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永久的傷疤,而其對世界的影響也極其深遠。戰爭的確切原因包括聯盟體系、軍備集結、秘密條約、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這一系列由政治領導人自上而下發起的事業最終導致了戰爭。但歷史學家開始規劃一條更為複雜的戰爭之路:即一條穿越世紀之交社會和文化變革的道路。數以萬計甚至數百萬人都經歷過的這些變化在整個歐洲引起了緊張局勢。人們的生活受到不斷變化的家庭結構、科學正規化的轉變、傳統性別角色的破壞、工人投票的實現以及持續的經濟進步的影響,結果是迷失方向、錯位、深深的怨恨和廣泛的恐懼。
有些人甚至會說戰前的歐洲是一戰開始前的戰場,罷工有時會變得很猛烈,在整個歐洲比比皆是,無論是在巴庫的油田、匈牙利的農場,還是在義大利的工廠。暗殺也很常見,對猶太人和其他受壓迫少數民族的日常暴力也是如此。1894 年前,法國軍隊的一名猶太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因間諜罪受審,被判有罪並被監禁在魔鬼島。事實證明,針對德雷福斯的證據是捏造的,包括偽造的簽名。進一步證明他清白的證據是,即使在他流放之後,間諜活動仍在繼續。對案件的熱情爆發,反猶太主義盛行,家庭爭吵,圍繞德雷福斯是否犯下這些罪行的問題發生了攻擊。隨著暴力事件的加劇,報紙站在了雙方的立場上。然後在 1898 年,著名小說家埃米爾·佐拉的文章“指控”揭露了針對德雷福斯的捏造證據,並幫助建立了對他的支援。德雷福斯最終於 1899 年被赦免,但事實不足以阻止日益增長的仇恨和反猶太主義。
社群內部和社群之間的強烈分歧也在其他地方增長。一方面,愛爾蘭正處於內戰的邊緣,反對英國統治的人和支援英國統治的人都建立了獨立的軍隊。1904 年至 1908 年間,德國軍隊屠殺了 24,000 至 100,000名拒絕交出非洲西南部土地的赫雷羅人,那些沒有被屠殺的人被驅趕到遙遠的領土上餓死。有人說,屠殺是歐洲士兵的訓練場,他們很快就會參與進一步的戰爭。大約在同一時間,法國人關閉了河內大學,逮捕或殺害了著名的教師和知識分子。南非的布林人——也就是擁有荷蘭血統的農民,同樣在 20 世紀開始時反抗英國。南亞人也要求改革,他們變得更加激進地反英,併發起了對英國商品的抵制。所有這些事件都表明世界在 1914 年之前就已經處於戰爭狀態,和平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歷史例外。
俾斯麥希望歐洲和平,因此為此組織了一個聯盟體系,在 1879 年輕的雙重聯盟中將德國和奧地利捆綁在一起,然後在 1882 年將義大利加入三國聯盟。他還在再保險條約中與德國和俄羅斯結盟,這是另一次嘗試建立如此強大的聯盟,以至於不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但是,當威廉二世於1890年在德國掌權時,這一切即將改變。他揮舞著劍,稱俾斯麥的聯盟是一個過時的老人的作品。在威廉二世統治下,與俄羅斯的條約被取消,這促使俄羅斯於 1894 年前與法國簽署聯盟。威廉還呼籲德國在世界範圍內獲得權力,擴充套件到熱帶殖民地,以建立德國的“陽光之地”。與此同時,法國和英國秘密建立了另一個聯盟——“友好協約”。它們基於軍事合作,甚至共享軍事計劃。1907 年,當俄羅斯和英國解決了他們的殖民分歧時,協約變成了三重協約,將三個截然不同的國家聯合起來。但在他們達成共識的同時,歐洲的列強也在壯大他們的軍隊。常備軍發展到數十萬人。總參謀部要求更多的武器庫存並得到他們想要的。最昂貴的是“無畏艦”或具有空前火力的大型戰列艦。英國於 1905 年推出了其中的第一個,其他人緊隨其後。
這些年建造戰列艦僱傭了數以萬計的工人,因此軍事鷹派透過他們的公關專家團隊威脅說,削減無畏艦的生產將導致大規模失業和革命。威廉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也是一位堅定的親英派,這讓他的將軍們感到非常沮喪。但威廉並沒有聽取政府專家的建議,而是採用了另一種策略。他狂熱地關注媒體對他自己和他的政權的報道,並以此作為成功政策的監測器。當他在媒體和其他地方受到批評時,他會發脾氣,甚至數月神經衰弱,透過反覆無常的軍國主義在德國政策中營造出動盪的氣氛。因此,儘管有所有這些透過聯盟控制戰爭的嘗試,但由於歐洲本身的革命和區域性戰爭,本世紀的最初幾十年也是致命的。1905年,俄羅斯人民起來反抗沙皇政權。由於俄羅斯和日本之間在東亞爭奪主權的衝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壓力。一直在發展現代軍隊和工業經濟的日本人在 1905 年輕人襲擊並粉碎了俄羅斯艦隊。普通民眾為這些損失付出了代價並進行了反抗,但隨後沙皇承諾的改革與武裝力量相結合,最終恢復平靜並保持羅曼諾夫對權力的控制。
由於巴爾幹人民的秘密社團收集武器並組織起來反對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帝國,巴爾幹地區也升溫。在這些秘密社團中,人們從一個安全的房子移動到另一個安全的房子,因為他們建立了準備破壞、暗殺和戰鬥的民兵網路,面對這種抵抗,土耳其民族主義者要求加強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最後,1908 年前,一群名為“青年土耳其人”的軍官以宣揚土耳其民族的名義發動了叛亂,青年土耳其人透過壓制巴爾幹民族的自治要求來回應其他人的民族主義夢想。儘管青年土耳其人鼓舞了歐洲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團體,但奧匈帝國利用他們的叛亂分散了注意力,在此期間它端了波斯尼亞。這引起了塞爾維亞人的憤怒,因為他們想要將波斯尼亞加入一個“更大的塞爾維亞”,而所有巴爾幹人民對青年土耳其人的憤怒卻沸騰了。基於這種憤怒,黑山、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的巴爾幹政府於 1912 年對奧斯曼帝國發動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他們很快就贏了,只是在他們試圖向君士坦丁堡進軍時被擋住了。但是勝利者之間對瓜分領土收益充滿嫉妒,因為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因此在 1913 年春天爆發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這次的主要問題是在定居點中授予保加利亞的領土。得到俄羅斯支援的塞爾維亞從第二次戰爭中獲得了領土,這讓奧匈帝國和德國感到焦慮,尤其是因為哈布斯堡王朝擔心奧匈帝國的斯拉夫人口可能想成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
哈布斯堡王朝皇位的繼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對所有這些問題都有一個解決方案:恢復1848 年革命和政治普遍自由化之前的專制主義。 早在 1898 年,斐迪南大公的一位顧問寫道:“議會形式的政府已經失去了它的用處,必須限制所謂的個人自由。”斐迪南大公去醫院探望手榴彈襲擊受害者的路上,而斐迪南大公的的司機卻拐錯了彎而慘遭槍機身亡。斐迪南大公的遇刺通常被認為是一戰的導火索,而另一些人則對這起謀殺案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在這幾十年裡,暗殺是領導層的職業危害。然而,歐洲列強幾乎不知不覺地走向了戰爭。但戰爭的前奏並不是由一個原因,甚至不是由少數政治家做出一些決定,而是由許多人做出許多決定。從散佈假新聞故事到要求更多戰艦共同促成了一種使戰爭逐漸更有可能發生的環境。總之,走錯彎的不只是大公司的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