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華碩的 Z690-A 吹雪很好,也很強大,但是,有點兒貴, 這也讓很多價效比使用者對於未來的中端主流型號 B660 系列更加期待,這不,今天,華碩 B660 重炮手 WiFi D4 ,它來了。它的到來意味著價效比平臺來了,不喜歡超頻使用者們,以及普通使用者可以有更多的價效比選擇啦。
裝機
CPU 還是採用那個 12 核心 20執行緒,8個 P 核(效能核心)16 執行緒,4 個 E 核(效能核心),不帶核顯能超頻那款。
主機板
▲ 華碩 B660 重炮手 WiFi D4 外包裝延續著重炮手系列的風格,主機板的樣子,以及這款主機板擁有的眾多技術支援特點也在下面標註出來,D4 代表支援價效比的 DDR4 記憶體條。
▲ 背面則是這款主機板的特點。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配套了 PCIe 5.0 X16 的顯示卡插槽。
▲ 華碩 B660 重炮手 WiFi D4 在主機板風格上也延續著重炮手系列的特點,黑黃配色,出色的做工跟用料,合理的配置以及豐富的擴充套件介面。
▲ 把主機板旋轉 180°,我們可以看到華碩毫不吝嗇的為 B660 重炮手系列配置了 8+4 pin 實心插針的 CPU 外接供電,這樣就算是我這塊 12700KF 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此外,在 CPU 周圍配置了 2個 ARUA ARGB 5V 介面,以及 2 個 4 pin 風扇供電,1 個 4pin 的 水冷供電介面。
▲ CPU 供電區域,這次 B660 重炮手 WiFi D4 配備了 14+1 Dr.MOS 數字化一體式供電模組,所有的 MOS 上都有厚實的鋁合金散熱塊加以覆蓋,提供散熱。高品質的電容與封閉式電感,可以為 CPU 穩定執行提供出色的可靠性。
▲ 兩對 DDR4 的雙通道插槽,理論上可以超頻至 DDR4 5333 。旁邊的供電配置出色。機箱的前置 USB 3.1 插針與 USB 3.2 Type C 前置介面。
▲ PCH 晶片有散熱片加以覆蓋,上面有 TUF GAMING 的 LOGO,主機板有 4個 SATA 6Gbps 的 介面,以及兩個 USB 2.0 插針介面,此外還有 ARUA ARGB 5V / 12V 插針各一個。
▲ 主機板的下半區域,可以看到有鋼鐵裝甲包裹的 CPU 直連 PCIe 5.0 X16 顯示卡插槽, 以及有散熱片覆蓋的 CPU 直連 PCIe 4.0 M.2 插槽。此外還有一個全尺寸 PCH 擴充套件的插槽(最大支援 PCIe 3.0 X4),以及一個 PCIe X1 的擴充套件插槽,以及 PCH 擴充套件的 M.2 插槽。
▲ 主機板自帶的 M.2 散熱片可以在兩個插槽上自由切換,兩個 M.2 介面在 2280 的標準位都配備了免工具旋鈕,可以快速緊固 M.2 SSD 。
▲ 板載音效卡支援 7.1 聲道輸出,支援 AI 雙向降噪,音效卡是來自小螃蟹 Realtek 的 ALC897 ,旁邊是濾波電容。
▲ i/o 介面已經預裝了擋板,頂部也有 i/o 盔甲對整體進行保護。可以看到 B660 重炮手 WiFi D4 的擴充套件介面非常豐富,有整合顯示卡顯示輸出的 HDMI / DP 介面,有 2 個 USB 2.0 ,4 個 USB 3.2 Gen 5 Type A ,一個 USB 3.2 Gen 1 Type A 介面,以及一個 USB 3.2 Gen2 Type C (2x2)介面,此外還板載 2.5G 高速網口,以及一個 AX200 WiFi6 無線網絡卡,板載 7.1 聲道輸出介面。
▲ 搭配上天線,可以輕鬆實現 WiFi6 級別的無線連線。
▲ 主機板的配件也是十分的豐富,可以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顯示卡
▲ 顯示卡採用 XFX 的 RX6600XT 海外版 V1 OC ,我覺得現在的 6600XT 價格還是挺可以的,比起隔壁的 RTX3060 溢價更低,效能也更強。
XFX RX6600XT 海外版 V1 OC 外包裝還是延續著之前的風格——是立式的盒子,這個在市面上非常少見,而且內裡對於顯示卡的保護也十分到位。MERC 308 是它的海外上市名稱........這有點想不到。
▲ 背面就是顯示卡的外觀、尺寸等引數,以及顯示卡的特點。
▲ 全家福,XFX 6600XT 海外版 V1 OC 本體,一個 XFX 黑狼 LOGO 盾,以及說明書、質保卡、驅動下載提示書。
▲ XFX 6600XT 海外版 V1 OC,跟 V2版本 的區別在於 XFX 的 LOGO 以及 RADEON RX6600XT 這一區域可以發光。其他配置一模一樣的,採用的是 3 把 8cm 智慧溫控 PWM 風扇,以及超大的散熱規模,為 660XT 的執行提供冷又靜的環境。整個顯示卡以黑色為主,能夠為 ARGB 的愛好者們提供很好的底色。
▲ 3 把 8cm 9 頁風扇,周邊都有束風圈,可以讓風道更加集中,以增加出風穿透性,讓散熱的效果更加出色。
▲ 頂部視角,可以看到 XFX 6600XT 海外版 V1 OC 的導流罩設計都是為了讓風扇吹出的風能夠更聚集的利用起來,為散熱塔體提供風道散熱。
XFX 的 LOGO 可以發光,從出風口可以看到散熱塔體為“三段式”大表面積散熱模組,它們之間用 4 根 6mm 熱管相連線。
▲ 8pin 的顯示卡外接供電,旁邊是雙 bios 切換開關,可以給顯示卡多一分保障。
▲ 背板為貫通式的一體化背板,可以顯著提高顯示卡的機械強度,同時還可以為顯示卡提供輔助散熱。背部有開孔,可以讓風扇吹出來的風快速穿透散熱塔體,帶走顯示卡的熱量。
▲ 背板有包絡到熱管的末端,這樣可以對熱管就行很好的保護。
▲ 顯示卡提供有 1個 HDMI 2.1、3個 DP 1.4 介面,最大支援 8K 解析度,介面都附帶一個防塵塞,可以更好的保護顯示輸出介面。
記憶體
▲ 記憶體採用的是廣受歡迎的金士頓 FURY 叛逆者無光 DDR4 3600 8G*2,它跟掠食者並沒有神馬差別,只是因為 Hyper X 的品牌變更而更換子品牌和名稱的,質量、效能與原來並無二致。
▲ 背面則是產品的速寫。
▲ 金士頓叛逆者的散熱片十分厚實,散熱效果出色,能為記憶體穩定執行保駕護航,散熱片表面採用磨砂噴塗,再覆蓋以黑色兩面金屬。最上面再貼著鏡面打磨的 FURY logo,兩側有子品牌 跟 DDR4 的標識。
▲ 背面有一張銘牌貼紙,可以根據串碼到金士頓官方網站查詢,實話實說,我都覺得背面拍出來的照片比正面更加漂亮。
▲ 無光的叛逆者系列,頂部是厚實的散熱片,以及 FURY 的 LOGO。
▲ 金士頓叛逆者系列雖然並沒有很特殊的外形,但是暗含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韻味,立起來之後氣勢十足。
▲ 裝到主機板上跟主機板十分搭。
SSD
▲ 固態硬碟採用影馳名人堂 M.2 PCIe 4.0 HOF PRO 1T 的 SSD,它除了擁有出色的外觀之外,效能也十分出色,而且價格也十分不錯。
外包裝分為兩層,最外層為外套,上面印有鐳射的 HOF 的全稱,以及 LOGO,最上面有 PCIe 4.0 標識。
▲ 可以抽出內盒,內盒的包裝獨具一格,HOF 的鐳射 logo 十分顯眼。
▲ 有點拆封貴重禮盒的韻味了。
▲ 全家福,有 SSD 本體,還有說明書、質保卡。
▲ HOF PRO 率屬於名人堂,在外觀上都是非常漂亮的高亮鏡面,頂部是一塊鋼化玻璃,底部有貼反射膜,HOF 的logo 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
▲ 邊緣的稜鏡可以在特定角度散射出多彩的顏色。
▲ 利用螺絲緊固之後,整塊 SSD 形成了立體的散熱系統,這樣可以最大化利用整體鋁材為 SSD 進行散熱。
▲ 主控與 NAND 的表面有覆蓋一整條的 8W 高效能導熱膠,可以快速將熱量傳導到外殼上,透過風道快速散發出去。
▲ 背面也是打磨成鏡面的鋁合金,上面還有影馳的 LOGO ,憑此銘牌可以享受 5年保修,支援個人送保。
散熱器
▲ 因為 12700KF 的高發熱,目前眾多的風冷散熱器都沒辦法壓制它了,我選擇了 TT 這款“大臺風 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它的冷頭集成了一個 OLED 螢幕 ,可以用來展示 CPU 的溫度跟風扇的轉速。此外,TT 為大臺風 240 配備了 LGA 1700 的扣具,大家購買的時候記得聯絡客服人員申請哈。
▲ 選擇“大臺風 240 也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它的風扇非常強,轉速高,風壓大,可以在 MATX 機箱比較緊湊的情況下為 12700KF 提供出色的散熱能力。
▲ TT 為大臺風設計了非常厚實的減震泡沫包裝,風扇也已經預裝到冷排之上,使用者拿到手之後,只需安裝平臺對應的扣具,即可以實現快速安裝。
兩把 12025 強力風扇八個邊角有減震矽膠套包裹,風扇是 9 頁風扇,水冷管在連線處有包裹處理。
▲ 冷頭是一塊 LED 螢幕,上表面是一層亞克力,配件包裡有專用的無妨擦鏡布,可以用來擦拭灰塵。冷頭之下有一圈 RGB 導光條,配合水冷頭內建的 ARGB 1670萬色燈泡,可以實現色彩、模式自定義,而且可以支援御四家主機板的 ARGB APP 控制軟體直接控制。
▲ 大銅底,表面十分平整,內有豐富微水道,配合高效率離心泵,可以快速將熱量從 CPU 表面帶走。
▲ 拆開風扇可以看到,風扇是 12V 額定電壓,0.26A 的額定電流,支援 PWM。
▲ 兩把風扇上已經接好了 4PIN 一分二的線,冷頭上集成了御四家主機板的 ARGB 介面,水冷的使用需要額外接入 SATA 電源為 OLED 螢幕供電。
▲ 全平臺的扣具。
▲ 可以單獨申請的 LGA 1700 扣具,用來適配 B660 重炮手非常合適。
▲ 準備上機,冷頭可以看到非常出色的鏡面效果。冷排屬於厚冷排,整個冷排散熱總表面積非常大,冷排做工也十分出色。
機箱
▲ 機箱選用 TT 的 阿帕奇Mini 異性電競主題機箱。它跟過往的電競主題機箱不太一樣。他的本質就是一款開放式機架 + 適當的蒙皮。不過實話實說,這款機箱的用料非常出色,無論是機架本體,還是其他模組化的金屬部件,都是採用非常厚實的鋼板加以軋製,整個機箱邊緣處理出色,不割手。
它也是款 MATX 機箱,以 MATX 的體積,造就了非常出色的相容性,前面板的三面鋼化玻璃搭配上適當的 ARGB 可以呈現不一樣的視覺效果,整體獨特的造型感覺十分驚豔。
▲ 這款機箱解決了開放式機架平臺的幾大痛點:
適當的防灰處理,可以減少開放式平臺清理灰塵的次數;
有了冷排安裝架,並且可以對水冷冷排、水管進行適當的保護;
有了兩側風扇架,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安裝風扇,加強機箱內部的通風效果;
解決了開放式平臺顯示卡安裝完之後會亂晃、甚至弄壞主機板的問題。
解決了開放式平臺無法出色理線的痛點。
▲ 機箱整體五金架構十分優秀,側面的兩片異性玻璃平常可以採用轉軸式開啟,並用螺絲緊固到機箱上,維護保養的時候,可以把兩側的玻璃提起,暫時放到一邊去。機箱有非常出色的出線孔設計,配合上紮帶,可以進行漂亮的理線。當安裝前置水冷後,可以相容 300mm 長的顯示卡,當安裝前置風扇,可以相容 320mm 長的顯示卡,相容性出色。
▲ 電源更推薦風扇朝上的安裝,冷排架可以支援 2 * 14025 / 12025 風扇的安裝,或者 280 / 240 水冷進行安裝。後部並沒有風扇安裝位。
▲ 拆掉另一側面的玻璃,可以看到在機箱側後部除了有不錯的背線空間之外,還有 2 個 3.5 英寸 HDD 硬碟安裝位,或者 3 個 2.5 英寸硬碟位。硬碟倉在安裝硬碟時要拆下,才可以安裝硬碟。
▲ 安裝時需拆掉散熱頂蓋、機箱前置三面鋼化玻璃,大概只剩一個機架後,才能非常方便的安裝,水冷也先安裝到水冷架上,再安裝回機箱內部,整個安裝過程非常精巧,安裝時候要戒驕戒躁。
當然機箱光說有點乾巴巴的,我們直接裝完再說吧。
電源
▲ 因為 B660m 重炮手 WIFI D4 已經支援到 8+4 pin 的 CPU 供電,所以這次電源更換成 TT 鋼影 Toughpower PF1 電腦電源,這是一款主打靜音的 80plus 白金牌電源,全日系電容,全模組線設計,10年保修,以換代修,價效比非常出色。
▲ 包裝盒背面有各個介面的數量,鋼影 750W 支援 2*(4+4)pin CPU 供電,可以滿足中高階主機板的供電需求。左側的 220V 市電轉換效率非常出色,而開啟安靜模式後,電源在低負載下,風扇不會啟動,只通過自然風道即可完成散熱。而下面的柱狀圖則說明這款電源的波紋跟抖動遠遠低於標準,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電源。
▲ 內裡包含電源本體、模組線、說明書、質保卡。
▲ 電源尺寸為 140 * 150 * 86 mm ,是標準尺寸的 ATX 電源,結構緊湊。
▲ 正面是 12025 高風壓靜音軸承風扇,支援“PWM 模式”與“靜音模式”兩種風扇曲線。
▲ 兩側邊側近風扇側有散熱孔。無論電源正反裝,都可以看到產品的 logo 與型號。
▲ 模組線排布非常緊湊,並且有介面標示圖。
▲ AC 電源輸入端這一面除了有電源開關之外,還有智慧風扇曲線切換按鈕,使用前要把提示貼紙給撕了。
▲ 電源底部是銘牌貼紙,標示有各個電壓段的輸出電流與功率,最重要的 +12V 為 744W 。底下是電源生產嚴格按照的生產規範。
▲ 模組線採用扁平線材設計,線材十分柔軟,對於理線苦手很有幫助。
裝機
▲ 背面的理線空間還是挺夠的,不過我這次理線有點失誤,沒有把 CPU 8+8 pin從主機板下方穿過去,不過整體來說,就是理線空間足夠,但是不如傳統機箱,HDD 安裝的位置如圖所示。
▲ 頂部理論上可以再裝兩個 14025 / 12025 散熱風扇以加強機箱散熱。
▲ 機箱的 i/o 介面如圖所示,沒有 Type C 略顯遺憾。
▲ 把機箱剩餘的配件都裝回去,除了鋼化玻璃側板。
▲ 通電並且裝上鋼化玻璃側面板後,感覺還是非常不錯的呀,當然,如果喜歡酷炫的話,可以安裝些 ARGB 風扇,以充分發揮 B660 重炮手 WIFI D4 的 ARUA ARGB 介面多的特點,也可以讓機箱更加酷炫。
流光溢彩
▲ 冷頭上面的 OLED 除了可以動態播放 TT 的logo 之外,還能實時顯示水冷液的溫度與冷頭水泵的轉速。
▲ 冷頭的周圍還有一圈支援 1680萬色的 ARGB,可以用“華碩 奧創中心” ARMOURY CRATE 進行個性化自定義,可以自定義顏色與燈效模式。華碩 B660 重炮手 WIFI D4 主機板在右上側也有 ARGB ,可以透過整體設定,形成一個發光整體。
▲ 顯示卡的 LOGO 燈會在顯示卡風扇轉動的時候亮起來,當風扇停轉之後,LOGO 燈也會關閉。
ARMOURY CRATE 可以快速裝驅動
▲ 可以利用華碩的 ARMOURY CRATE 奧創中心實現驅動快速下載。
▲ 也可以在這裡管控 ARUA ARGB,定製燈效,自定義顏色等。
而奧創中心還有豐富的功能,比如 Ai 雙向降噪,比如針對遊戲的自動化最佳化等功能,比如快速調整風扇轉速曲線等,這些功能在日常中非常實用。
上機實測
▲ CPU-Z 與 GPU-Z 正確識別出各個重要配件的型號,顯示卡已經開啟了 SAM 技術。測試系統是 win11 。
▲ CPU-Z 的測試成績,跟之前 Z690 + FURY DDR4 3600 的對比,本次 B660 重炮手 WIFI + FURY DDR4 3600 的成績並沒有神馬明顯的差別,對於不超頻的使用者來說,B660 重炮手 WiFi D4 版本的價效比非常高。
▲ 因為國際象棋最大支援 16 執行緒,所以改用 R15 進行測試,B660 重炮手 WiFi D4 + FURY DDR4 3600 8g*2 的價效比組合對於高階 CPU 的支援還是非常出色的,可以發揮出 CPU 的全部預設效能。
▲ R20 測試,B660 重炮手 WiFi D4 平臺跟 Z690-A 平臺在 12700 KF 默頻下,並沒有神馬的差別,甚至在 R23 的測試專案上,B660 平臺的測試資料略勝一絲。
不過話說回來,Z690-A 吹雪強在顏值,強在擴充套件性更加出色,而且可以支援超頻。而 B660 重炮手系列則更適合價效比以及不超頻的玩家使用。
▲ aida64 更新到 6.60之後,已經可以正確識別所有引數,B660 重炮手 WIFI D4 的記憶體讀寫能力非常出色,把 FURY DDR4 3600 8G*2 的全部效能都發揮出來了。
▲ AS SSD 雖然較老,但是 HOF PRO 在上面的表現仍然十分出色,已經突破了 PCIe 3.0 的天花板速度了。
▲ HOF PRO 1T 在 TxBench 的大檔案連續讀取能力已經逼近 5000MB/s,大檔案連續寫入也超過 4200MB/s,而更有實際意義的 4K 讀寫能力,也表現十分出色。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是一款非常全面的硬碟測試軟體,HOF PRO 1T 取得了非常不錯的評價。
▲ Crystal Disk Mark 的大檔案連續讀取能力超過了 5000 MB/s,大檔案連續寫入速度超越了 4270 MB/s 。而最突出的是 4K 的連續讀寫都超越了 1000 MB/s,這是非常出色的讀寫能力。
▲ XFX 6600XT 海外版 V1 OC 在 B660 重炮手 WiFi D4 平臺上表現出了它應有的實力,甚至於在 3Dmark 的資料庫裡,我這套平臺都領先於其他小夥伴們。
▲ 無論是 Time Spy 還是 Time Spy Extreme,XFX 6600XT 海外版 V1 OC 與 B660 重炮手 D4 的搭配,都展現出非常強勢的效能,在 3Dmark 的大資料庫裡,領先了很多小夥伴們。
▲ 雖然 AMD 的光追不如隔壁,但是在比如《極速競技 地平線5》、《塵埃5》這些競技遊戲裡,光追會讓玩家感受到更加真實的環境,更加出色的光影效果,同時效能也並沒有衰減太多。
雙烤與功耗
▲ 採用 aida64 單鉤 FPU ,同時 furmark 也滿載,過程持續20分鐘後,檢視穩定執行的溫度。截圖為 4K 解析度,可以放大檢視。
就結果而言 P核 溫度會更高一些,240 水冷逼近 90℃ 是常態了,所以,風冷散熱器註定與 12700K / 12700KF 無緣了。
E 核會低一些,但也 70℃ 以上了。
而 XFX RX6600XT 海外版 V1 OC 的散熱能力相當出色,最高溫度穩定在 75 ℃,風扇轉速僅為 35% ,執行時十分安靜。
▲ 平臺功耗為烤機是,拍照功率插座上面的讀數,這個功耗不是單個配件的功耗,是整臺主機在不同的狀態下的實測功耗。
12700KF + 6600XT + B660 重炮手 + DDR4 3600 8g*2,雙烤時就有 483.04W,所以準備好 750W 以上電源對於 12700KF 這種 CPU 來說是十分必須的。
遊戲實測
▲ 首先測試的這款遊戲是《刺客信條 英靈殿》,嗯,有了 E 寶,你們忘了育碧我大哥?
▲ B660 重炮手 WIFI D4 的平臺 + 6600XT 海外版,面對 1080p下極致特效的英靈殿表示毫無壓力。而且記得開啟 SAM 技術哦,會讓畫面更加順暢,減少最低幀帶來的卡頓感,讓畫面更加平滑。
▲ 2K 解析度也難不倒 B660 重炮手 WIFI D4 平臺 + 6600XT 海外版。
▲ 第二款遊戲選擇《極速競技 地平線5》,這款遊戲支援 AMD 光追與 nvidia 的光追,開啟光追後,視覺效果非常出色。
▲ 利用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測試,1080p 最高特效下,開啟高級別的光追特效,也有 71 FPS 的平均幀數。
▲ 2K 解析度開啟最高特效與高級別光追特效,benchmark 實測有 58 的平均 FPS ,B660 重炮手 WIFI D4 + 6600XT 實測遊戲效果非常出色。
▲ 第三款遊戲選擇育碧我大哥的養成神作《紀元 1800》,可以領略人類從農業社會一步步進入工業文明、電氣文明的歷程。《紀元 1800》支援 AMD FSR 畫面提升流暢度技術,我們來實測“原畫”、“超級質量”、“質量”、“平衡”、“最快” 5檔對於流暢程度的影響。由於奇怪原因,benchmark 程式出錯,因此採用我玩了 50 小時的後期存檔畫面進行實測。
▲ 後期巨量的畫面移動單位,B660 重炮手平臺 + 6600XT 海外版1080p 下也有 49 FPS,而開啟超級質量模式後,畫面 FPS 直接超過了 60 FPS 的流暢級別,同時畫面質量並沒有可感知的減少,是非常推薦的設定方式。
▲ 2K 解析度下,開啟 FSR 超級質量模式後,畫面流暢度也有很大的提升。當然模擬經營類不用太高 FPS ,只要不會影響操作,40~50 fps 也可以很開心的玩耍。
▲ 下一個遊戲選擇“DOTA2”,採用虎牙冬季邀請賽 “RNG VS XG”,看眉筆大戰油麵,選擇播放錄影,用 afterburner 記錄平均值。因為 DOTA2 對 B660 重炮手平臺 + 6600XT 海外版太沒挑戰,所以,直接開啟 4K 解析度進行測試吧。
▲ 因為 DOTA2 支援 FSR 技術,我們開啟 4K 100%特效,對比 85% 特效開啟 FSR ,看看 FSR 技術對 dota2 平均幀率的影響。
開啟 FSR 後,畫面並沒有神馬可感知的下降,倒是流暢程度可感知的上升了,所以,當你的顯示卡不是很頂級的情況下,AMD 顯示卡開啟 FSR 技術,會讓畫面有了很不錯的流暢度提升。
▲ 大表哥2 挺良心的,不斷更新內容,讓玩家不斷深入大表哥世界。B660 重炮手平臺 + 6600XT 海外版,能夠流暢執行 1080p 開啟最高特效,2K 解析度能夠接近流暢,遊戲體驗非常不錯。
▲ 塵埃5 支援 AMD 的動態實時光線追蹤,開啟光追之後,視覺效果更加出色,遊戲體驗更加真實。開啟光追後,B660 重炮手平臺 + 6600XT 海外版也能非常流暢的執行。
▲ 2K 解析度下,這套平臺也表現非常出色,就算是開啟光追,也能達到超越 60FPS 的流暢體驗。
▲ 神隕 GODFALL ,epic 之前免費送,相信大家都有了吧,這款遊戲支援 AMD 的 FSR 技術跟 光追,我們可以看看開啟光追跟 FSR 技術之後,畫面的流暢程度是怎麼樣的,還是利用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 B660 重炮手平臺 + 6600XT 海外版在神隕 1080p 解析度下,就算是最嚴苛的 1080P + 光追,平均 FPS 也有 81.6。
▲ 而開啟 FSR 之後,畫面會更加順暢,甚至於開啟光追 + FSR 超級質量模式的畫面流暢度優於原先的開啟最高特效的標準設定。所以呀,領取了 EPIC 這款遊戲的朋友們,如果在使用 A 卡,請務必開啟 FSR ,並根據自己的配置合理調整。
▲ 銀河破裂者 是一款塔防類的遊戲,不一樣的是多了資源收集跟模擬經營。它支援 AMD 的動態實時光線追蹤跟 FSR 超解析度演算法。
▲ 這款遊戲對於 B660 重炮手 + 6600XT 海外版這套平臺 十分輕鬆,不過,開啟光追 + FSR 超解析度之後,畫面會更加流暢,也更貼近真實,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
總結
▲ 華碩 B660 重炮手 WIFI D4 這塊主機板供電設計合理,就算是 12700kf 這樣的頂級 CPU 都能很好的支援,在默頻情況下與 Z690 平臺相差不大,其較多的 ARUA ARGB 介面,可以滿足時下越來越多的 ARGB 裝置的使用需求,豐富合理的 4pin 插針,可以很好的對散熱器、機箱風扇等散熱風扇提供很好的支援。而且配套了 PCIe 5.0 X16 的顯示卡插槽,為未來留下無限可能。
▲ 這套阿帕奇 mini 可以完美適配最新的 B660m 平臺,也可以完美適配 6600XT 等價效比顯示卡,整體來說解決了開放式平臺的一些長久以來的痛點,價格也比起其他開放式平臺美麗,用料做工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