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體重到底有多「難」?精準計算每一頓的熱量攝入,抓住一切機會健身運動……
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卻發現,運動不僅沒減肥,體重反而上升了。
發表在美國《Current Biology》(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新研究,為這種“越運動越胖”的減肥模式找到了科學依據:
身體有一套“能量補償機制”,當你開始燃燒卡路里時,身體會主動降低基礎代謝水平,以“抵消”你運動消耗的能量。
運動減肥還管用嗎?《生命時報》結合新研究採訪專家,告訴你怎麼“動”才能更好地甩掉脂肪。
受訪專家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肥胖與代謝病外科中心主任醫師 王存川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內科主任醫師 袁振芳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 蘇浩
為了讓你瘦不下來,身體有多努力?
新研究解釋了“越運動越胖”的原因:運動會降低基礎代謝水平,從而影響燃脂效果,且這種現象對肥胖者的影響更大。
#基礎代謝這樣影響身體耗能
基礎代謝決定了維持人體正常執行一天的最低耗能。
代謝水平降低後,最低耗能減少,身體就能努力把你消耗掉的卡路里“攢回來”。
研究結果顯示,肥胖者(BMI較高)運動燃燒的熱量約一半都被“抵消”掉了,靜息代謝減少了49%。相比之下,BMI正常的個體只有28%的運動耗能被“抵消”。
研究人員認為,造成這種補償效應有兩種可能:
1. 由於運動增加了食慾導致吃得更多;
2. 運動減低了人體其他方面的能量支出,比如靜息代謝,以降低運動的能量成本。
“肥胖水平決定了補償機制的個體差異。肥胖的人運動量越大,靜息代謝水平越低。比如,肥胖者運動時每多消耗1卡路里能量,就會在靜息時減少大約半卡路里。”研究人員表示。
這對肥胖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扎心”的結論。這意味著,肥胖的人想要透過運動來減肥可能比瘦人更難。相反,儘管瘦的人的減肥意願低,可他們的補償效應卻少得多。
3類運動“專治”脂肪
儘管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運動在減肥這件事上效果有限,但堅持長期運動的好處遠不止減輕體重那麼簡單。
提升心肺功能、增強認知功能、調整新陳代謝……全身骨關節力量也能在運動中變強。
在身體一次次努力“維持體重”時,可以試試以下3項綜合運動應對脂肪。
有氧運動
美國心臟學會發表的“肥胖與心血管病科學宣告”表示,有規律地進行有氧運動是減少脂肪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有氧運動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時間應達到30分鐘,且不能少於3~4個月的時間。
建議進行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最大心率(220-年齡)大概為140~150/分鐘。
一般來說,運動相同的時間,跳繩、游泳消耗熱量較多,籃球、足球、羽毛球次之,騎車、跑步、走路更少一點。
另外,可將運動融入生活,如走路上下班,逛街多轉幾圈,週末多做戶外運動等。
高強度間歇訓練
把高強度運動、低強度放鬆和休息結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透過高強度的運動,使肌肉被調動起來,然後在低強度的休息放鬆時,仍維持較高動力進行燃脂。
這種運動形式靈活不枯燥,且透過不斷改變運動形式,對身體刺激小,讓人體處於一個較穩定、舒適的運動狀態,從而提高燃脂速率。
負重訓練
透過刺激肌肉,增加肌肉力量,進一步提高肌肉質量。而肌肉增多可在運動時增大能量消耗,也會提高基礎代謝率,運動後進一步加強對脂肪的燃燒。
另外,勤做伸展運動,有助加強運動中的燃脂能力,還能避免肌肉拉傷。
開啟體重分期管理模式
人體就像一輛載重卡車,不同廠家、型號的核載不同。體重超標的危害就像卡車超載一樣,超重越多,損害越嚴重,使用期限也就越短。
例如,當核載5噸的卡車超載3~5噸時,看似仍然能正常行駛,實際上已經損害極大;如果超載10噸,卡車可能隨時面臨報廢的風險。
科學預防和控制肥胖,可參考以下體重分期管理模式。
對於超重和肥胖的標準,各國稍有差別。我國BMI正常範圍為18.5~23.9,超重為24~27.9,肥胖為超過28。
計算方法: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0期
超重,不伴有相關疾病或其前期(如高尿酸血癥、糖尿病前期、高血脂、脂肪肝)。
超重就是健康警戒線,需要及時進行生活方式干預,例如改掉大吃大喝、總吃宵夜、吃得太油太鹹等習慣,同時增加運動量。
1期
超重,伴有相關疾病前期;或肥胖,沒有或伴有相關疾病前期。
這一階段需要專業醫生介入,開具運動處方、制訂飲食計劃等,患者需要嚴格執行生活方式干預。
2期
超重或肥胖,伴有相關輕中度疾病。
這一階段除了要治療疾病,嚴格執行生活方式干預,還需要科學減重,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減肥藥物,或進行小型減肥手術。
3期
肥胖,伴有相關重度疾病。
這一階段會嚴重威脅健康或壽命,如果在嚴格執行生活方式干預和減肥藥物治療的基礎上,3~6個月體重仍未改善,可能需要減肥手術。
提醒大家:在運動之餘,還要控制油脂攝入,少吃“藏油”多的食物,限制每日新增糖的攝入,同時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類、全穀類及堅果的食用量。▲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