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去年intel釋出12代酷睿處理器,可以說吹響了反擊AMD的第一槍,為什麼這麼說?因為intel擠出了目前為止最強牙膏,除了採用最新的intel7 製程工藝(10nm Enhanced SuperFin)還在桌面級CPU開創性的使用了高效能混合架構(Alder Lake-S),效能核+能效核的搭配。關於十二代酷睿處理器,在1月5號之前還是隻有帶K或KF字尾的產品,基本上定位都是玩家,晶片組也只有Z690。
但畢竟不是人人都是玩家,可超頻的型號和晶片組有著相對高昂的售價。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非K/KF字尾版本i7、i5顯然才是更好的選擇,就在今天凌晨2點,它們與B660晶片組主機板解禁,具體型號與規格請看上圖。雖然這次啊魯並沒有及時借到非K和/KF字尾的12代酷睿處理器,但B660板子算是搞到了,藉著幫人裝機的名義先來個曬單。
產品開箱:
這次啊魯幫人裝機從電腦城入手的主機板是華碩吹雪系列的ROG STRIX B660-A GAMING WIFI D4,嗨,這名字可真夠長的。說起D4這個版本有人感到奇怪,12代酷睿處理器不是應該跟D5最好搭配麼?話雖如此,但目前DDR5記憶體價格上天,而追求價效比的B660晶片組使用DDR4記憶體顯然是不錯的選擇。
包裝採用藍白配色,符合吹雪名字的含義,還帶有吹雪姬的動漫形象,不得不說現在的電子產品包裝風格越來越年輕化,二次元氣息滿滿。
畢竟屬於ROG家族,在配件上毫不含糊,除了常規的說明書驅動光碟SATA線材、WiFi天線外,還隨產品附送了ROG鑰匙扣,信仰滿滿。
華碩ROG STRIX B660-A GAMING WIFI D4吹雪主機板採用標準的ATX板型,白+銀色風格與黑色PCB搭配蠻好看的,視覺衝擊力拉滿。
老玩家習慣,看主機板第一關注的是CPU供電部分,該產品採用12+1+2相供電,其中12相是核心、1相是核顯、2相SA、CPU供電輸入介面採用8+4pin(ProCool實心針腳)配置。
這CPU供電模組的散熱片還頗為厚實。
STRIX字樣隱約可見。
供電飾板上帶有ROG標誌性的敗家之眼LOGO,不用我說你們也應該知道它通電後支援RGB燈效,哈哈。
四根DDR4記憶體插槽,最高支援128GB容量,支援超頻,最高記憶體頻率可達DDR4-5333。
M.2散熱片預留了萊德爾導熱墊。
主機板配備三路M.2介面,均支援PCI-e4.0,其中靠近CPU的那個是直連CPU全速PCI-ex16.下面兩個,左邊的支援速率是PCI-e4.0 x4,右邊的是PCI-e4.0 x2。
顯示卡插槽方面,第一根也是厲害,除了有金屬裝甲,還是直連CPU,最高支援PCI-e5.0。
M.2介面這個Q-Latch便捷卡扣設計確實好評,媽媽再也不擔心我會弄丟M.2固定螺絲了。
音訊區域,隱藏在SUPERME 電磁遮蔽蓋子下的是瑞昱ALC4080音效卡晶片,旁邊的是尼吉康音訊液態電容,雖然是主機板上用的大多是整合音效卡,但不可否認它也一直在進步。
主機板後置I/O方面,配置挺多的:1*USB 3.2 Gen2*2 Type-C口,1*USB 3.2 Gen 2 Type-C,1*USB 3.2 Gen 2,2*USB 3.2 Gen 1,4*USB 2.0介面,3.5mm多路音訊輸入輸出介面,包含一個Type-C口,音質更好。影片介面方面,DP1.4+HDMI2.1(均支援4K60Hz)是基本操作了,畢竟B660使用者不少都用的是核顯。RJ45網口是2.5G速率,無線網絡卡晶片是intel AX201,支援WiFi6。USB2.0旁邊的是BIOS FLBK按鍵,可讓使用者在無需CPU記憶體的前提下一鍵更新BIOS,日後升級為13代酷睿也沒壓力(盲猜下一代不會改介面)。
記憶體用的是朗科越影DDR4-3600MHz 8GB*2,終身保固。h眼看目前DDR5價格這麼高的份上,DDR4記憶體還會服役很長一段時間。
該記憶體PCB層數為8,顆粒經過嚴苛篩選,相容市面上主流主機板。畢竟朗科之前是隨身碟專利的持有品牌,因此在產品顆粒挑選上經驗豐富。
記憶體馬甲是鋁合金材質,表面帶有拉絲工藝處理,質感不錯,頂部採用鋸齒狀開孔,個性十足。
由於本次裝機用的是華碩TUF GAMING LC 240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採用Asetek冷頭方案,6年質保,支援AURA SYNC的RGB燈效。
INTEL推薦,硬核5G,相信壓制i7-12700KF妥妥的沒問題。
風扇規格是120mm,帶有5V 3pin ARGB介面。
可能啊魯比較少裝水冷機器的原因,在包裝盒找了好一會矽脂才想起水冷頭預塗了QAQ。
未通電時,水冷頭的TUF LOGO隱約可見,通電後安裝官方軟體AURA SYNC實現整機燈效聯動。
啊魯第一眼看到這電源風扇有點特別,一查才知道Axial-Tech軸流風扇(ROG同款),雙滾珠軸承,扇葉末端設有風扇環,相比比普通扇葉會有更多導向性明確的風量與風壓。在電源負載30%低於下能實現風扇停轉。
電源方面雖然用的是i7-12700KF+RTX3060,但為了日後升級高階顯示卡,電源功率預留更高一點好。選用的是華碩TUF GAMING突擊手750,額定750W功率,80PLUS銅牌認證,6年換新質保。單路+12V輸出設計,額定輸出功率了744W。
裝機完成,老腰有點疼,年紀不饒人的說!
效能測試:
12+1+2相CPU供電,應對i7-12700KF不在話下!
CPU-Z跑個分,i7-12700KF單核多核效能全面發揮,強烈建議如果沒有超頻愛好的小夥伴可以考慮B660晶片組。再說了現在CPU即使是帶K字尾的你又能超多少?畢竟預設高頻出廠即灰燼!
CINBENCH R23成績
3DMARK CPU測試成績,CPU最大執行緒得分10115,單執行緒得分1064。
VARY渲染測試,CPU得分23348
H.264轉碼測試成績94.2。
總結:
不得不說裝機真累QAQ,話說回來,得益於市場競爭,Intel的產品擠牙膏越來越多,這一點從CPU和主機板晶片組進化上能看出來。在寫文章結尾時啊魯終於收到了i5 12400處理器,到時與R5 5600X以及i5 12600K進行對比,看看有什麼大新聞可搞,感謝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