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姚洋教授是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擔任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的重要職位。姚洋教授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我最希望中考分流要取消,不能用這種手段,首先把40%的孩子已經定義了,你未來就是低收入者。在姚洋教授看來,不上高中“就是低收入者”,就 “永遠在社會的底層”。
姚洋教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他的觀點一定有他的道理。按照姚洋教授的觀點,我們應該取消中考,所有學生一律上高中。也就是把原來在初三和高三進行的兩次分流考核,全部集中在高三進行,這樣的變化能否實現姚教授眼裡的公平呢?
我們不妨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一下推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首先,高考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殘酷。
就以2021年高考為例,當年參加高考的學生總數是1078萬人,大概是100個學生競爭40個本科學位,取消中考後,參加高考的學生總數將變成1594萬人,大概是100學生競爭27個本科學位。競爭壓力將變得更大。如果大學學位數量不能大幅度提升,對每一個學生來說,結果是一樣的,最大的好處是增加了三年高中學習時間,但家庭的負擔也增加了三年。
其次,學生就業將變得更加困難。
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高中生,將馬上面臨就業的壓力,如果你是企業老闆,面對一個經過三年職校學習,掌握了一定工作技能的職校生和一個讀了三年課本什麼都不會做的高中生,你會錄取誰?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高中生是沒有任何競爭優勢的,就算是被企業錄取了,他的薪資也不一定比一個職校生更高。
第三,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可能會崩潰。
按照姚教授的說法,不上高中“就是低收入者”,就“永遠在社會的底層”。假如他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那麼哪個家長還會讓孩子上職校,大家都去上高中了,這些職校招不到學生,會不會倒閉呢?
有人說高中畢業也可以上職校啊。可多念三年高中,為什麼不直接讀職校呢?從時間和金錢上來說,划算嗎?高中生畢業已經18歲了,還有多少學生願意讀職校呢?這個時間耗得起嗎?
第四,追求絕對公平反而會產生更大的不公平。
讀職校就一定收入低,就“永遠在社會的底層”這種觀點如果成為社會共識,會不會加深對體力勞動者的歧視?所有學生都不讀職校,都不做體力工作,這個社會還怎麼運轉?有那麼多辦公室白領的崗位嗎?
姚教授的本意是追求絕對公平,讓每個學生都能上大學,但這樣並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正常的社會一定是分層的,有人學歷高,有人學歷低;有人收入高,有人收入低;有人從事腦力勞動,有人從事體力勞動。
如果不是根據每個人的能力進行教育分層、崗位分層和社會地位分層,大家都坐辦公室當領導,誰去幹活呢?是不是又要去吃大鍋飯?
我們追求的應該是人格平等和機會平等,但絕對不應該是結果平等。就拿中高考來說吧,每個學生都有公平的考試機會,大家在同一個標準下公平競爭。但如果放棄這種考核篩選,大家一起上大學,這個大學還是原來的大學嗎?
在我國臺灣省就出現了一個有趣兒的現象,臺灣省2021年度大學錄取率97.98%,幾乎就是百分之百,全省有700名考生落榜,但高校卻有2732個學位沒有招到學生,這700名學生如果願意去讀大學,也完全能夠被錄取。這就是大學盲目擴招的結果,這樣的大學質量會怎樣呢?
我們需要改變對職業教育的態度,而不是歧視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工人的途徑,技工是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沒有強大的技工隊伍,再好的技術發明,再好的機器裝置也不能落到實處。辦公室研發人員畫出了產品圖紙,是不是需要技工去把它變成產品?
日本和德國這兩個製造業大國是如何對待技工的?
先說說德國,
首先,在德國不存在對技工的歧視。雖然在德國上大學遠比中國容易,但很多德國孩子會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所職校學習職業技術。
其次,德國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德國技工的工資普遍比普通大學畢業生高。普通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年薪是30000歐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則是35000歐元左右。技工的平均收入遠遠高於公務員,一些冷門行業的技工工資甚至比大學教授還高。
日本的技工又怎樣呢?
首先,日本對技術教育特別重視。日本職校被稱為“專門學校”,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都與普通大學完全不同。
其次,技工在就業上更有優勢。在日本企業中,專門學校的畢業生比普通大學生更受歡迎,大學文憑並不能給學生的就業和收入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多年來,日本專門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都保持在98%以上,遠遠超過大學畢業生。
而很多大學生為了在就業市場增加競爭力,還會到“專門學校”進行學習。比如位於東京新宿的“日本設計專門學校”,每年都會有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到這裡“回爐再造”,可見在日本擁有一門技藝是多麼重要。日本企業的一名技工,其收入是足以支撐全家的生活的,而且生活質量完全不低於普通企業白領。
比如,在日本拉麵館,一名手藝好的拉麵師傅,月收入可高達150-18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3-10萬元),遠超大多數公司白領。
第三,技工的社會地位很高。手藝出眾的技工,會被尊稱為“匠人”,一名技藝精湛的匠人,會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尊重。如果一個匠人成了“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傳承人”,就會被稱為“人間國寶”,會受到國家的嘉獎和授勳。
製造業立國,更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
我們國家一直強調要重視製造業,不能放棄製造業,那麼就需要大量的技工。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如何讓每個學生都上大學,而是提高技工的地位和收入。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願意去讀職業學校,願意去做技工。
與其盲目擴大大學招生數量,不如讓一些不愛死讀書的學生實實在在地去學習技術,早一點掌握一門生存技能,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更有意義的。
(讀者投稿。圖片來自網路,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