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陰曆十月,雍正皇帝下旨加封正定知府朱之璉為一等侯爵,爵位還可以世襲,還將本是鑲白旗的朱之璉及其族人,一起抬入正白旗。
在清朝,封侯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因為侯爺身份尊貴,屬於“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是超品的存在,即使是最低等的爵位“男”爵,地位也要高於一品大員。
後世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收復南京,功勳蓋世,才封了個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權傾天下,也才混了個一等肅毅伯;榮祿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大臣,李鴻章的繼任者,也只是被封為“男爵”。
那麼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朱之璉何德何能,得以不雍正皇帝封為一等候呢?這就要從他對祖先說起了。
史料記載,朱之璉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代王朱桂之後,屬於明朝遠支皇室後裔。明朝後裔和清朝皇帝應該是不共戴天之仇,雍正為何要加封朱家子孫為侯?
據雍正在雍正元年(公元1733年)九月乙酉釋出的一道上諭之中可以找到原因:“(朕)近於聖祖仁皇帝書笥內,撿得未經頒發上諭一道。欽此。”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雍正在康熙的遺物中發現了一道沒有發出的聖旨,這道聖旨的內容就是要加朱之璉為一等侯,可惜這道聖旨還沒發出去康熙就駕崩了。雍正作為康熙的兒子,只不過是順水推舟,替父親康熙做一個順水人情而已。
到了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在《御製景陵聖德神功碑》裡寫道:“(父皇)前後南巡,親祭明孝陵者三。又欲封其後裔,俾承世祀。予小子祗奉遺言,錫之侯爵。”
在這裡,雍正皇帝再次重申自己之所以加封朱之璉為一等侯,是奉父皇康熙的遺命。事情真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康熙在位時為了大清長治久安,對明朝皇室務求斬草除根,親自下旨殺了崇禎皇帝的太子,並將能搜捕到的崇禎子孫和近支皇室後裔斬盡殺絕。他後來之所以祭拜明孝陵,也是為了收買人心而已,畢竟拜拜死去的朱元璋,不會有任何風險,還能撈點仁德的名聲。
雍正即位後,情勢不同於康熙年間,天下已定,反清復明這種事沒人再去做。雍正為了顯示自己得位之正,彰顯自己的仁德和包容,也為了給父親康熙洗白,所以假借康熙遺旨之名,加封朱之璉為一等侯。
他這樣是向向全天下人做了一個姿態:你們看看,朕非常孝順父皇,謹遵父皇遺命,對朱元璋的子孫很好,朕連朱元璋的子孫都這麼善待,可以證明朕絕不會參與九子奪嫡,朕的皇位是光明正大得來的,朕是不是很仁慈孝順,英明神武?
因此,雍正加封朱之璉是一石三鳥:既能彰顯自己仁慈孝順,又能顯示自己有人君之度,還可以反證自己得位之正。這一招,真的絕了。
乾隆深知父親雍正的“苦心孤詣”,決定做戲做全套,在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陰曆八月,追封已經去世的朱之璉為“一等延恩侯”,繼續讓他子孫世襲爵位,讓朱之璉和其子孫世代沐浴大清皇帝的浩蕩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