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中國位於國土最南方的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與印度洋和太平洋相連,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戰略意義極為突出。因海洋利益而產生的圍繞南海主權的爭端,與中美戰略博弈的大背景交織在一起,使得未來的南海局勢將變得空前複雜。
自上世紀末以來,東南亞某些國家開始非法佔據我南海島礁,美國也經常在這片海域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活動。
為了有效維護我國的領土完整與合法權益,近十餘年來我國一直在著手修擴建一部分島礁,使其具備一定的攻防能力。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永暑島、美濟島與渚碧島了。
永暑島是三座島嶼中面積最小的,擴建後的面積為2.8平方公里,擁有一條規格為3160×55米的跑道,可以起降包括運20在內的我國所有型號的飛機。該島建有4座由六邊形建築組成的點防空武器陣地,可能部署有“陸盾2000”系統這樣的近程防禦系統。
美濟島是我國南沙群島中陸地面積最大的島嶼,礁盤面積達到了56.5平方公里。美濟島上的機場跑道、油庫、機庫和港口碼頭一應俱全。其中跑道的規格為3100×55米,跑道北部有戰鬥機機庫2座,可分別停放8架和16架戰鬥機。
島周圍部署有點防空武器系統4座,還建有“紅旗”-9防空導彈發射掩體,戰時能夠對導彈發射車提供一定的防護。擴建後的渚碧島面積約4.3平方公里,擁有一條規格為3250×55米的跑道。
目前,渚碧島上的設施包括地下儲備庫、地面機庫、導彈掩體、雷達通訊設施等,並建有小型機庫20座,大型機庫4座,部署有多個防空陣地,用於保衛島礁設施。
對於中國來說,南海涉及到主權與實際利益問題,一旦南海全部由中國實際控制,則能夠在地區事務上做到遊刃有餘,真正實現拒敵於千里之外。
中國在南海修建的這些“永不沉沒的航母”,不僅可以為守島官兵提供較為舒適的生活環境,還能為海軍航空兵提供前沿機場,提升快速反應能力。如今,美濟島、渚碧島和永暑島已成互相拱衛的三角之勢,在緊急情況下可彼此支援,相互照應。
不過,中國修擴建南海島礁的舉動已被美國視為介入南海局勢的藉口。“美軍計劃動用MQ-9無人機襲擊中國南海有關島礁”的報道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國內大肆擴散。
種種跡象表明,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南海地區必將危機四伏,險象環生,而一旦中美兩國關係發生不可逆轉的重大變化,美軍完全有鋌而走險的可能。
南海衝突一旦爆發,發生以奪取和控制南海島礁為目的的兩棲作戰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能排除強敵對我方島礁進行精確打擊的可能性。美軍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國奪取南海地區的絕對控制權。
那麼,如果美方真的想在南海興風作浪,會動用哪些具體手段呢?
在2020年底美國《空軍》雜誌的一張照片中,美軍制服臂章上赫然印有中國地圖形狀的紅色剪影與美製MQ-9“死神”無人機的圖案。有專家指出,這張照片預示著美軍極有可能利用無人機對我南海島礁發動突然襲擊。
MQ-9“死神”無人機是美國空軍現役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可攜帶230公斤的GBU-12“寶石路II”鐳射制導炸彈、GBU-39小直徑炸彈、GBU-38“傑達姆”(JDAM)聯合制導攻擊武器,以及“地獄火”反坦克導彈。
雖然從效能方面講,“死神”在全球同類無人機中堪稱佼佼者, 但拿這樣一款“低慢小”執行對島攻擊任務,美方顯然還是有些異想天開了。要知道,中國不是阿富汗,也不是敘利亞。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南海島礁上不僅部署有一定數量的防空武器與作戰飛機,平時還會有海軍與海警的艦船定期巡邏。像“死神”這種速度慢,又不隱身的飛行器,想要突破層層阻攔,大搖大擺地接近南海島礁是十分困難的。
那麼,既然使用無人機這條路行不通,還有其它更為有效的攻擊方式嗎?從武器作戰效能角度考量,美軍想要有一定把握的攻擊中方島礁,並徹底摧毀其上的設施,還是要祭出隱形戰機+攻擊性核潛艇這對頂配組合。
在戰機方面,美軍可以使用的型號主要有B-2“幽靈”隱形轟炸機與F-35“閃電Ⅱ”聯合攻擊戰鬥機。B-2是全球首款服役,並投入實戰的隱形轟炸機。該機採用了飛翼式氣動佈局,機身上塗上一種特殊的吸波材料,隱身效能極佳。
長21米,翼展52.4米的B-2載彈量可達22.6噸,在加滿油的情況下,航程為1.2萬公里,透過加油機中途加油,航程更是可達1.8萬公里。
B-2的武器配置十分靈活,常規武器通常有AGM-129巡航導彈、MK82或MK84炸彈、CBU-87集束炸彈、GBU-28“寶石路”鐳射制導炸彈、AGM-158聯合空對面防區外導彈”(JASSM)等。
為了對付經過加固的地下工事,該機還可攜帶全重13.6噸,長度超過6米,能夠穿透60米混凝土的巨型鑽地彈MOP。
除了B-2外,美軍的F-35也十分適合執行此類任務。雖然在航程與載彈量上無法與B-2匹敵,但該機裝備數量龐大,使用更為靈活,同時也具備了極強的突防能力與相當強悍的自衛能力。
一旦該機出現在南海空域對我方島礁實施威懾,恐怕目前駐島的殲10等戰機很難招架,必須讓更為先進的殲20前出方能與之對抗。
除了飛機外,美國海軍的攻擊性核潛艇對南海島礁也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無論是相對老舊的“洛杉磯”級核潛艇,還是新銳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都具備了極強的對陸攻擊能力,且隱蔽性極強。
尤其是後者可攜帶高達40枚“戰斧”巡航導彈,一旦抵近南海對中方島礁實施突然襲擊,給中方留下的預警時間將非常短暫。而中國海軍目前最大的軟肋之一恰恰就是反潛,面對“弗吉尼亞”級這種全球最為頂尖的攻擊性核潛艇,目前解放軍的反潛能力恐怕還有所不足。
那麼,面對強敵的威脅,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了嗎?
長期以來,解放軍在某些主戰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已經生成了一套非對稱對抗機制。而在這其中,彈道導彈就是典型的代表。既然B-2或F-35飛過來我們很難去有效探測和攔截,那麼直接把你老巢打掉不就徹底解決問題了?
目前中國具備對關島以及美國航母編隊實施有效打擊的彈道導彈主要有東風-21/21D與東風-26。
拿更為先進的東風-26來說。該導彈集遠射程(有效射程為3000至4000公里)、高突防和精確打擊能力於一身,核常兼備,還具有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無論是對靜止不動的關島,還是對移動的美國航母都具備了強大的威懾力。
從曝光的東風-26彈道導彈圖片看,該彈彈頭裝有小翼,可見有一定的變軌能力,如果再結合末端7馬赫的高速,讓裝備“薩德”和“標準3”防空系統的強敵很難實施有效攔截。“關島快遞”的名號可謂是實至名歸。
除了彈道導彈外,中國空軍也做好了打擊敵水面艦艇的準備。
多年之前,反艦還基本是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專屬工作,不過此後沿海地區的空軍戰機都經過了升級改進,具備了一定的反艦能力,一旦情況危急,可以與海軍航空兵一起擔負起保衛祖國海疆的重任。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前不久發表的文章聲稱,今年初1月23日,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後,解放軍空軍立刻派出了一支包括8架轟-6K轟炸機、4架殲-16戰鬥機以及1架運-8反潛\電子戰飛機在內的機群進行“迎接”。
在這支編隊中,殲-16主要負責護航,並可攜帶“鷹擊”-62等反艦導彈執行對海打擊任務;運-8反潛\電子戰飛機負責反潛,電子干擾與情報收集;
該機群的主角轟-6K單機可攜帶四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如果加上4架殲-16攜帶的反艦導彈,該機群一次性可投放近50枚反艦導彈,這是任何一支航母編隊都難以抵擋的。
當然,在對付水下威脅時,中國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辦法,我們只能寄希望解放軍新一代攻擊性核潛艇能早日批次服役,反潛能力在短期內能有較大的提升。
近年來,美、日等國一直在對中國擴建南海島礁指指點點。其實,歷史上最早在島礁上建設機場的並非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從上個世紀開始就已經在各自實際控制的島礁上建設機場了。
中國擴建島礁其實是對越南、菲律賓等國填海造地的必然反應與合理應對措施。目前,我國的南海島礁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關島等類似基地相比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位於西太平洋最南端的美軍關島基地佔地面積138平方公里左右,部署有戰略轟炸機、“全球鷹”無人機、“俄亥俄”級核潛艇、“薩德”反導系統等先進武器,以及大型油庫、彈藥庫等後勤保障設施。
而反觀我國南海諸島嶼,卻存在著面積過小,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比如由於受面積所限,大部分島礁只能建造一條跑道,供戰鬥機使用的簡易掩體無法抵擋制導炸彈的直接攻擊,一旦開戰生存能力十分堪憂。
此外,由於人工島地形平坦,面積狹小,人員、武器、裝置與物資很難及時分散隱蔽。而較低的海拔也導致了地下水位較高,人員及物資無法儲存於地下。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軍隊必須抓緊寶貴的時間,呼叫一切資源打造一套適合南海具體情況的一體化作戰體系。我們須將各種岸基作戰平臺,海上作戰平臺、水下作戰平臺、兩棲突擊兵力、反滲透特種作戰兵力整合在一起,打破軍種與兵種的隔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亞洲研究員邁克爾·羅伯特·奧斯林在2020年出版的一部名為《亞洲新地緣政治:重塑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探討》書中對中、美兩國在南海發生衝突進行了大膽的假設。
他將兩國爆發戰爭的時間設定在了2025年,衝突地點為中國與菲律賓存在爭議的海域。由此可見,美國國內對中美南海衝突早有心理準備。對此中國方面必須做好各種預案以防不測。
畢竟,“善戰方能止戰”,面對強敵的挑釁,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實力,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南海問題有其複雜的成因。雖然目前的中美關係已基本降至冰點,但雙方依然在竭力保持克制,儘可能避免軍事衝突的發生。
不過,國際局勢風雲變幻,隨著中美摩擦日益頻繁,各個層面的矛盾不斷激化,如果哪天美方真的頭腦一熱邁出了錯誤的一步,那麼中國也將毫不遲疑的進行對等反擊,屆時關島等地的美軍基地必將難逃覆滅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