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景亳之命”是發生在夏朝末年的歷史事件。商湯從舊都商丘北遷至景亳,又稱北亳、蒙亳(一說河南商丘北,一說山東曹縣南)。商湯在此聞名天下,征伐四方,最終滅夏。
出處
《左傳·昭公四年》記載,魯昭公四年(前538年)六月,楚靈王在申舉行諸侯大會,會前,楚國大臣椒舉聽說會盟的禮制不全,就向楚靈王進言說:“現在君王剛剛獲得諸侯的信服,在禮法上一定要謹慎行事。楚國霸業能否成功,都在這次會盟上了。”然後,椒舉列舉了歷史上的幾次著名的諸侯大會:“夏啟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陽之蒐,康有酆宮之朝,穆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然後問楚靈王:“你準備模仿哪一次會盟的禮制?”楚靈王說:“我用齊桓公召陵會盟的禮制。”
景亳的地望
關於景亳,歷史上說法不一,杜預《左傳注》認為:“河南鞏縣西南有湯亭,或言亳即偃師”,晉代的皇甫謐不同意此說,在《帝王世紀》裡辨析說:“湯始居亳,學者鹹以亳本帝嚳之墟,在《禹貢》豫州洛河之間,今河南偃師西二十里屍鄉之陽亭是也。以經考之事實,甚失其正。《孟子》稱‘湯居亳,與葛為鄰。’案《地理志》:‘葛,今梁國寧陵之葛鄉’是也。湯地七十里,葛又伯耳,封域有制;葛伯不祀,湯使亳眾為之耕,有童子餉食,葛伯奪而殺之。計寧陵至偃師八百里,而使亳眾為之耕,有童子餉食,非其理也。今梁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非偃師也。故古文《仲虺之誥》曰:‘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即《孟子》之言是也。湯又盟諸侯於景亳,然則二亳皆在梁矣,《春秋》‘會於亳’是也。”皇甫謐認為“谷熟為南亳,即湯都也”。後來王國維在《說亳》一文中經過詳細考證,認為景亳就是北亳,因為此地有景山,故稱“景亳”;又因為此地古稱“蒙”,故又稱“蒙亳”。
來源: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