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21世紀之後,狙擊步槍的發展出現了三個主流趨勢:
1.精度優先的栓動步槍的口徑開始增大,高於傳統的7.62全威力口徑
從M40A1時代起,美國就已經意識到800米射程已經將7.62 x 51口徑彈藥的存速、精度潛力挖掘殆盡的問題。唯一有效的辦法只能是進一步加大狙擊步槍的口徑,在這個方向上又出現了主要由12.7毫米口徑與.338口徑兩條路線進行競爭的分歧。
圖:.338栓動步槍是近年來重新整理實戰狙殺射程紀錄的常客
圖:從左到右,7.62x51、.338、12.7三種狙擊彈的彈頭。彈頭重量大小,和外形好壞,決定彈頭飛行過程中速度衰減的快慢,隨之決定射程的大小。
由於12.7毫米口徑是早已廣泛裝備軍隊的成熟體系,因此在12.7x99毫米槍彈基礎上推出高精度彈藥、開發各式狙擊步槍就成為最顯而易見的可行之道;既能兼顧遠距離的精確射擊,又能保留很強的反器材能力,足以對付各種輕型防護目標。
然而這類大口徑狙擊步槍也有著一些無法擺脫的缺陷:槍械的整體重量和體積都非常大。尤其是過強的後坐力很容易使射手產生畏槍反應或者刻意抵抗後坐力的痼癖動作,破壞遠距離射擊精度。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82年向美國研究學會要求開發一種與7.62X51mm口徑彈藥相比槍械重量增加不大,而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達到、超過12.7mm狙擊步槍水平的新型狙擊彈藥。這種8.6X70mm規格的彈藥,在幾年後由芬蘭拉普阿公司以.338拉普阿馬格努姆彈的名義推出並大獲成功。
圖:除了.338以外,還有不少類似定位的彈種,比如.408。但以目前來說,.338在各國軍事市場上的成功是壓倒性的。
2009年,美軍提出的PSR(精密狙擊步槍)專案可以說反應了現代狙擊步槍的最前沿效能要求:在每一組射擊10發子彈的情況下,1500米距離上必須能達到1MOA的精度。這意味著10發子彈將全部落在42釐米直徑的圓內,其中約一半的子彈將會集中在14釐米直徑的圓內。所有參與競標槍型全部採用栓動結構,使用.338彈藥;最後由雷明頓公司的MSR步槍競標成功。
2:半自動步槍的實用射程開始逼近800~1000米,並在7.62x51口徑上淘汰傳統栓動狙擊步槍
.338口徑目前已經裝備於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義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20多個國家的軍隊;可以說栓動結構的專業狙擊步槍採用.338口徑已經是大勢所趨。然而7.62 x 51口徑在半自動步槍上卻仍然還有很大的發揮餘地。
圖:M110狙擊步槍曾經把事情搞的一塌糊塗
如果能夠兼得,沒有人會不樂意擁有一支又準確、又火力強大的狙擊步槍。隨著槍械設計理論和加工水平的不斷進步,西方出現了很多射擊精度非常優異的自動步槍;比如美國的AR15(M16系列步槍即屬於該槍械家族)系列、比利時FN公司的SCAR系列。
它們又衍生出了精密化、使用7.62x51毫米口徑彈藥的半自動狙擊步槍。這些新型號的精度表現遠非早年的M21步槍可比,在600-800米距離上的表現已經開始接近、達到M40A1這樣的栓動狙擊步槍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以M110狙擊步槍為典型,槍械質量失控、腐敗等問題,導致這一級別的半自動狙擊步槍取代栓動狙擊步槍出現了波折,但那並不是時代的主流。
現在在美軍特種部隊中,7.62口徑狙擊步槍基本上已經被半自動槍械所佔領;而常規部隊狙擊手繼續沿用M40和M24,更多是由於裝備經費不足導致的。
3:靈活的附件安裝極大擴充套件了槍械的作戰功能
無論是MSR步槍還是SCAR這些近年推出的西方狙擊步槍,都在槍身上大量鋪設了通用導軌。
這種極力強調附件安裝靈活性的做法主要出於兩個目的:首先是滿足任務的靈活性要求,狙擊手不僅要具備夜間作戰能力,而且在跨晝夜作戰中能夠迅速完成對槍械的狀態轉換;此外使能夠很方便執行火力引導任務的能力也必不可少。
圖:晝夜交替作戰,白天拆掉前面的夜視儀就行了,完全不影響槍械精度
圖:早年M21步槍由於更換夜視儀必須替換瞄準鏡,而ART瞄準鏡又特別不穩定和難以校正,因此晝夜交替作戰的M21步槍根本沒幾支能發揮槍械的全部精度效能
前者需要白光瞄準鏡與夜視儀的配合使用,這需要在機匣頂部鋪設一條長度非常大的通用導軌。否則越戰時M21步槍射手不得不在白光瞄準鏡和微光夜視儀之間,反覆進行拆卸、安裝、校正工作的局面就無法避免。而用以執行火力引導任務的的紅外鐳射照射裝置,則需要在護木側面鋪設通用導軌進行安裝。
另一方面,遠距離精確射擊對於射手的技能發揮水平要求非常高。因此如何使槍械儘可能尊重射手的體型、肌肉發力習慣,達到人機工程上的最最佳化效果,是改善其作戰效能的重要有效措施。
而根據射手個人習慣,在通用導軌上安裝腳架、槍托駐鋤等附件,無疑是很好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