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里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在對外買武器這件事上,印度真的是左右逢源。2021年,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IAC-1)在下水8年後,進行了第1次和第2次試航,印度海軍希望它能夠在今年8月服役,但原先標配的俄製米格-29K“海支點”艦載戰鬥機可能會成為棄兒,因為,法國達索的“陣風”M已經抵達印度進行滑躍起飛測試。
據Thedrive網站“戰區”專欄報道,一架達索“陣風”M艦載戰鬥機,在1月6日抵達印度西南部果阿邦的漢薩海軍基地 (INS Hansa),它將在該基地的岸基測試設施 (SBTF)的“陸上模擬跳臺滑躍甲板”進行起飛測試和評估,1月6日,社媒上有網友根據航路資訊,一架法國空軍的KC-135加油機和沒有民航識別標誌的軍機,確實已經抵達了印度果阿邦。
印度利用義大利(總體設計)、美國(燃氣輪機)、以色列(相控陣雷達和艦空導彈)以及俄羅斯(近防炮和艦載機、攔阻索)等八國技術建造的“維克蘭特”號,在經歷漫長而拖沓的建造後,總算是可以出海了,這艘45000噸級的中型常規動力航母,和從俄羅斯購買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一樣,都是滑躍起飛、攔阻降落型航母。
作為印度首次自行操刀建造的航母,“維克蘭特”號也延續了“維克拉瑪蒂亞”號一樣的艦載機組合。艦載戰鬥機是26架米格-29K“海支點”,另有10架左右的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最新引進的美製洛馬(原西科斯基)MH-60R艦載反潛直升機等,這樣也有利於飛行員的培養和轉換。
但無奈的是,米格集團研製、生產的“海支點”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雖然比老式的蘇-33雷達航電和武器更好,但“甲蟲-ME”脈衝多普勒機載火控雷達也談不上先進,最重要的是質量極其糟糕,印度一共購買了45架,服役沒幾年已至少墜機4架以上,相當於損失1/10,而2016年“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在地中海執行對敘利亞境內極端武裝打擊任務時,首次隨艦部署的米格-29KR(俄羅斯自用型)也是一頭載入地中海。
忍無可忍之下,印度希望引進57架“多用途艦載戰鬥機”。原本這是為印度海軍的第二艘國產航母,尚未確定建造、傳說中滿載排水量60000噸以上,採用美製電磁彈射器、攔阻降落的“維沙爾”號準備的,但由於米格-29K讓他們極其失望,因此印度希望美國的波音F/A-18E/F BlockIII“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和“陣風”M來個PK,把“海支點”給替換了。
但是這倆都是彈射起飛的艦載戰鬥機,還從未在滑躍起飛的航母上用過。在這方面,波音是捷足先登,在2020年8月就宣佈,F/A-18E/F“超級大黃蜂”已經在美國本土的帕特森河海軍航空兵基地進行了多達150次滑躍起飛測試,“完全能用”,這個機場本身就有為F-35B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戰鬥機設計的陸基滑躍起飛甲板,而法國本土缺乏類似的設施,所以必須在印度本土來完成。
目前看來,“陣風”M和“超級大黃蜂”應該都能在“維克蘭特”號使用,但一個潛在的大麻煩似乎無法解決。由於“維克蘭特”號本身是為米格-29K量身定製的,它雖然採用2臺舷外飛機升降機,比起採用2臺舷內升降機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有進步,但升降機大小是否能夠讓“陣風”M和“超級大黃蜂”使用還是未知數。
圖片:“維克拉瑪蒂亞”號的2部升降機都是舷內設計,尺寸剛夠米格-29K
至少,“維克拉瑪蒂亞”號的2個升降機,是無法相容“陣風”M和“超級大黃蜂”的,它只能勉強容納摺疊後寬度不足8米的米格-29K,對於大一圈、摺疊後寬度近10米的“超級大黃蜂”和採用鴨式佈局、主翼壓根不折疊、寬度高達10米多的“陣風”M,是沒辦法進出機庫的,一旦擴大升降機面積,艦體又得大改。
當然,印度其實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正在研製的“雙發艦載機”(TEDBF),這個外形上和“陣風”M異曲同工之妙的雙發“魔改”版“光輝”,目前還處於研製初期,尚在“畫餅”階段,遠水難解近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