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2年的那場邊境戰爭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龐國興的那句“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畢竟,3個人追著敵人一個炮兵營打,這是世界戰爭史上從沒有過的奇聞。但也正是因為有龐國興珠玉在前,所以許多精彩的戰例都被掩蓋了。比如多龍橋戰鬥,同樣是以少打多(敵軍12倍於我),我軍卻擺出了圍殲敵人的陣勢,實在讓人大呼痛快。
【龐國興三人戰鬥小組的名言: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1962年11月21日上午9許時,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企圖透過多龍橋。這個馬德拉斯聯隊也算是印軍中的精銳部隊,但因錫克輕步兵聯隊不戰而逃,讓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側翼暴露,該營覺察到危險,於是主動脫離戰場,準備透過多龍橋撤退。
但此時多龍橋已被我軍佔領,防守多龍橋的是31團2營。只是印軍到達多龍橋時,2營主力還在卡其皮,在多龍橋的我軍一共只有29人,分別是一個步兵班、一個重機槍班和一個迫擊炮排,且各班排都不滿編。印軍第1營也不滿編(缺一個連),但仍有450人,敵軍人數是我軍的15倍。
最先發現敵軍動向的,是31團隨營參謀康德心。當時他正在多龍橋附近檢視地形,發現敵人後他第一時間跑回來報告。29人中,職務最高的是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他當機立斷,將29人調動起來。他本人和4連副連長史洪信、炮排班長馮長喜組成一個戰鬥小組,攜帶一支56衝、2支56半趕往多龍橋南阻擊過橋的敵軍。步兵班繞過敵主力,迂迴到敵側後斷敵退路;炮排派一個戰鬥小組從右側攻擊敵軍,重機槍班和炮排其他人負責火力掩護。
從這個佈置中可以看出,王文保臨危不亂,兵力只有敵人15分之一,想的不是如何阻擊敵人,竟然是想全殲這股敵軍。在整個佈置中,承擔最大壓力的就是王文保的戰鬥小組,3個人要從正面承受敵軍數百人的衝擊。好在王文保等三人軍事素質過硬,連續打退印軍三次衝鋒,斃傷數十人,打啞了敵軍兩挺機槍,三個人硬是和敵軍上百人打成了膠著狀態。
33團2營機炮連副連長李開生等3人正在向多龍橋運送物資,聽到槍聲後3人火速趕來支援,加入了王文保的戰鬥小組。李開生極其悍勇,兩次撿起敵人扔過來的手榴彈擲了回去,殲敵十餘人。負責送飯的3營炊事班長夏明武聽到槍聲後,也帶著炊事班3名戰士趕來支援,王文保的戰鬥小組一下變成了10人,他們又自動分成三個戰鬥小組,向橋南的敵人發起了反衝鋒。
敵人頓時給打懵了,做夢也沒想到解放軍這麼少的人竟然會發起衝鋒,一下子又被擊斃十餘人,夏明武還炸掉了一挺機槍,衝到橋南的敵人被全部肅清。敵人軍心大亂,見無法過橋,於是準備向北撤退。可這時退也退不了,負責迂迴的戰鬥班的6名戰士已經到達敵人側後方了,他們向敵軍發起了進攻,一部分敵軍被壓縮在多龍橋北側的狹小區域,還有一部分敵人作鳥獸散,扔下武器逃入附近的山林中。
王文保見狀,命令將被俘的印軍軍官帶上來,向被包圍的敵人喊話,敵人鬥志被徹底瓦解,包括營長在內的118人舉手投降。戰鬥從10時10分打響,到中午開飯前全部結束,我軍以負傷3人的代價,殲敵241人。俘虜了敵軍中校營長,擊斃了少校副營長,繳獲一批武器裝備。唯一遺憾的是,未能全殲敵軍,最終還是跑了200多人。主要是我軍兵力太少,開始只有29人,後來增加到36人,但仍不過只有敵軍的12分之一。而多龍橋附近地形複雜,要卡的點又太多,敵人分散往林子裡一跑,靠這點人根本抓不過來。
【60年代的解放軍】
被俘的敵軍營長事後才知道我軍只有這點人,悔得腸子都青了。只是他實在搞不懂,只有這點人,為什麼會四面都在打槍?只有這點人,為什麼敢包圍他們?只有這點人,為什麼敢向他們發起衝鋒?不過他也不需要搞懂,就到戰俘營裡去吃好的喝好的了。多龍橋戰鬥打得相當精彩漂亮,只是龐國興三人戰鬥小組的戰果過於駭人聽聞,所以被掩蓋住了。其實在那場戰爭中,還有許多精彩的戰例,以後再來慢慢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