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後,迫切需要開拓世界市場。而佔據廣袤土地的中國,自然成為了英國的目標。只是神秘的古中國,還讓此時的大英帝國稍稍謹慎了一點。同時,它也在等待一個進攻中國的契機。很快,這個契機便來了。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燬鴉片。此舉嚴重損害了英政府在華利益,英國以此為藉口,發動了對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6月下旬,英國遠征軍大批抵達,中英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此時的清政府,依舊還是做著天朝大國的美夢,認為遠道而來的英國艦隊不過是蠻夷之軍。但是好歹人家已經到了家門口,如果不施以懲戒,如何彰顯天朝浩蕩天威?所以戰爭開始前,清政府相關人員還是做了一定的準備的。
虎門位於珠三角核心,此處河道收縮,歷來是清朝的海防重點。清政府為抵禦海上來犯之敵,在珠江口的東西兩岸建立了強大的海防工程和配套措施,並且派遣廣東水師提督駐紮此地,足以見清政府對這塊的重視。
為了防備英國艦隊突破虎門進犯清朝腹地,林則徐早在虎門後的獅子洋一帶,集結了清軍師船,預備火船,準備在這個地方跟英國艦隊決一死戰,併為此進行了多次演習。這是鴉片戰爭中清軍最先進行火攻的實戰演練。至1840年6月底,林則徐的各類武備中,含火船20餘艘,以便在實戰中一用。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林則徐改善了廣東水師關天培的水師戰法,發明了一種叫艦船交鋒的新戰法。具體行動為:僱瓜皮小船30只,上裝乾草、松明、蘸油麻片,配以十分之一二的火藥。小船的首尾用五尺長的鐵鏈連線,其中一頭拴著七八寸的大鐵釘。交戰時水手半身在水,划槳而行以接近敵人,靠近後再用大鐵釘將小船釘在敵方艦隊上,然後縱火燃燒。
但正應了那一句老話,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林則徐的這一戰法,乍一看感覺沒什麼大問題,實則漏洞百出。閉關鎖國的清政府,根本不知道目前世界上的局勢是怎麼樣的。剛經歷完工業革命的英國,其國內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英國也憑此躋身於世界超一流大國。
其製造的艦隊武器根本不是此時的清政府在軍事力量上能夠抗衡的,所謂的用小船接近敵方艦隊,再縱火燃燒的火攻戰術更是天方夜譚,在英國強大的炮火火力攻勢下,最後能成功接近敵方艦隊的小船還剩多少?即便一兩隻小船勉強接近,但是遠渡重洋的英國戰艦,本就做好了開戰的準備,其船體之堅固,連清軍的火炮能難造成太大的殺傷力,更何況是幾隻小船,所以其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1840年6月22日,英國遠征軍海軍司令伯麥率領艦隊19艘,從澳門一帶水域出發,沿中國海岸,直取舟山。7月5日下午2時半開始,英軍艦炮僅用9分鐘,就基本擊毀了清軍戰船和岸炮的反擊能力。
自詡天朝上國的清軍士兵,哪裡見過這麼猛烈的炮火,不由得一陣恐慌,當下便大量潰散逃亡,英軍輕取舟山。
同年7月20日,道光帝收到浙江巡撫烏爾恭額於7月8日發出的奏摺,告知“英夷”三四千人已經登陸定海。直到此刻,我們的道光皇帝才總算明白了英國已經發動戰爭這一事實。
隨著戰事的發展,道光帝以辦理不力罷免了林則徐。1840年10月3日,道光帝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督守。
1841年2月,英國艦隊向虎門進逼,清朝士兵在英國強大的火力下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和進攻,也證明了前文中林則徐的新戰法是行不通的。最後,雖然清朝官兵奮勇作戰,但奈何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虎門失陷,道光帝罷免琦善。
由於戰事接連不利,道光帝后又封奕山為靖逆將軍,統帥七省大軍南下作戰,這是繼林則徐、琦善之後,朝廷委派的第三位大員。但是這位大員顯然沒有吸取前面兩位的經驗教訓,面對英軍的船艦利炮,仍然想著以火攻之術破敵。
1841年5月21日晚,趁著夜色,清軍從上游放下約百餘隻火船,每二三隻用鐵鏈相連,火船之後,又有運送清朝士兵的船隻,準備登艦與英軍廝殺。
第一批火船已經點火燃燒,直逼英艦,而駐守炮臺的清軍,也開始炮擊英方艦船。但是英軍艦隊巧妙地避開了這些火船,並開炮反擊清軍炮臺,第二批火船的攻擊也沒有得手。隨後跟進的清朝士兵見狀,四散逃去。
為了報復清軍的火攻,英國艦隊溯江而上,擊毀清軍為再次火攻準備的戰船43只、火筏32只,奕山大敗。而後,英國艦隊進攻廈門島,同年8月27日,英軍佔領廈門島。等到驛馬送來廈門失陷的訊息時,道光帝大驚失色。
而後,清政府雖有派遣大臣繼續派兵抵禦,但是在英軍的大炮下,也難以有所起色。更何況在1842年5月,遠征中國的英國艦隊還得到了軍事力量增援。得到增援後的英國戰艦達到25艘,海陸軍總兵力達到2萬名以上。
從1842年6月19日開始,英國沿黃浦江水陸並進,佔領上海。7月5日,英軍航行揚子江,直取鎮江。
待英軍兩艘輪船開來的時候,清軍雖組織了一些反抗和進攻,但根本於事無補,最後鎮江陷落,英軍已遏制清朝命脈,清軍已無力再戰。
1842年8月,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完敗而落幕,至此,中國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中國人民也開始了漫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