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對於那些生活在我們周圍默默守護著我們的人來說,他們或許並沒有那麼的引人注目,但是,卻不可或缺。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叫做郝志全,是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八路軍戰士,如今已經90多歲高齡的他,遇到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由於早年的參軍檔案丟失,他無法和其他人一樣享受到國家政策的優待,只好竭盡全力向媒體和社會大眾進行求助和證明。
事情還得從郝志全90歲那年開始說起,抗日戰爭結束後,郝志全回到了山西老家,看著老家破敗的樣子,郝志全立志揹負起戰死沙場戰友的遺志,決心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好家鄉。重新開始新生活的郝志全,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建設浪潮之中。他建房子,種田地,積極響應國家初期的政策號召。
漸漸適應了家鄉穩定生活的他,經常感慨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和村裡經歷最為傳奇的人物,在和後輩的交流中,他非常自豪談論他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時期的戰鬥經歷,每每談論這些,他的眼裡總是閃爍著淚光。對於一名無數次從戰火硝煙和屍體堆裡爬出來的人來說,曾經那些崢嶸歲月,早已經深深印在了腦海中揮之不去。
每次提及他的戰鬥經歷,尤其是在和日寇作戰時期,他顯得異常激動。在郝志全很小的時候,日寇掃蕩了他所在的山西老家,目睹了日寇暴行的他,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暗自下定決心要與日寇戰鬥到底。雖然當時他表達將參軍的強烈意願,然而八路軍有規定,像他這樣的年齡太小不符合要求,所以將其退回,在經歷了數年的等待後,16歲那年郝志全終於到底了可以入伍的年齡。於是,他毫不猶豫再次遞交了參軍的申請。
這一次,山西的八路軍也不再說什麼,同意了他的請求。入伍後,郝志全被分配到129師385旅開始了生涯,劉伯承的129師也算得上八路軍中的“鋼鐵之師”,郝志全憑藉極高的戰鬥熱情多次立下戰功,他也很快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只不過,第二年日本人就宣佈無條件投降。對於在129師劉伯承麾下作戰的這段經歷,郝志全充滿了自豪和喜悅。
趕跑了日寇後,有一次一名記者來到郝志全所在的部隊進行專題採訪,並留下了一張郝志全與營長的照片,正是這張照片,在以後的日子裡幫助郝志全發揮了不小的用處。從山溝溝裡走出來的郝志全一直把這張照片帶在身上,用他的話來說,這張照片意義重大,甚至比他的生命還重要。
不過,外敵雖然被打跑,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卻在背地裡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狼狽為奸,暗中勾結隨時準備對共產黨發起攻擊。
果然,不久之後,國共之間就因為國家利益的問題轉而從戰友變成敵人,蔣介石不顧民族利益悍然發動戰爭,再一次把中國推向了地獄。而奮起反擊的解放軍部隊,自然不可能讓其陰謀得逞。
解放戰爭爆發後,當時身處晉冀魯豫軍區的郝志全跟隨部隊的指示開拔,面對當地囂張跋扈的國民黨軍隊,郝志全和他所在的部隊在山西長治地區與其惡戰一場。
由於此前已經從其他途徑得知了國共雙方領導人正在為重慶談判做準備,所以,為了獲取更多的政治籌碼,這一仗,郝志全所在的部隊幾乎人人都是以一敵百的存在。此戰結束後,盤踞在山西的國民黨閻錫山部損失了11個師的兵力,不得不退守太原。
郝志全在這一仗的表現非常出色,之後,他又跟隨部隊轉戰多處,四年的內戰生活中他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編和擴大,到了1949年太原戰役前夕,郝志全和他的部隊再次踏上了家鄉的熱土,在太原之戰中,郝志全被任命為爆破組組長,他的任務是組織人手炸掉城牆,為部隊的後續挺近提供基礎。
臨危受命的郝志全在進行了簡單的準備後就投入到戰鬥之中,他冒著槍林彈雨好不容易抵達太原城牆下時,卻驚訝地發現在他的頭上居然有數十名日本人......這是怎麼回事?日本人不是早就戰敗了嗎,其實,這些日本人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鬼子”,他們是閻錫山僱傭而來的,當年日本人投降後仍然有很多人被留在了中國,這些雙手沾滿了中國人鮮血的日寇連人帶槍被國民黨私底下雪藏了起來。不曾想,在太原被郝志全遇到了,因為根據情報,這裡本來是沒有敵人的。
不過事已至此,也沒有回頭路,郝志全和他的戰友們就這樣在太原堅固的城牆下與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兩邊起初企圖以對射的方式殺傷對方,子彈打完後,又展開了極為血腥的白刃戰。最後,郝志全和他的戰友們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才在太原的城牆下留下了一道口子。在這場小規模的戰鬥中,他的連長不幸陣亡,而郝志全本人也身負重傷。
太原戰役持續了半年之久,如果沒有郝志全和數千萬戰士前赴後繼衝鋒在前,太原之戰可能還要持續更久,在得知了郝志全的英勇事蹟後,徐向前司令還親自來到醫院對他進行了慰問和表揚。
此戰太原的失守,意味著閻錫山苦心經營的山西已經不再屬於他。而那些和他交過手的日本僱傭兵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僥倖活下來的人被遣返回日本,由於不能被當做戰俘對待,所以,這些人的生活得不到任何保障。
解放戰爭勝利後,郝志全又在部隊裡待了一年,一直到朝鮮戰爭爆發後,他接到了護送志願軍部隊渡江的命令,雖然沒有直接參加那場針對美帝國主義的慘烈戰爭,但是,郝志全也見證了戰友們的犧牲和勝利。之後,他從軍隊退役回到了家鄉,開始了和平生活。
不久之後,郝志全在老家有了自己的家庭,本來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挺充實的,直到上世紀當地政府決定建立紅色展廳和教育基地後,事情才發生了改變,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郝志全的上司郝三成。
遺憾的是,當地政府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郝三成的照片,情急之時他們想到了郝志全,經過了三次走訪和協商後,郝志全終於同意將當年自己和營長的合影提供給博物館永久儲存。
再後來,國家經濟有了極大發展後,國家制定了政策要提高戰鬥英雄們的待遇,由於檔案缺失,郝志全並沒有獲得相應的補償,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的身份一直得不到當地的官方認可。
郝志全的困難被民間愛心組織和媒體知曉後,人們紛紛來到他的家裡進行拜訪和報道,希望能夠透過這種方式引起全社會對郝志全老人的重視,面對這些稚嫩的晚輩們,郝志全老人不勝其煩地對他們訴說自己曾經一次又一次的戰鬥經歷,從紅軍到八路軍,從八路軍到新四軍,從新四軍到解放軍最後到志願軍......
郝志全的經歷幾乎可以用傳奇來形容,面對媒體的拜訪,淳樸的老人安詳地坐在老舊的凳子上說到:
當地政府希望我能夠出示原始檔案證明自己的身份,其實,享受不享受祖國的優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要把我的經歷和生涯告訴其他人,我也曾是當過兵的人!
由於年代久遠,曾經的博物館又遭遇大火,郝志全的身份遲遲得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隨著年齡的增長,郝志全慢慢地也就失去了種田的能力,他的身體已經無法承受體力活,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老人的兒子先他一步離開了人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降臨到這位命途多舛的老人身上,也讓人們感慨蒼天不公。
此後,經過多方努力,郝志全和郝三成的身份終於得到了認證,當地政府也是竭盡所能提供給老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幫助,而後,人們終於找到了當年郝志全和營長的合影,郝志全興奮不已地當著媒體的面講述著他和照片裡營長以及幾個警衛員的歷史,並指著一個年輕人說:“這就是我!”。
此時,雖然從那張黑白照片已經很難分辨出年輕時的郝志全,但是,通過當地博物館和政府工作人員對二者臉型的對比,還是可以證明的。
事情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郝志全和他的戰友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其實,老人家要得很簡單,他所看重的並非物質層面的獎勵,他只希望他和那些戰死沙場的戰友們能夠有一個好的歸宿。歷史是一位公正的執法官,他不會放棄像郝志全、郝三成這樣的英雄,史料會承認他們的身份,國家會還給他們清白,在山西這片古老而神聖的土地上,我們仍能在博物館的簡介上,看到郝志全和他那張被儲存了半個多世紀之久的合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