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客家大遷徙,湖廣填四川(遷徙篇二)

(遷徙篇一)客家大遷徙,湖廣填四川之摸底準備

精神準備

探路摸底,蒐集瞭解資訊,是為了作出是否遷川抉擇的精神準備。儘管清初以來外省遷川活動已成一股不可遏阻的浪潮,但具體到一個家庭說來,作出挈家離鄉的抉擇,絕非輕率之舉。除了那些因為某種衝動,盲目跟隨遷大流者外,一般說來,一個移民家庭在舉家外遷前,大都還經過了一個慎重的商議決策。

例如,有《王氏族譜》記載,原居湖廣的王氏兄弟4人,僅有恆產8畝,不足以養活8口之家。"父母兄弟一堂相商",決定留下兩個兄弟"在楚守舊,以事父母",另外兩個兄弟"遷蜀謀新,以求生活"。如果在川一切順利,"倘得佳境",再接父母入川,"父子重逢,後會有期"。這樣,決定先行的兩兄弟,擇定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啟行人川,後來,在簡州定居落業。

客家大遷徙,湖廣填四川(遷徙篇二)

從這個例項中可見,在一個家庭內部,在作出重大的遷川決策之前,往往需要"父母兄弟一堂相商"。商議的內容包括:是否需要遷川?派哪些成員遷川?哪些成員留守?約定遷川成員在何種情況下再接留守的成員陸續跟進四川,何時與家人團聚等等。商議的目的是取得認識上的一致,以做好遷川前的精神準備。如果在家庭內部商議的時候,出現不同意見,一時無法作出決斷,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商議範圍,徵求同族人意見也是免不了的。

光緒《陳氏族譜》記載,原籍廣東長樂縣油田約高車堂人陳宏典,於乾隆乙亥(二十年,1755年)偕妻朱氏,攜6子3媳,共11口人,告別原鄉,啟程到川,在簡陽縣鴨子堰定居創業。他在遷川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決策過程十分完整清晰,具有普遍的代表意義。其過程大致如下:
(1)打聽訊息,產生遷川意向。陳宏典在廣東雖有祖業,但"慮其偏窄,恐無以為子孫久遠計"。一天,聽說有人自西蜀回老家,於是專門前去拜訪。透過訪問得知,"西蜀田地肥美,風俗淳厚,遂欣然有遷蜀之意。"
(2)商之家庭,謀之族眾。在產生了遷川意向後,陳宏典首先是進行"父子商議",接著又"謀之族眾",以便聽取同宗族人的意見。其中有一個名叫陳泮若的"胞叔"說道:你若往蜀,須將自己名下所分的田地出售,以便作為盤費方可。陳宏典回答說:我自己名下的田產不多,願存在兄弟等人名下,"永作清明祭掃之需"。陳泮若又說:"侄有此孝心,入蜀自然發達。"
(3)最後決定,求之神明。接下來,陳宏典又來到廟裡,"謀之神,求得籤雲:'鐵船過海難為保,濫槳輕搖遇順風'之句"。他於是與妻並6子3媳,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告別故里,啟程到川,在簡陽縣鴨子堰定居創業。

有意思的是,這裡提到了外省移民在遷川前,還要"謀之神明"的情況。陳宏典在同家人、族眾商議之後,儘管得到的都是一片贊同之聲,但是,他還是對遷川的前程有幾分擔心,尤其是對此行的吉凶禍福未可卜知。為了從精神上獲得更大的支援,他想到了向神明求助。於是,他按照傳統習俗,來到廟裡燒香拜神,求籤占卜。結果,得到了一句模稜兩可的讖語:"鐵船過海難為保,濫槳輕搖遇順風。"顯然,這是所有讖語所蘊含的共同特點:靈活多解。從字面上既可理解為"前程艱險,困難重重",也可理解為透過努力,得到化解,終於"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這一切全在求籤人心領神會,解讖人隨機應變。

客家大遷徙,湖廣填四川(遷徙篇二)

本來,陳宏典的遷川意願強烈,事前商議充分,準備周全,得到讖語的心理暗示後,對長途遷徙更加充滿信心,堅定意志,因此,其結果自然是較為理想的。但是,事後有人對他的這句讖語作了宿命的考釋,稱他的遷川之舉之所以能 夠平安順利,定居四川后事業之所以一帆風順,全在於得到了祖宗的保護、神明的庇佑:"且考之籤雲:'鐵船,雖難過海,而'槳'遇順風可卜,利有攸往。公之感孚何其誠也。此不獨祖宗保之,即神亦佑之矣!"此說把所有的主觀努力僅僅歸結於心誠,把家業發達歸結於感動了祖宗神明的結果,豈不顯得有點牽強附會、故弄玄虛了麼?

又如,還有一個名叫張巫氏的客家婦女,原籍廣東惠州府龍縣興樂圖了結約仁裡圍居住,生有3個兒子。雍正三年(1725年)丈夫張習英剛剛去世,家庭生活十分困難。一天,她在圩市上遇到一個星士。該算命先生對她說:我看過許多人的相,"如賢太婆之命,富貴大發之命也"。巫氏疑惑地回答道:"衣食維艱",從何處去發祥?接著,星士給她指點說:"今歲賊蹂躪四川,空虛無人",你何不遷到那裡去,以兌現我許給你的"發祥之言"?巫氏"慨然允之",斷然決定遷川,遂"偕子攜孫,始遷川東,繼遷綿竹,終遷德陽蕉芭灘,遂家焉"。到巫氏去世時,"家僅中產,尚未達到目的",但後來,到了民國年間,該家果然"大發祥"。於是,有人又藉機渲染迷信,宣稱"昔年星士之言於今有驗矣"。後人對她的作為稱讚說:
凡人生於斯,長於斯,聚族於斯,未有不戀戀故鄉,不忍輕棄者。而太君因星士一言而辭粵,何其智也。服闕後始入蜀,何其禮也。偕子孫而遷之,何其仁也。擇良地而居之,何其義也。四端克備,有成而有終,亦閨閫中不可多得者。

正因為移民在摸底決策的過程中,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所以,在遷川之前和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外省移民在追隨時代潮流中,上演了一場壯志辭故里的激情活劇。
例如,原籍廣東長樂縣、以教書為業的範端雅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根據《範氏族譜》記載,面對清雍正年間粵東大荒,迄至乾隆之初,仍然"凋敝未復"的窘困局面,這位執教原鄉的私塾先生,奮然而起,興致勃勃地說道:"丈夫志四方,奚必株守桑梓。吾聞西蜀天府之國也,沃野千里,人民殷富,天將啟吾以行乎。"在他看來,既然聽說西蜀"沃野千里,人民殷富",是天府之國,等待人們去開發。我又何必守株待兔,呆在家鄉!這難道不是天意在催促我啟程麼!於是,他當即率子5人相隨入蜀,喬居永寧。越3年,又偕妣廖孺人,挈家屬俱徙敘永。

客家大遷徙,湖廣填四川(遷徙篇二)

居住在今成都市錦江區三聖鄉萬福村的李氏家族後裔回憶說,其人川始祖在原籍粵東時,也是聽到"西蜀地廣民寡"的傳言後,當即奮然而起日:"鶴不發頂則難宏其聲,蟹不脫殼則難大其腔。與其故鄉之戀,曷若遷地以為良。"這裡使用南方民間的通俗比喻:白鶴突頂發聲,螃蟹脫殼擴腔,來發抒自己的宏大抱負,如果不能掙脫故里的羈絆,也是難以有大的發展的。因此,與其沉湎於故鄉之戀,還不如向外遷徙是為良策!於是,他毅然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率其子暨孫,"由廣東入西蜀成都府華陽縣東門外涼風頂,佃土居焉"。
年過五旬的廣東連平州人謝子越,在經過一番"探知"之後,聽說經過張獻忠亂,自明末迄清康熙之季,四川仍然"土曠人稀",認為這正是"豪傑可乘之機會",於是毅然決定"挈眷西遷",最終落籍成都華陽。顯然,當時其他遷川移民,也如同謝子越一樣,在出發前必定充滿了一腔豪情壯志,無不認為這是一個豪傑競出的大好時機,錯過這樣的機會,那將是一個終生的遺憾。

對此,《嚴氏族譜·序》作了這樣的歸納總結:"夫西蜀古稱天府,揚子云、諸葛武侯之所居也。凡吾子姓往川者,俱意氣勃勃,莫不爭先而恐後。於是或居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者,處處大有其人在也。"好一個"俱意氣勃勃,莫不爭先而恐後"!好一個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各地,"大有其人"!這席話不僅代表了成都的嚴氏家族,同時也道出了當時外省移民遷川前的普遍心聲,表現出一種意氣風發、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路票準備
"路引"又稱"路牌",俗稱"路票"、 "路照",或稱"印照"、"照票",相當於居民的通行證或身份證。清承明制,限制居民行動,普遍實行路引制度。

我國古代早就有限制居民行動的"傳"、"過所"、"公憑"之類的管理制度。朱元璋發展了這一制度,併為此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條文。明代法律規定:"凡軍民人等往來,但出百里即驗文引,如無文引,必須擒拿送官。仍許諸人首告,得實者賞,縱容者同罪。"同時還規定了各種處刑等級,如:凡無文引私渡關津者杖八十;若不經由規定的關門渡口而穿越者杖九十等等。若軍民出百里之外不出具文引者,"軍以逃軍論,民以私度關津論"。顯然,朱元璋推行這一制度,就是要把軍、民的行動範圍限制在百里之內。因此,凡軍、民人等要出遠門,行動超出百里範圍之外的,必須要向地方官請領路引,若請不到,行動便不能出百里之外。
清初四川兵禍天災疊乘,慘遭破壞,官府不得不採取招徠人口和輕賦政策。但是,直至康熙中期,外省移民入川數量有限,與川省招民的希望值相距甚遠。當時唯恐外省之民招之不來,自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憑路引入川的管理制度。憑路引入制度的施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它原本是針對湖廣人制定的。

在康熙五十一年五月二十日的上諭中,明文寫道:"湖,廣民往四川墾地者甚多,伊去時將原籍房產地畝悉行變賣。往四川墾地,至滿五年起徵之時,復回湖廣,將原賣房產地 畝爭告者甚多。"有鑑於此,巡撫潘宗洛上折啟奏:"嗣後湖廣民人有往四川種地者,該撫將往種地民人年貌、名姓、籍貫查明造冊,移送四川巡撫,令其查明;其自四川復回湖廣者,四川巡撫亦照此造冊,移送湖廣巡撫。兩相照應查驗,則民人不得任意往返,而事亦得清釐,爭訟可以止息。"康熙皇帝照準此議。

這裡,既然明確提到嗣後前往四川耕地的湖廣人,必須查驗文引,不得再像以前那樣"任意往返"。由此反證出,在此之前,湖廣人原本可以自由往來,進出四川並不存在路照一說。但是,自從康熙皇帝頒佈這道上諭後,一個針對湖廣人的憑文引(以下簡稱"憑照")人川制度的雛形就此形成了。

客家大遷徙,湖廣填四川(遷徙篇二)

後來,隨著外省移民大量湧人四川,為了加強地方治安管理,清廷又把原來針對湖廣人的憑照入川政策加以進一步延伸,規定為一種其他各省移民人川都需查驗路引的管理辦法。其後又進一步規定,外省移民入川后,必須與土著一樣入籍,編人保甲。這一變化始於雍正四年(1726年)。是年,戶部復準:貧民人川墾地,"該督撫將姓名、籍貫開造移詢各原籍,限文到三月內,各造清冊回覆川省,核實稽查......仍與土著同編入保甲,互相覺察一。後來,四川省又規定:"凡人川落業窮民,令各該地方官給以印照,到日即繳四川地方官衙門,安插入甲。"至乾隆五年(1740年),更明令"外省人川民人同土著一體編入保甲"。

正是在這一系列政策演變的過程中,路引、照票對於外省遷川移民說來,愈顯出其重要的功能與作用。可以說,它不僅是遷移過程中透過沿途關津查驗的通行證,而且更是入川后在當地落戶、編入保甲管理的準人證。此後,向官府申請辦理照票,便成為移民入的必備手續。這一制度規定,凡欲入川的外省之民,須先向原籍地方官府請領路照,在得到批准後,發給文引,供沿途關隘查驗放行;到川后繳送落業地的地方官府,"以便稽查"。凡久住川省之人,欲回原籍探親或原籍之人慾往川省探親者,"俱令稟明該地方官給照前往"。返回時取所住地之地方官"迴文銷照",如無印照,"地方官即行驅逐"。

按照這一規定,假如一個外省移民以有親屬在川為由,提出入川"依傍"的申請,辦理照票的程式應該是:首先向原籍地的官府"請照",提供在川親屬的有關情況,包括:"親屬何人"、"田產坐落何處"等。然後,由當地官府行文"移諮"四川官府進行核實,等得到"確查"後,該省地方官府即依照"定例",發給印照。

假如一個先期入川的家庭成員,欲以回原籍探親的名義,將在原籍的親屬帶進四川,必須提出回籍"搬眷"的申請,經四川地方官府核准後,發給印照。此類照票一般應由本人親自送回原鄉;若本人一時回不了籍,也可委託他人帶給家人。不管以何種方式、理由申請辦理印照,照票上面的基本內容均包括:遷川人的年齡、相貌、姓名、籍貫等。最後,印照上還必須有地方巡撫的簽署和關防印鑑。

在清代巴縣檔案中收藏有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十日巴縣發給的"路牌"一件,現照錄原文如下,以見格式之一斑:特授四川重慶府巴縣分縣、軍功加三級、記(祿)六次張為稟給路牌/以免盤阻事。本月初八日銀宿山稟:系湖南寶(慶)府武岡州民,籍於三/十八年,來治城朝天廂生理。四十一年,憑媒袁步榮說合,周智文之女為/婚。同年歲歉,又有父母在家,欲搬眷回籍。恐關津阻礙,羈遲難歸,銀宿/山同媒袁步榮,並鄰右張萬一,俱結稟請

路牌,欲免盤阻。查得銀/宿山並無獨帶等情。為此,準給路牌。倘沿途阻隘,執牌照實放行。

右牌通知乾隆四十四年二月日給這件文書,是一件湖廣移民從四川搬眷回原籍的路引。從文字記載可見,申請路牌的人銀宿山,原籍系湖南寶(慶)府武岡州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落戶於四川重慶府巴縣治城朝天廂。按今重慶市朝天東水門尚儲存大型湖廣會館建築群,實為當年湖廣商人聚居之區。該銀宿山既然在朝天廂一帶落戶"生理",證明其身份實為不折不扣的湖廣商人。銀宿山落戶巴縣兩年後,於乾隆四十一年(1702年)憑媒袁步榮說合,娶周智文之女為妻。因為當年湖廣原鄉遭災歉收,父母在家需要照顧,因此,他特提出"搬眷回籍",將妻周氏帶回湖南老家的申請。

根據路牌文字可以知道,此項"搬眷回籍"申請的辦照過程如下:第一步,需要本人與相關證人(媒人和鄰居)聯合俱結,向當地官府"稟請路牌",即提出請照的申請;第二步,官府接到稟呈後,需要經過進一步核查;第三步,核實結果,情況屬實,方才由官府發給路牌。
這件路照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提出申請算起,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發給路牌為止,前後用去了3年時間,當時地方官府控制之嚴、辦事效率之低由此可想而知。儘管頒照的乾隆四十四年"湖廣填四川"大移民運動已告結束,但作為沿途通行憑證的印照,其申請手續、功效以及基本格式,應該說是一脈相承的。

大體說來,在雍、乾時期,尤其是在乾隆朝時期,由於外省移民湧人四川數量過大,官府從有利社會穩定出發,為了控制人口流量,對於人川移民照票的審批發放與查驗,逐漸趨於嚴格。例如,雍正五年(1727年)六月,前任四川巡撫馬會伯上疏說:"楚民人川落業者,定例令地方官給與印照驗放。近有自湖廣、福建、江西、廣東來川者,竟無執照可驗......伏乞敕各省督臣:凡人川窮民,務令各該地方官給以印照,到日,驗明安插。"七年(1729年)三月,戶部議定:"令各省將實在無業窮民,願往川省開墾者,給與印照,與先經查驗覆到之各戶,一體安插。如無照之人,除在川各有生業準其編人保甲外,所有遊手之民,著即查明,令回原籍。"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四川巡撫紀山上疏:"除有親族可依,來川幫工為活者,令各省地方官給以印照,使彼均有稽查。其無本籍印照者,各該管關隘沿途阻回,毋使積聚多人滋事。"十年(1745年),川陝總督奏稱:"凡赴川之人,本省給照;無照,阻回。"
今天在一些族譜上,仍可見到當年許多外省移民家庭圍繞入川照票所發生的若干趣事:
例如,在四川瀘州,有一個叫李文興的移民,原居於廣東長樂,雍正五年(1727年)同三弟李文光一道人川。在瀘州定居10多年,於乾隆初年回粵探親,為了把在家鄉的五弟李文元帶回四川,專門向川省地方官府申請辦理了手續,"開路票與弟"。後來,由於廣東連年發生旱災,未能及時成行,於是,李文元只好把路票交給父親李君旺使用。最後,父子商議,憑著這張路票,一起遷到了四川。明明是開給弟弟使用的照票,最後竟然由父親拿著它進了四川。雖然有人票不符的嫌疑,但是仍然成功地抵達目的地。

雍正五年(1727年),從福建永定上路的66名客家人,準備取道湖南,前往四川,投靠早已在那裡落業的親屬。在路過衡陽縣時,被當地官府關卡留下盤問。結果,當這批人拿出各自持有的證明文書,包括"原籍門牌"、"川省糧票"以及"親屬書信",交呈查驗後,予以放行。
這裡所說的三件證明文書,"原籍門牌"是人川耕種人在原居地的戶籍身份證明;"川省糧票"即親屬在四川納糧完稅的證明,是判斷人川耕種人是否有地可耕的憑證;"親屬書信"即在川親屬的邀請信,是判斷當地是否需要勞動力的憑證。三者至關重要,不可忽略。

這裡沒有提到當地官府發給的路票,可以有兩種理解:其一是,人川人除了持有路票外,還需另外呈報這三樣證明文書,只有證照齊全,方才可以透過沿途關卡;其二是,沒有入川路票,單憑這三種證明文書,似乎也可以過關。

按照常規,在一般情況下,只要有了人川路票,所過州縣關隘就應予放行,不得阻攔。但是,由於在清前期遷川民人批次、人數太多,有些地方官府在一個時段內,為了控制人口大量外流,對即使持有路票的民人,也硬性給予勸阻。例如,雍正十一年(1733年)來自廣東龍川縣的客家人結隊赴川,途中受到當地官府的阻攔。迫於無奈,他們只得公開張貼"告貼"進行抗爭。該《赴川民人告貼》稱:、 字告各位得知:我等前去四川耕種納糧,都想成立家業,發跡興旺,各帶盤費,攜帶妻子弟兄安分前行,實非匪類,並無生事之處......近來不知何故,官府要阻絕我等生路,不許前去。目下龍川縣地方處處攔絕,不容我等行走。思得我等若人少,他們必不肯放我們,亦不敢同他們爭執。但是我等進生退死,一出家門,一心只在四川。阻攔得我們的身,阻攔不得我們的心腸......我等各自謀生都在朝廷王土,並不是走往外國,何用阻攔?......總之,我等眾人都是一樣心腸,進得退不得。

"告貼"中提到,他們是"前去四川耕種納糧"的,表明他們申請入川的理由充足,符合"依傍"請照的條件;但卻在遷川途中遭到"處處攔絕"。在這裡,奇怪的是,竟然沒有提到這批人是否擁有人川路票。不過,從他們敢於以"告貼"的方式與官府理論的舉動中推知,他們之所以如此理直氣壯,可能正因為懷中揣有官方發給的路票。

何況,在當時廣東地方普遍存在"濫給照票"的情況下,像他們這種"進生退死,一出家門,一心只在四川"的人,要搞到一紙照票是不困難的。因為,乾隆時期有的官員上疏指出:在當時廣東移民人口集中輸出地的惠、潮二府及嘉應州的屬民,就存在著"挈眷人川過多"的情況。正因為當地"濫給照票"現象普遍,所以他並要求飭令各州縣,今後"不得濫給照票"。
那麼,是否沒有路票就一律不準遷川了呢?

其實,也並非如此。例如,在雍正五年(1727年)政府設定關隘、嚴令阻攔民人人川之時,閩粵絕大多數移民入川,並沒有領取路照。正如有官員奏稱說,真正"請領照票者不過百分中之一二"。加之定了規定,許多基層地方官員並沒有嚴格認真執行。鑑於南方人川的民人過境人數與日俱增,有的省的地方官生怕嚴格執行規定,會引發移民鬧事,反而不利於當地治安皔穩定。如有官員奏摺稱,如果硬性執行政策規定,對途經貴州,無票入川的福建、廣東和江西等省民人,凡未持有照票者,"一概遵例勒令回籍",只怕稍加阻攔,"數日之內即至盈千累百"。雍正年間,長樂知縣在一封奏摺中,也對一起入川事件的處理情形作了這樣的呈述:近有人川民人一起,300餘人結夥同行。該縣親往勸諭,"各眾啼哭叫號,並稱皆有祖父兄弟在川,前往團聚,俱不肯回"。雖然盡力勸阻,發給路費、船隻,但是俱不肯受領。後來,該縣"以彼等非同罪犯"為由,聽其前往,結果好說歹說,只勸回11人。

由此可見,在當時遷川移民浪潮面前,沿途官府大多網開一面,即便是無照者,也準其上路。後來兩廣總督看到其勢不可阻擋,又奏請"無業貧民,攜眷入川,不必強禁",以至到了乾隆中期,四川總督阿爾泰鑑於川省荒地認墾無餘,奏請朝廷禁止各省貧民繼續人川,要求嚴飭"沿途關津,查無照票者,即行阻回"。但是,得到的答覆是:"此等無業貧民,轉徙往來,不過以川省地廣糧多,為求口食之計,使該省果無餘田可耕,難以自贍,勢將禁而不止。"結果,阿爾泰的奏請未被採納。當朝皇帝既然持這種放縱態度,沿途官府也樂得順水推舟,大開綠燈。於是,外省移民人川的大門從此被徹底打開了。隨著乾隆中期以後外省移民遷川的失控,憑照入川的制度流於形式,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效與作用。

盤費準備
由於移民從外省遷往四川的起點和具體目的地各不相同,外省移民人川時的具體情況有別,諸如途程、經歷、所費時間及開支標準等並非昌縣西街歇息時,自帶的200兩盤費已經耗盡,而出賣家產的那筆80兩銀子,由於"彭某竟負所託",以致全家人"在川懸望不至"。後來聽說彭某竟將銀兩耗散,"不敢來矣"。於是,抵達榮昌的廖氏一家人幾乎陷入絕境。所謂"斯時也,盤費既盡,家無斗筲,舉目無親,借貸無門,拮据瘁瘩,固所難言",就是其真實寫照。

原籍同為廣東興寧的張美升,於雍正三年(1725年)"自粵隨母(張巫氏)攜弟來川,肩負行李",抵達川東時,"僅有二十餘金"。這個例子沒有說出發時帶了多少銀子,如果按照廖奕珍的開支標準,推測張美升上路時,攜帶的盤費至少也不下200兩,否則,他不可能抵達川東時,身上還餘20多兩銀子。

由此可見,一戶從廣東興寧出發的移民家庭,前往四川途中的盤費開支,大體在一二百兩銀子之間。而一二百兩銀子,對於一個移民家庭說來,絕對不是一筆數目。
按照前引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廣東長樂人溫紫彩寫給先期來四川定居的嫂嫂張夫人的信中所述:"家鄉連年饑饉,谷價騰高,人人困苦,度活難周。老者轉於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不勝數矣。現今目下谷價每石價錢八百餘。"若以每石谷800文錢計算,在粵東地區百兩銀子可購120石谷。一二百兩銀子的數目意味著,即將離開原鄉的人們,必須罄其所有家產,才可能籌足這筆上路的盤資。

從嶺下村走出來的陳氏兄弟,在遷川之前所做的準備,沒有提到籌集了多少銀子,但是在族譜上卻留下了這樣8個大字:"蕩析里居,由閩遷蜀。"這裡, "蕩析里居"寥寥四字,已飽含了為籌措盤資盡賣田產房屋,以作為上路所付出的代價!

今天,在一些四川移民族譜上,當然也可以見到個別富裕家庭,攜帶重金人蜀的記錄。例如,福建上杭縣的藍仲榮,於康熙六十年(1721年)"攜千餘金",即帶著千多兩銀子人川,"遍尋吉地",最後在隆昌縣南鄉老君壩,從李姓手中購得"良田千畝,價金三千有餘"。
但是,隨處可見的卻是眾多家族的遷川始祖,為了籌措盤費,變賣原鄉家產的記載。

例如,廣東梅縣人盧仁彥,"因見先業式微,難為長久之計",在聽說"西蜀膏腴",看見"鄉里多遷之者"的情況下,毅然"將田園、廬舍遂以出售,作為盤費之資"。出發時,只帶著隨身行李、囊橐上路。還有一個原籍廣東長樂的楊喜,在先攜13口來了一趟四川,親身感受"蜀世界重新,風俗鹹美"之後,又趕回粵東,"變業措銀數百"。看來,這個楊氏家族還算有一定家業,居然在二度人川時,還能籌銀數百兩。而原居於貴州的舒永才與妻子鐵氏,因不堪忍受繼母的咒罵杖責,決意外逃四川。臨行前,將鐵氏出嫁時的"妝奩賣盡,換得銅錢三千",另由其父舒璉"賜給銅錢四百,作兒媳外逃路資,及到時安家用費"。

那麼,是否不具備這一條件,即沒有湊夠必要盤費的人,就一概不能上路了呢?也不全是這樣。最典型的例子是,興寧人廖體用,"自粵來蜀,不挾一錢",後來依靠"昆季力作,暮年置產數千畝"。說的是廖氏雖然沒有一文錢,但卻依靠出賣苦力,不僅順利抵達四川,而且後來還發家致富。

在"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中,許多外省移民由於家境狀況不允許,或者是因為行期緊迫,來不及湊齊盤費,便跟隨移民大軍匆匆忙忙上路了。於是,對於他們說來,就有一個邊趕路,邊在途中掙錢籌集盤費的問題。以下這些例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部分人是如何在途中生活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廣東長樂人鍾宏予聽從母命,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攜3個兒子,從堂兄弟一行15人,啟程上川。長子鍾堤稟日:"盤費不足,奈何?"鍾宏予說:"此地餓殍塞道,無從出備......走在豐熟地方,自可積錢。"於是,他們在路費不足的情況下,開始上路,準備在出產豐熟的地方,再設法積攢錢財,籌措進川的盤費。一行人行至湖南瀏陽時,鍾宏予行囊果然一空。眾人慾停下來等其籌款,鍾宏予勸阻說"切勿切勿",我"自有主意,可積錢。上川不過遲來三四年耳!各位前行,不必為我憂"。後來,他沒有跟隨大隊伍前行,而是攜帶全家留居瀏陽,以賣柴為生。經過在瀏陽"奮力斬棘披莉,樵採三年,珠積寸累",終於積攢了100多兩銀子,湊夠了途中所需的盤費,他才於雍正元年(1723年),自瀏陽西行,經過40多天的長途跋涉,終於在簡陽縣踏水橋安家落戶。

當時這種依靠一邊行路,一邊為人傭工的辦法來籌集路費的人,絕不在少數。例如,廣東興寧縣南廂毛公堡鯉子塘的黎連興,年15歲時,寡母李氏去世,孤獨一人,"家徒四壁"。乾隆二十年(1755年),逢至親王姓遷蜀,黎連興遂與他同行,及抵達四川簡陽時,"已身無寸積"。那麼,他在途中是怎樣生活的?據族譜記載,黎連興也是在旅途中,"為之擔囊,為之營工"。又如,今雙流縣柑樹鄉的歐陽克武老人(81歲)至今還回憶說,人川啟祖歐陽玉,系江西景德鎮人。乾隆年間,靠一路賣勞力來川,落業於邛崍縣高河鄉,世代經營金箔為業,至今已傳10代。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對於沒有特殊技能,僅靠一身氣力過日子的普通農民說來,透過在路途中幫人肩挑背馱,為他人打工幹活,是維持途中生計,掙取必要的旅費的唯一途徑。
除此之外,中途盤費不夠,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變賣隨身值錢的東西以補不足,這也是遷川途中常見的現象。最典型的例子是,廣東人曾廷槐"自粵東偕諸弟來川",可能出發時攜帶的盤費不夠,"途次貲罄",半路上就把銀子花光了。當時,他身邊的六弟、七弟尚幼,二弟主張把兩個幼弟拿去賣了,充作路費。曾廷槐堅決不同意這樣做,他說:"兄弟同氣也,忍割同氣以自生乎?親靈必難相容也"於是,乃將自己穿的衣服以及妻子陳氏的首飾"悉售,以資前行"。後至金堂,寄寓族家,再轉至簡陽,佃耕謀生。原籍福建龍巖的傅榮沐,於雍正年間奉母攜7子及孫10餘人上川,途經江西瑞金,再轉至湖南湘潭時,"旅費不足",不得不變賣隨身值錢的東西,以至於到了"鬻冠纓"的地步,即把帽頂子上值錢的裝飾品也拿去賣了,換取路費,最終到了金堂,後居成都。

利用個人的一技之長,透過沿途行醫、販賣或者教書來籌措盤費,也不失為一舉兩得的事。最典型的例項是,著名作家李劫人,祖籍湖北黃陂縣。其8世組李述明於清初入蜀,在從湖北遷川時,沿途販賣布匹兼行中醫,後來在成都府華陽縣定居。李劫人的三曾祖父李正康以教私塾、行醫為業,開中藥鋪,專門出售湖北祖傳的"硃砂保赤丸",李劫人的父親李傳芳也靠此秘方行醫兼教私塾,連李劫人的妻子也會製作此丸。又如,江西贛州府安遠縣的李氏夫人,於雍正四年(1726年)率男孫4人上川,"由湖廣,盤費缺乏,住富翁王姓家設教"。這戶移民家庭上路後,雖然缺乏盤費,但由於其子張為典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因此,透過在途中充當家庭教師,既可維持生計,也能獲得籌集旅費的機會。

而最令人不忍睹的是,在遷川途中,有的移民因為路費用完了,沒有辦法維持生計和籌集旅資,而不得不採取"出嗣"的方式,把子弟抱給人家當兒子。例如,原籍廣東興寧的餘汝彰,於雍正四年(1726年)與3個弟弟一同人川,行至重慶府永川縣時,"行囊告罄",無以為繼。根據同行宗親的主意,決定將幼弟汝常"出嗣"給同姓,由此"獲銀數十兩"。後來,餘汝彰憑藉這幾十兩銀子,勉強走到了榮昌縣城附近的峰高鋪。當時,盤費又已用盡,腰無分文。不得已他又把隨身攜帶的一把破傘拿去賣了,"售獲十八文",抵達隆昌縣時,他身上只剩得汗衣一件。

文章摘自《大遷徙湖廣填四川歷史解讀》
作者:陳世松
圖片來源:網路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2-01-03

相關文章

RFP證書有多大用途,考RFP證書對不同職業有哪些用途

RFP證書有多大用途,考RFP證書對不同職業有哪些用途
RFP證書對於不瞭解它的人來說這個可能就是個不重要的證書,但是對於瞭解過它的人就會知道RFP證書可以帶給你哪些方面的提升,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去考RFP證書.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RFP證書有 ...

網際網路營銷師證怎麼考?證書怎麼拿?

網際網路營銷師證怎麼考?證書怎麼拿?
網際網路營銷師是2020國家三個部門聯合頒發的9個新工種之一,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包含但不限於"直播銷售員"工種.職業編碼是:4-01-02-07,國家資格目錄可以查詢. 網際網路營 ...

教育部通知,這3種大學證書將被取消,考生注意別做無用功

教育部通知,這3種大學證書將被取消,考生注意別做無用功
在90年代以前,大學生是各大單位搶著要的"香餑餑",畢業後直接上崗,不但工作體面,還受到各界的尊重.而現在的大學生,為了找到一份過得去的工作,一個個恨不得能"上天入地&q ...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區別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區別
全日制學歷和非全日制學歷的差別 獲取的時間成本不一樣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歷的第一個差別就在於,二者的獲取時間成本不一樣.全日制學歷,需要正兒八經去唸書.比如,想要獲得一個全日制大專學歷,就需要走進一所 ...

零成本,含金量高的證書一覽

零成本,含金量高的證書一覽
悄悄告訴你目前零成本,高含金量的基本證書.[機智] 排名不分先後,根據自身情況可以靈活安排考證種類,預祝成功入證[呲牙] 第一個.二級建造師 中專學歷就可以考,年薪輕鬆7到8萬元,穩定可持續!難度係數 ...

導演跟拍三年,揭露低學歷打工人現狀,好扎心……

導演跟拍三年,揭露低學歷打工人現狀,好扎心……
我是脆皮. 7年前,"富士康詩人"許立志從17樓一躍而下. 留下了193首詩. 在詩裡,他這樣控訴自己在流水線上的生活: "我磨去稜角,磨去語言,拒絕曠工,拒絕病假 流水 ...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區別對待!誰能為之“正名”?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區別對待!誰能為之“正名”?
大家好,我是事兒姐,點選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考研最新資訊和乾貨. 就在國家長期大力倡導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待遇的背景下,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被區別對待的真相,被新華網一篇 ...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學歷要求及6大常見問題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學歷要求及6大常見問題
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預計在2021年10月報名,11月筆試,考生可參考此時間安排複習計劃.本文向考生介紹2022年國考學歷要求以及答覆考生常見有關學歷的問題. 一.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學歷要求 ...

考研還是考二建?
這段時間突然想考研和二建了,不知道自己怎麼有這想法了,考研年齡上沒有優勢,學歷大專,這樣考研必定很難考上.有考研這樣的想法,也是在頭條上看到江漢大學一位老師的逆襲之路後感觸很深,當時就有考研的想法,諮 ...

四川成考專升本算統招嗎
學歷雖說不是萬能的,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學歷真的各個方面都會有很多的不便!比如求職.升職.加薪.考證等都受學歷的限制,有些人想考個公務員最低學歷要求都是專科.但即便是大專學能報考公務員職位或事業編制 ...

大學裡那些沒有必要考的證,別再被忽悠了,沒有一點含金量

大學裡那些沒有必要考的證,別再被忽悠了,沒有一點含金量
文/雲校生 1.普通話證 普通話證只有教師和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才需要考,其它專業的學生不用浪費時間去考普通話證書.教師專業和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因為需要經常用流利的普通話交流,這個證書是評判她們語言功底 ...

帶你瞭解「網路教育」學歷形式
隨著教育形式的不斷髮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教育形式開始出現在我們眼前,而網路教育也隨之更加引人注目.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網路教育. 1 什麼是網路教育? 網路教育是隨著現代通訊和網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 ...

為什麼要考CPA?
關注小天學長的應該都是對會計行業感興趣的讀者,目前正在從事會計行業或者想要從事會計行業,在讀者中,我們有本專業的老炮,也有跨行業的小白,因為對財會證書感興趣,我們聚集在一起,每天關注行業知識,瞭解財會 ...

專科報考在職研究生需要哪些條件?

專科報考在職研究生需要哪些條件?
如今,隨著我國教育的逐步發展,許多專科學歷的人員在職場中的優勢並不明顯,所以他們都想攻讀在職研究生,不僅能學到有用的知識,而且還能拿到價值高的證書.那麼,專科報考在職研究生需要哪些條件? 據瞭解,專科 ...

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陝科大博士入職西北工業大學,引發網友熱議

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陝科大博士入職西北工業大學,引發網友熱議
隨著國人的素質顯著提高,用人單位也對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畢竟大多數企業都深知優中擇優的道理,各行各業的文化素質有了不一樣的體現,其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教師這一職業. 在人人都重視教育的年代,更 ...

網路教育為什麼都是985.211高校居多?

網路教育為什麼都是985.211高校居多?
網路教育是當代傳播媒介和網路技術高速發展下的產物,所以它對招生主體的要求十分嚴格,只有985/211這些老牌名校有足夠的資源和硬體條件能夠成為網教試點招生高校.目前教育部批准有資格開辦網路教育的院校, ...

中大博睿: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教育是什麼樣呢?是靠譜的麼?

中大博睿: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教育是什麼樣呢?是靠譜的麼?
最近,許多想要提升學歷的學員在平臺留言詢問: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教育怎麼樣呢?是靠譜的麼?接下來,北京中大博睿學歷頻道的小編將為所有學員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京郵電大學是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組建 ...

2021年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考試公告

2021年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考試公告
根據<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條例>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138號)的相關要求,現就2021年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考試公告如下. 一. 報名條件 ( ...

成都理工大學師生聯合打麻將,官方回應:停業整頓,網友:不作為

成都理工大學師生聯合打麻將,官方回應:停業整頓,網友:不作為
成都理工大學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妥妥的本科類院校,佔地2887畝.人們都說選學校專業,首先看的就是院士以及博士點,而這所學校中一級學科博士點就有7個,共有教職工34 ...

熱門專業變遷史,快來看看你的專業“中招”了嗎?

熱門專業變遷史,快來看看你的專業“中招”了嗎?
近年來,時代變遷發展迅速,熱門專業也層出不窮.往往當年各大考生擠破頭選擇報考的專業,當大學四年過去面臨擇業時,才發現物是人非,自己的專業已經幾乎沒有適配的崗位或者薪資遠不能達到自己當初期望水平.今天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