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經秦皇島到瀋陽,必在寧遠古城(也叫興城古城)停上半天,看寧遠古城成了必打卡行程。
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今江陵縣城)和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
寧遠古城也是唯一一座方形衛城,城牆高8.8米,周長3200米,城牆設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城內正中有一座鐘鼓樓。城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城牆四角仍築有炮臺,用來架設紅夷大炮,城內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蹟。
寧遠古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626年和1627年,明朝守將袁崇煥在寧遠古城,先後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取得了“寧遠大捷"。此時,寧遠古城是明朝最後的輝煌,也是清朝雪恥的起點。1630年,崇禎皇帝錯殺愛國名將袁崇煥,標誌著大明王朝即將滅亡。
祖大壽做為袁崇煥的部將,也曾為大明朝立下汗馬功勞。在他與皇太極最後一場戰役中,祖大壽被困,糧草中斷,戰馬吃光,因為城中既有軍隊也有百姓,所以很快糧草中斷,祖大壽堅持不下去,投降了皇太極。
祖大壽加入到清軍之後,活了14年,沒有替滿清打過一場戰役,也許他是真的不想投降,可是袁崇煥之死、崇禎之昏庸,投降是他最無奈的選擇。祖大壽死於北京,期間沒有回過行程老家。
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和姑夫。吳三桂的繼母是祖大壽的妹妹,祖大壽的夫人是吳三桂的親姑姑。吳三桂及其父親均是袁崇煥的得力部下。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大明王朝隨即滅亡。
每次到古城,不禁回憶這段歷史,看到祖大壽家的兩個石坊,不由的感嘆那個時代,如果當初,袁崇煥守住了寧遠,崇禎皇帝給與優厚獎勵,對其信任有加,怎會有其部下祖大壽、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投降之事,也許大明王朝也不會輕易滅亡。
基於袁崇煥之死,以及祖大壽並未幫助滿清和大明正面交鋒,我對祖大壽也就沒有更深的仇視,每次路過寧遠古城,都會看看古城現狀,繞城牆走一走,看看鐘樓和石坊。
在古城,通常從東門或南門進出,我習慣的遊覽順序為:從南門(延輝門)進入——周家住宅——從南門登城牆——沿城牆向東走——魁星樓——從東門(春和門)下城牆——走東街(春和街)——鐘鼓樓——明代一條街——祖氏石坊——逛文廟)——返回明代一條街——回到南門
周家住宅建於民國年間,原主人叫周永吉,是古城內富庶大戶。周家住宅的建築結構為出梁抱柱,清磚所砌,是現今儲存完好的具有遼西傳統特色的囤頂民宅四合院。
魁星樓位於興城古城東南角臺處。現今這座“魁星樓”是文物部門徵集原實物照片重新修建的。原“魁星樓”始建於明代,道光十三年毀於一場大火,道光二十七年重修,民國十三年再修,1948年毀於戰火。
興城鐘鼓樓最早建明景泰五年,崇禎十五年拆除。清乾隆四十二年在原址重新修建,現鼓樓有興城出土的“紅山文化”時期以及春秋時期的珍貴文物。站在鐘鼓樓上,整個古城盡收眼底。古城的魅力不在城內商業化的店鋪,也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古城的兩座石坊在我心裡就是古城的靈魂,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前行。
祖氏石坊共有兩座,分別市祖大壽和其堂弟祖大樂的。祖大壽是崇禎在殺了袁崇煥之後,為了安撫祖大壽,默許祖大壽自立的旌功坊。1969年石坊因有倒塌危驗拆除,後又修復重建。兩座石坊刻字全部為陽文。無論從書法角度還是從考古角度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每到正月十五夜晚,當地人會在石獅子旁,以求摸到獅子的哪一部位,自己身體中的那部位的疾病就會痊癒。我每次去了也會摸一摸石獅子。
文廟建於明宣德五年,目前是東北三省最古老的、遼寧省境內最大的一座文廟。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去古城的交通很方便,坐火車到行程火車站,換乘1路、2路、3路、12路公交車,坐3站,古城南關站下車,步行400米,即到古城景區。自駕車,直接導航古城南門或東門即可。
古城免門票,自由出入,只有登城牆、逛文廟等單獨收費,根據個人時間選擇通票或個別景點門票。
古城內吃住也都很方便,古城近海,海鮮比較多,海鮮燒烤比較多,價格相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