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國家專利認證!追蹤一名邊防營長的創新之路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陳典宏 段江山 宋邦穩

幽深山谷,槍聲陣陣。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六營,下連不久的新兵們正在進行自動步槍應用射擊考核。

200米到80米的距離上,採取臥、跪、立等姿勢進行射擊,10發彈5次點射,上靶4發即為“優秀”。

讓考核組沒有想到的是,新兵們打出該型自動步槍列裝邊防部隊少有的優異成績:平均上靶8發彈。

槍還是那型槍,場地還是那片場地,這批新兵緣何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

國家專利認證!追蹤一名邊防營長的創新之路

尹常(左一)向官兵介紹“自動步槍實用戰術改進型護蓋”的拓展功能。

新兵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營長尹常:“有了營長的設計發明,我們射擊成績才突飛猛進!”

大家口中的“設計發明”,指的是尹常發明的“自動步槍實用戰術改進型護蓋”。此前,他的這項發明已獲得國家專利認證。一位槍械專家也聯絡到尹常:某新型自動步槍設計計劃,將引用他發明的這個護蓋“拓展理念”。

一名普普通通的帶兵人,一名紮根基層的邊防營長,他的“草根發明”憑啥獲得國家專利認證,得到槍械專家認可?

“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追蹤尹常的創新足跡,透視他的心路歷程,或許能讓我們對基層官兵如何著眼實戰開展創新有所啟示。

夢想·改裝

原本只想提升比武成績,卻結出一串發明碩果

國家專利認證!追蹤一名邊防營長的創新之路

尹常創新團隊的成果。

尹常的故事,要從多年前說起。

新兵下連,想當偵察兵的尹常成為一名衛生員。然而,當偵察兵的夢想,他從未放棄。

幾年後,上級組織邊防部隊偵察集訓,平日裡暗暗“攢著勁”的尹常突然發力,在很多戰友驚歎的眼神中順利拿到集訓“入場券”。

集訓考核合格,就能成為一名偵察兵——夢想,距離尹常只有“一步之遙”。那些日子,起早貪黑,摸爬滾打,尹常拼盡全力。然而,他的手槍射擊成績始終不穩定。

在集訓隊,不只是尹常,不少隊員的成績都“卡”在這個課目上。“沒有三五年磨合,別想有‘射擊手感’;再說,手槍射擊也不是考核重點。”臨近考核,看到尹常還在和手槍射擊“較勁”,區隊長黃浩宇急了。

當時列裝的手槍,老偵察兵出身的黃浩宇用了很長時間。對偵察兵快速射擊、多目標射擊等手槍射擊課目,他的實戰經驗豐富,“大部分偵察兵需要很長時間磨合,才能在手槍射擊課目上取得好成績。”

黃浩宇的話激起尹常好奇心。儘管他反覆揣摩手槍,卻沒能找到他所向往的“射擊手感”。

黃浩宇告訴尹常,偵察兵快速出槍、迅速指向目標進行射擊,會導致彈著點發生較大偏離。經驗豐富的老偵察兵憑經驗能調整習慣上的指向點,以達到命中目標。

“能不能改變這種情況?”尹常心裡冒出一個想法。他握持手槍反覆揣摩,發現該型手槍握把的設計“似乎不太方便”——儘管手上的“虎口”與握把較為貼合,但還不夠嚴實。

尹常找來布條,按照手型纏繞握把。然而,布條太厚,不易握持,影響據槍穩定性,射擊成績沒有明顯提升。

他又想到在手槍握把後加裝墊片,用薄膠帶將墊片綁到手槍握把上……這下不僅調整了握持角度,據槍動作也變得順手。更讓尹常興奮的是,他的手槍射擊成績一下子出現“躍升”。

“很實用!”面對尹常的“改裝”,黃浩宇給予很高的評價。集訓隊其他隊員爭相效仿,大家的手槍射擊瞄準變得更快了,射擊精度和速度也有了提高。

初次小發明,尹常嚐到甜頭,也讓他對“改裝”產生了濃厚興趣。2009年,尹常所在團備戰上級比武,提幹當了排長的他,被指定為新列裝的某型自動步槍射擊課目教練員。

組織瞄準訓練,尹常再次遇上“麻煩”:看不到受訓者的瞄準景況,糾正不了瞄準訓練的痼癖動作。他決定自己“改裝”瞄準檢查鏡。

尹常嘗試發現,只有某型手槍瞄準檢查鏡和該型自動步槍契合;同時,某型快速裝彈器金屬卡子稍加“改裝”,即可卡在自動步槍護蓋上……兩個“改裝”後的部件組合,就構成該型自動步槍的瞄準檢查鏡。

國家專利認證!追蹤一名邊防營長的創新之路

改進後的手槍快速出槍裝彈器。

這個“檢查鏡”助力該團參賽隊在上級選拔賽中取得佳績,射擊課目最終斬獲比武金牌。

這些年,尹常的各類改裝有十多項,不僅助力戰友提高訓練成績,幫助部隊在各類比武中摘得桂冠,其中多項還獲得了專利證書……

小小“改裝”成果“飛”向演訓場,激發了他強烈的“創新欲”。懷著對“只要對訓練有益就要試一試”的樸素想法,他開始了孜孜不倦的努力。

研究·創新

原本只想造個步槍握把,沒想得到國家專利認證

國家專利認證!追蹤一名邊防營長的創新之路

自動步槍實用戰術改進型護蓋和專利證書。

從“改裝”到創新,尹常這麼做,根本還是為了解決訓練上的“卡脖子”問題。

2016年,原廣西軍區所屬各邊防團推廣“快速反應”特戰訓練。有著豐富偵察和特戰培訓經歷的尹常,被委任為團特戰訓練集訓隊隊長。

訓練如火如荼進行,一個棘手問題“跳”了出來:在與運動射擊有關的課目上,隊員訓練成績普遍陷入瓶頸,整體上難以達到“絕對快、相對準”的訓練要求。

“槍管和槍托不同軸,導致後坐力與抵肩方向不同軸,無依託連續射擊時槍口容易上跳。”使用該型步槍多年,尹常很快找到問題所在,這需改變傳統據槍動作,增加向後和向下控槍力度來提高射擊穩定性,但護蓋操作不便,且託握時防滑性並不好。

尹常曾見過一款有握把的衝鋒槍,於是想到給自動步槍加裝握把,增加據槍穩定性。他對沖擊電鑽的握把進行簡單改裝,並箍到步槍的護蓋上,訓練效果立竿見影。

“尹副營長,有沒有興趣針對解決自動步槍槍口上跳的問題,琢磨出一個新成果出來?”邊防旅組建後不久,旅長鄒銳對尹常“委以重任”。

旅長的信任是莫大的鼓舞。按照構想,他重新設計握把,並透過3D打印製成成品。然而,要將握把固定在護蓋上,需要在護蓋上開孔,這勢必損壞裝備原件。

“沒辦法,只能重新研究造一個護蓋!”尹常換了個思路。

看似簡單的護蓋,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護蓋的圖紙設計好,有資質和條件生產精度裝備的廠家卻一直難以確定,創新一度停留在“圖紙階段”。

尹常在網上找到一家警用設計廠。圖紙發過去不久,新的護蓋寄回來了。尹常迫不及待地加裝後進行實彈射擊驗證,步槍連續點射的穩定性果然大幅提升。

“護蓋變形了!”問題如影隨形:連續射擊的槍管高溫,讓護蓋受熱變軟變形,第一版護蓋報廢了。這個意外,給尹常“澆了盆冷水”。

尹常想到用耐高溫的金屬材質。他找到做數控零部件加工的堂弟,用不鏽鋼製成第二版護蓋。然而,再次實彈射擊驗證,改進後的護蓋具有一定導熱性,使用不久後,又變得燙手……第二版護蓋再次宣告作廢。

材料又迴歸到塑膠上。一次又一次,尹常反覆研究遴選,還是那家警用設計廠給出了一個合適的配比解決方案,新一版護蓋經過實彈射擊測試,各項指標基本符合要求。

這一年,已到尹常任副營職的最高服役年限。面對進退走留,他還在操心著“改進護蓋”的事情。

2018年6月,尹常提升為營長。各級對創新工作的支援,讓尹常幹勁更足。工作之餘,他繼續改進護蓋:增加護蓋“龍骨”結構提高抗壓性;調整散熱孔結構,增強槍支的環境適應能力……

2019年初,尹常研究的“自動步槍實用戰術改進型護蓋”定型了,旅領導和作訓、裝備業務口人員現場進行驗證,該成果可有效解決某型自動步槍無依託連續射擊時槍口上跳問題。

當年11月,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向尹常寄送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發明·活力

原本只想激發官兵興趣,卻培養出一群“兵創客”

尹常到連隊蹲點,連隊指導員王明向他反映:連隊水電工張國洋很有發明 “天賦”,課餘時間經常在工具房裡“鼓搗來鼓搗去”。

調整改革後,張國洋從原團機關水電班分流到連隊。過去,他就愛好電器改造、維修工作,分流到連隊後,課餘時間基本都“扎”在工具房裡。

國家專利認證!追蹤一名邊防營長的創新之路

改進後的手槍握力訓練器。

“營長,您課餘時間喜歡搞發明,我也喜歡!”尹常找張國洋談心,結果變成了兩個發明愛好者的技術交流。

連隊抽水泵在營區外,每次抽水要穿過一片草叢和灌木林,草叢裡常有蛇蟲,開關水泵需要頂著烈日來回20多分鐘。張國洋於是想到製造一套不需開關水泵的“無線智慧供水系統”——水塔水位低,水泵自動抽水;水塔水抽滿,水泵自動關閉。

那天,張國洋按照這一設想,將器材備齊,並按感應系統、控制系統、繼電系統等完成了分系統除錯,但整體除錯一直都沒有成功。

尹常一聽,兩人當即一起鑽進了連隊的工具房。從電路圖到各分系統,兩人拆裝研究除錯,一連“鼓搗”了幾個晚上,終於找到原因。再一除錯,“無線智慧供水系統”成功了。

這套造價僅需三四百元的裝置推廣使用後,更大的受益者是駐防山頂的陣地。

陣地的抽水泵,大都安裝在山腳或者半山腰,過去每次抽水,光上下山就要花費一兩個小時。有了這套系統,官兵們再也不受奔波勞碌之苦了。

面對著上上下下的“點贊”,張國洋搞發明的積極性更高了。連隊組織夜間隱顯目標射擊,張國洋帶人在靶壕保障射擊顯靶,帶著秒錶計時。發現人工開關顯靶的燈,工作繁瑣而費時,愛琢磨的他又想設計一套“夜間射擊自動顯靶裝置”。

這個想法,得到了尹常的大力支援。有設計“無線智慧供水系統”的基礎,張國洋很快就繪製出了簡單的草圖,並用日常照明燈實現了遙控控制顯靶的功能。

但裝置體積過於龐大,且隱顯靶時還需人工控制。尹常帶著張國洋重新設計電路,設計面板、支架、外殼等部件的模型圖。整套裝置設計完後,尹常將圖紙發去廠家,試製出第一套“夜間射擊自動顯靶裝置”。

開始時,這套裝置只在營裡使用,後來被兄弟單位紛紛借用。旅裡備戰上級比武集訓,該裝置迎來“高光時刻”,跟著集訓隊一路“殺”到了賽場。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官兵的發明創造潛力是巨大的。”尹常說。

在他帶動下,班長杜昆設計了一套“機械瞄準具瞄準景況模擬器”;戰士胡耿荻設計了一個“白光瞄準鏡瞄準景況模擬器”……不知不覺中,尹常所在營的創新團隊壯大了起來,形成了可喜的“六營現象”。

讓旅隊的自動顯靶系統再次實現升級,是旅機關賦予六營創新團隊的一項最新任務。

在尹常帶領下,他們從軸承、搖桿、傳動裝置、制動裝置,逐一研究設計,耗費半年多課餘時間,一個縮小版的“聯動示靶器”初具雛形。

“雖然旅領導也在督促抓緊時間申請立項,但這距離能投入使用的聯動示靶器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尹常說。

模型已經成功,大家相信,距離研發出真正精良的裝備,一定不會太遠。

找準基層創新的著力點

■何國卿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更是一支軍隊戰無不勝的“制勝密碼”。

戰鬥力強弱,繫於創新。但對基層部隊來說,創新不能好高騖遠。正如世界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有效的創新都是從小事做起。”自主創新、科技強軍,固然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基層官兵搞創新也確實存在諸多先天不足。但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崗位上的“輕兵小卒”,長期在訓練一線,長期與裝備“親密接觸”,最瞭解裝備的效能、狀況,最清楚裝備的瓶頸、技術的短板,比較容易見微知著。因此,提出的解決辦法或目標往往也更有針對性。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部隊創新的活水源頭。當前,隨著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時代,建設全面過硬基層的工作持續推進,我軍基層官兵思維視野更加開闊,創新意識愈加活躍,創新成果日益豐碩。

然而,不可否認,當前有的基層單位創新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良現象:畏手畏腳,思想守成,思維守舊,不主動考慮作戰訓練的實際需要,練兵備戰質效難以提升;片面追求有看點,盲目趕時髦,追求“高大上”“高精尖”,脫離部隊練兵實際;只關注是否出彩頭,拼湊模仿,生搬硬套,創新成果偏離作戰需求,最後只能徒勞無功,束之高閣,浪費了人力財力。

軍隊戰鬥力提高的動力和出路在於創新,一切創新都要用是否增強戰鬥力這個標準來衡量和檢驗。基層創新必須著眼練兵備戰中的實際問題,打破禁錮創新活動的條條框框,克服定勢思維、主觀偏見和陳規陋習;圍繞基層部隊戰鬥力建設搞創新,以提升官兵戰鬥本領為牽引,洞悉阻礙武器裝備效能發揮和影響戰鬥力生成的難題,把創新研究落實到每一個練兵細節,聚焦到每一個具體的技術戰術問題;集聚基層官兵智慧搞創新,發揮官兵“接地氣”的優勢,關注基層練兵打仗需要什麼、實戰訓練中什麼管用,不斷研究作戰訓練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升創新成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類: 家居
時間: 2022-01-06

相關文章

保養膝關節,越早開始越好,這5件事要注意到位,中老年人要謹記

保養膝關節,越早開始越好,這5件事要注意到位,中老年人要謹記
膝關節炎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退變導致的膝關節增生.老年人會比較容易得這種疾病,關節紅腫.疼痛,出現功能障礙,對人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不想讓自己患上膝關節炎,徒增困擾,就要 ...

二手房過戶,這三件事必須要知道

二手房過戶,這三件事必須要知道
在平常的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前來辦理房屋過戶的群眾,因為不太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在最後過戶時發生爭吵,甚至產生糾紛.因此,在房屋辦理過戶前這三件事必須要知道: 一.核實房屋產權:產權清晰是前提. 首先,要查 ...

籤合同和拿到房產證後,這“6件事”要抓緊辦,不然有“大麻煩”

籤合同和拿到房產證後,這“6件事”要抓緊辦,不然有“大麻煩”
籤合同和拿到房產證後,這"6件事"要抓緊辦,不然會有大"麻煩"!現在房價很高,買房對於很多家庭都是件大事,在買房過程中也有很多"陷阱",如果 ...

45-55歲是健康的“關鍵期”?要想老了不生病,這4件事勸你要少做

45-55歲是健康的“關鍵期”?要想老了不生病,這4件事勸你要少做
人到了45歲之後,身體機能就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被疾病找上門. 此時就要學會保養身體,避免因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而導致"減壽",影響自己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 ...

劉思齊回憶:毛岸英赴戰場前特意交待了四件事,犧牲後才明白寓意

劉思齊回憶:毛岸英赴戰場前特意交待了四件事,犧牲後才明白寓意
作為毛主席和楊開慧的長子,英年早逝的毛岸英可以說是毛主席內心的一大痛楚.1922年出生的毛岸英由於年代動盪,不得已跟著父親四處奔波,曾經被毛主席驕傲中不失感慨地評價道:"這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 ...

為什麼老年人身上會長出老人斑?想要改善,要做好這5件事

為什麼老年人身上會長出老人斑?想要改善,要做好這5件事
上了年紀之後,很多人的臉上和身體上會長出一些斑點,這也是大家經常提的老年斑.有的老年斑是因為衰老所致,有的老年斑是因為面板保養不到位所致,有的則是因為一些疾病在背後作祟.瞭解了原因之後,才加以改善. ...

裝修,做好三件事就夠了
本書是裝修小白不可多得的裝修入門秘籍.作者在建築和裝修行業第一線工作超過10年,從空間佈局.房屋系統.裝修風格三步幫你理清裝修流程思路.--編者 一.裝修"七宗罪" 裝修,是一件繁 ...

女生想要面板更好,建議洗完澡後做這件事,面板更細膩光滑

女生想要面板更好,建議洗完澡後做這件事,面板更細膩光滑
擁有光滑細膩的好面板可以說是每個女生都夢寐以求想要擁有的事情,不管是臉蛋還是身體的肌膚都一樣要好好去呵護,因此日常最離不開的就是關於肌膚的保養問題了.很多女生每天堅持不懈地去做好護膚保養,目的也是希望 ...

肺部若是出現結節,建議:做好3件事,或能幫你消散結節

肺部若是出現結節,建議:做好3件事,或能幫你消散結節
導語:肺部是我們身體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呼吸器官,主要是負責氣體方面的交換,為我們的身體提供新鮮的氧氣.同時肺部也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器官,容易受到外界物質的刺激和損傷,一旦肺部受到了損傷,也會容易被我們所 ...

男人到了中年,肚子贅肉就增多?做好5件事,或能遠離“大肚腩”

男人到了中年,肚子贅肉就增多?做好5件事,或能遠離“大肚腩”
很多小夥伴一到中年,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年輕的時候,不管怎麼吃,身體好像都不會發胖,肚子也不會變大.即使有段時間吃得太多了,體重增加了,只要在飲食上稍微注意一下,體重很快就能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現 ...

牛奶真的可以抗衰嗎?想要抵抗衰老,有幾件事不得不做

牛奶真的可以抗衰嗎?想要抵抗衰老,有幾件事不得不做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陷入容貌焦慮的狀態當中,十分擔心長皺紋.肌膚鬆弛.長斑等衰老症狀的到來,會想方設法延緩這些現象.而牛奶作為常見的食品之一,被不少人認為有抗衰的作用,於是每天都會飲用.那麼,牛奶 ...

在洗不洗牛仔褲這件事上,我聽“牛仔皇帝”的

在洗不洗牛仔褲這件事上,我聽“牛仔皇帝”的
作者:Matt "我唯一的遺憾是不能發明牛仔褲."這是 20 世紀法國最偉大的設計師之一 Yves Saint Laurent 的一句名言,在座各位看客無論喜歡什麼風格,相信大多數 ...

人老了,如果兄弟姐妹之間不親了,請做好以下幾件事

人老了,如果兄弟姐妹之間不親了,請做好以下幾件事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與情感. 張阿姨和兄弟姐妹大吵了一架. 起因是半年前父親突然離世,留下的一筆錢,不過二十來萬,兄弟姐妹四個為了這筆錢,討論了半年,也沒有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說法. 大 ...

父母患有以下癌症,有可能“遺傳”給子女,醫生:子女做好4件事

父母患有以下癌症,有可能“遺傳”給子女,醫生:子女做好4件事
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表宣告:中國已經是"癌症大國",其中肝癌.肺癌是發作率最高的癌症,在中國擁有廣闊的群眾基礎. 有專家表示,這是因為中國雖然富裕了,但是群眾思維仍然沒有跟上,還保持 ...

別拿“腳氣”不當回事兒!有腳氣要做好這10件事

別拿“腳氣”不當回事兒!有腳氣要做好這10件事
防治 腳氣 "腳氣"聽起來是小事兒 因為有些時候 它在我們的印象裡都不算病 塗點藥膏就好了 所以腳氣的發作 一般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是腳氣也分嚴重程度 並且它所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 ...

0-6歲是娃想象力的關鍵期,做好這幾件事,有助於娃想象力更豐富

0-6歲是娃想象力的關鍵期,做好這幾件事,有助於娃想象力更豐富
導語:崔女士最近發現兒子源源總是會有一些非常奇怪的行為舉止,源源會用紙摺疊成一些奇奇怪怪的形狀,然後放在地板上模擬新際大戰.摺疊的紙張造型並不精緻,有些只是胡亂的揉成一團,就當做是一種武器.並且嘴裡還 ...

夜讀 | 一輩子兩件事:做人和做事

夜讀 | 一輩子兩件事:做人和做事
名家畫廊 | 婁師白,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並有所創新,畫作簡練中有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人這一生,就像是一場漫長的旅行. 一路上,伴隨著各種坎坷挫折,艱難險阻,誰都走得不容易 ...

人人都有癌細胞,為啥沒有人人得癌?原來癌細胞喜歡你幹這4件事

人人都有癌細胞,為啥沒有人人得癌?原來癌細胞喜歡你幹這4件事
"正常人的身體裡會有癌細胞嗎?" "癌細胞是人體自帶的." "聽說人每天會生成3000個癌細胞!" "......" 人 ...

白面板的寶寶,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會做這幾件事,黑黃皮基因也有用

白面板的寶寶,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會做這幾件事,黑黃皮基因也有用
在當下社會的審美觀中,雖然說審美趨勢多樣化,但是仍是抵不住大多數都以"冷白皮"為追求.俗話說"一白遮三醜",很多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白面板,而且最好是冷白皮,甚至 ...

夜讀 | 人生,有兩件事最難得

夜讀 | 人生,有兩件事最難得
名家畫廊 | 陸抑非(1908年-1997年),江蘇常熟人,是中國現當代傑出的畫家和卓越的美術教育家. 所謂的幸福,不過是內心看待世界的角度. 人生在世,有兩件事最為難得. 一是知足,二是感恩. 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