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的熱潮,給我們形成了另一種審美。
當我們帶著無限的嚮往心情,去看當時晚清的格格照片,結果嚇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因為從照片上看,那些妃子們一個比一個醜,格格們也長得不怎麼樣,慈禧太后更加難以言說。
也正因為如此,網上開始流行一種言論,清朝的皇帝最苦,因為他們的女人最醜,所以皇帝不值得羨慕。對於這種言論,很多人信以為然,畢竟有實證,但可能出乎我們意料,真實的歷史記載中,可能並非如此。一組老照片告訴你,清朝妃子的容貌其實不輸女明星,甚至一些現代女性都無法比較。
據史書記載,清朝的後宮與明朝的後宮有絕對的差異,在明王朝時期,因為後宮不強調家族出身,因此後宮多有平民出身,而其中的選擇重點突出在美貌,因此明朝後宮美女眾多,而且美貌還只是基礎。
但清朝卻很尷尬,因為清朝更加註重家族聯姻,因此女子的身份尤其被看重。根據規定,妃子必須出生於八旗,而且身份必須要尊貴。其中更有記載,連宮女的出身都必須是上三旗,可見挑選條件有多麼嚴格。
在這種條件下,能夠被挑選的女子數量很少,因此從中挑選出來的妃子,其容貌不是必然,更多的要符合利益需求。因此,妃子的水平較之明朝大幅度縮水,這是必然的。
另外,清朝是草原部落,因為風吹雨曬,所以她們的膚色一般都不符合傳統審美,又因為常年騎馬,所以腿型必然不好看。而且結合飲食來看,草原部落女子大多以肉類為主,而且還是較為堅硬的牛肉羊肉,所以牙齒部位可能突出。
結合歷史記載我們可以肯定一點,八旗的女子其實以容貌而論,應該要稍遜色於江南女子,若拿清朝的妃子,整體水平與明朝相比較,那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因此從整體的角度來看,說清朝的妃子長得並不好看,這句話說得並沒有錯,因為這是一個整體現象。
但是,我們卻並不能因為整體而否決全部,尤其是在慈禧太后時期。
道理很簡單,規矩是老祖宗定的,後來的規矩沒有那麼嚴格。所以關於後宮的妃子,其實血脈變得越來越多樣,又因為長時期的居住於中原地區,遊牧民族的特徵也在慢慢的改變。因此後宮的皇妃們,她們的外貌水平也在提升,至少比當年要好了很多。
其次,隨著草原部落與農耕部落的融合,當年單一的草原審美,也在慢慢的融入中原審美文化中,這使得當年的清朝形成的一種獨創的美。而這就是我們在清宮戲裡面常見的娘娘們的打扮,就服裝和特色而言,其實已經獨具魅力,將她們的美貌提升了不少。又因為化妝水平的提升,這些女子會無限的拉近與江南女子的差距,這又使得她們的美貌加了幾分。
在當時的特殊氛圍下,整個清朝開始流行圓臉。據說,這種相貌暗示旺夫,所以清朝很多妃子都以圓臉為美。說句實在話,如果身材得當,再加上當時的服裝搭配,圓圓的臉蛋,有一種獨特的美感,甚至比那些瓜子臉更好看。
如果我們看過一些妃子的彩色還原圖,不得不說,有了色彩搭配以後,她們的樣子真的不錯,甚至比那些明星還要好看,畢竟看起來更加真實和天然,有一種純蛋白的感覺。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隨著清朝後期的發展,雖然大家都強調家庭聯姻,但也注重皇帝的臉面。因此皇后可以不是美絕人寰,但必須要相貌端莊。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因為基因的改善和相貌的提升,整個後宮的容貌應該較之以前會有很大提升。
所以不客氣地說,晚清後宮的女人其實長得都不錯,至少沒有歪瓜裂棗,而且比現在的明星都普遍要高出一個水平。
那麼,既然後宮妃子長得不錯,甚至長相出彩,為什麼從後來的相片來看,幾乎個個都長得十分醜陋呢?對於這一點,我們需要進行正確認知。
首先,關於拍照的問題。其實很多學者有了清晰的認知,因為拍照技術是不斷進步發展的,而在晚清時期,那種拍照還非常原始,關於補光和捕捉動作等等一系列的技術,其實根本還不成熟。
也就是說,以過去的拍照技術而言,其實照出來的人像不僅缺乏色彩,而且還使得所有的面部更加笨拙和呆板。就我們在小時候看過爺爺奶奶背的照片,應該會有很清晰的感觸,老一輩的照片不僅顯得鬼泣聲聲,而且目光呆滯。要知道那還是在近代的生活,更別提晚清的技術。
而且,當時很多後宮的照片大多數都是圍繞著慈禧太后為中心展開,先不論其容貌到底如何,就說當時的慈禧太后年齡如此之大,其相貌必然比不上年輕女子,所以旁邊陪同拍照的,哪個容顏敢超過慈禧太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此眾多女子甚至是攝影師在拍照的時候必須遵循這一規則,若慈禧太后拍得不怎麼樣,周圍的人必然也不行。
另外,還有一幅非常著名的照片,那就是慈禧太后和英國公使夫人的照片。按理來說,英國公使夫人相貌應該比較端莊,雖不說千嬌百媚,至少也算正常。但我們若仔細端詳那張照片,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慈禧太后還是公使夫人,基本上都跟猿猴差不多。
綜上所述,無論是當時宮廷的規矩,還是當時的拍照技術,都極大地壓抑了宮廷妃子的相貌,這並不能說明她們長得醜。
其實,在當時還流傳過一些斷斷續續的影像,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格格流利講述英語的影片,那位格格長相就十分不錯,大體上應該是拍照技術長進,而且沒有老佛爺在旁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