到本世紀初,隨著門頭溝新城建設和京西各煤礦的陸續關閉,京門鐵路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出客運、貨運的舞臺,逐漸成為廢棄的鐵路,距今快有20多年的時間,再次回到門頭溝火車站,聽不見汽笛的轟鳴,機車的撞擊,一切都是那麼清淨,那麼普通,誰曾想到,鏽跡斑斑的鐵路線背後還有輝煌的歷史。
最近,廢棄多年的京門鐵路線傳來了喜訊,要進行旅遊開發,沒有拆除的鐵軌,火車站都會作為重要的景觀,對外開放,這是好事情,畢竟京門鐵路是我國自主建設的首批鐵路,見證鐵路發展的前世今生,對門頭溝,乃至北京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拆除或者廢棄都是浪費,你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