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國家,其製造業現在發展到了哪一個水平?現在的中國與之相比究竟孰強孰劣呢?國內很少看到客觀的報道,但是很多國人只要一提起日本便會冠以其“小日本”的蔑稱。作為一個比較瞭解日本的“老留學生”認為:即使我國現階段綜合國力較過去有了大幅提升,但如果對日本這個國家存在任何輕視,都會是極度不智的,很容易犯戰略性錯誤,任何人都不應該輕視日本。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慎重和反省,為何在很多領域時至今日仍與日本有如此大的差距。
日本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也要看跟誰比,和它身邊的中俄兩個大國相比,日本的國土面積確實相對較小,但是還是遠大於一些歐洲發達國家。而日本海岸線更是長達33899公里,領海面積31萬平方公里,不僅漁業發達,在農產品領域也有諸多領先。
最厲害的是日本的精工製造業是與德國不分伯仲。在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比比皆是,一些著名的國際企業進行的戰略規劃更是以50年為單位的,非常有前瞻性。回顧我們國內的企業,至少現階段真正能做到15年-30年規劃的民營企業究竟有多少?甚至通常5年不倒就算好企業了。中國也是一個製造業大國,但絕非製造業強國。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中國很多企業家都想賺快錢?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
這讓我想起90年代初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學校安排去參觀日本的某個大型工廠。進去一看,接近上千平米的生產車間,只有兩名員工在操控,可見在日本的工業自動化和精益化管理上,日本比我們至少早走了30年,要說其中的原因,不僅是工業化程序早這麼簡單,日本人做任何事情的態度是其中的主因。日本人總是低著頭做事情,從來沒想到過要去總結經驗去邀功。這也是“中國製造”和“日本製造”的一個差別。
通常中國的企業有了小發明、小創造以後一定要邀功。為什麼呢?邀功後通常可以得到許多好處,像政策的傾斜、資金的傾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五一勞動獎章等。但是,日本任何一家企業,你有了重大的發明、成果或創新,多數都是悶聲不響的,因為沒人會表彰你。也很少會有來自政府或機構的政策傾斜,但是如果先喊出了目標沒有達成,反而會成為行業的笑柄,有損企業的聲譽。
現如今,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5萬家,中國據說只有5家,為什麼3.5萬家百年企業可以在日本存續下來?道理很簡單,就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不盲目地擴大投資。做好本業是日本企業長久的秘密。那麼,除了做好本業以外日本企業通常在產業轉型上都非常具有前瞻性,這樣不僅能讓企業不斷髮展,還能實現高存活度。
NEC
像日本有一家電氣公司叫NEC,我們叫它“日本電氣公司”。 80年代,中國的四通印表機進入到電子打字的這項技術,就是NEC公司提供的。NEC是日本第一臺電腦的生產廠商、第一顆人造衛星製造公司。可在 2011年,家家戶戶還在購買電腦的時候,NEC公司突然決定拋棄電腦事業,這震驚了日本社會,因為NEC公司是日本電腦的鼻祖。
隨後中國的聯想集團,也就是現在網路上被廣受質疑自始至終走“貿工技”路線的聯想買下了NEC公司的電腦事業。現在還是一個不思進取的組裝廠,並沒有在技術上取得什麼長足發展,而近幾年電腦已經進入夕陽產業,當時NEC拋棄電腦產業的時候,倒真是賣了一個好價錢。後來索尼公司、東芝公司、富士通公司也要把電腦產業出賣的時候,就沒有人接盤了。NEC拋售電腦,這就是日本製造產業的先見性,NEC公司老早就認識到,傳統的電腦最終是要被淘汰的!
而聯想買了NEC電腦產業後,利潤及業績變得越來越不好,好端端的一家中科院轉型的國企,現在卻以金融小貸做為主營收業務。這時NEC公司已經興起了產業的轉型革命,拋棄了電腦產業以後,NEC並沒有扔掉自己的半導體技術,而是繼續研發尖端的半導體技術,現在日本大部分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系統就是NEC公司研發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產業的革命並不是政府引導的,而是企業的一種自我革命,是一種自我創新。
白色家電
而索尼公司把電腦產業賣掉,卻改做內件了,它的感測器已經佔到全球份額的70%。東芝公司把白色家電扔給了中國的美的,把電視機扔給我們青島的海信。而中國媒體還在鼓吹輿論,覺得我們中國把日本最牛的產業買下來了,日本製造業垮掉了。大家想一想,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在看電視?而手機在慢慢取代電腦也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而日本人早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提前他們把它扔掉了。很早日本就認為包括電視機在內的白色家電已經是一個產業包袱,或者說是產業垃圾,中韓等一些國家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沒有必要再維持這一產業。把這個垃圾產業扔掉,他們是輕裝上陣,再去開拓新的產業。這是日本電子產業的新的發展理念。
行動通訊
還有千萬不要因為日本人經常低頭鞠躬,做什麼都非常謙恭,就覺得可以小瞧日本,這其實只是表象。像日本行動通訊品牌東芝、富士通、松下、夏普把手機都扔掉了。現在日本還有索尼公司在生產一部分手機,一年大概也就500萬臺。還有一個京瓷公司,他們自己還在生產一部分手機,因為他們有au行動通訊公司,但是大部分都是國內使用的。大家想想他們把手機扔掉以後,技術怎麼辦呢?結果它們在手機的零部件上發力,並把產業做大,大多賣給中國,利潤比自己做手機還好。而華為手機這幾年發展得很快,你們要知道華為手機基本上是在日本研發的,而任正非先生倒也很聰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產線買下來,而是把人家的頭腦買下來。日本這麼多公司,把手機扔掉以後,有這麼多手機研發人才,把他們高薪僱傭起來,在橫濱設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機工程師,幫華為研發智慧手機。
同時,日本這些公司的手機零部件也提供給華為、OPPO和小米。華為手機研發得這麼好還是因為日本人研發和日本技術。所以OPPO也在學,也在日本設立了研究所。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日本把手機產業扔掉了,但把手機零部件賣給中國後,獲得的利潤仍然很高。
富士通
還有像富士通轉型後現在在構建物聯網,同時構建一個宇宙的監測系統。因為日本現在進入到汽車全自動駕駛時代,它的訊號不能出現斜折線,必須是直線。也就是每時每刻在日本的上空必須有兩顆衛星,這樣才能做到它的訊號與汽車精準同步,不至於讓全自動駕駛汽車出現1秒鐘的滯後,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這個系統是富士通公司在研發的。
佳能
佳能品牌在中國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以光學產品做為主業,但是因為高畫質鏡頭的手機的普及,特別是照相機產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佳能也開始轉型,佳能現在正參與研發小型火箭。因為大型火箭的投入太大,佳能成立了一家公司,拿了50%的股權,聚合了一些日本主要的電子與軍工企業,在研發小型火箭發射商業衛星,還把東芝的醫療裝置公司買下,開始投身醫療產業。
富士膠捲
而日本轉型最成功的一家企業是富士膠捲。我們年輕的時候拍照片只有兩種膠捲,一個是柯達,一個是富士膠捲。現在柯達死掉了,富士膠捲卻還活著。為什麼呢?富士膠捲把它做膠片的技術提煉出來,用於生產化妝品。同時還在研發新藥。也就是說,富士膠捲從一家面臨產業淘汰的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沒有像柯達那樣死掉。
清潔能源
中國現在正拼命發展電動汽車,日本已經意識到電動汽車的電池存在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容易老化,就像手機電池,以及階段性充電困難。第二個問題是電池處理過程會產生很大的汙染,豐田汽車公司從1992年開始研發氫能源技術,現在這個氫能源汽車已經銷售了6000輛,年產量已達3000輛。該汽車的特點是充氣3分鐘,可以開650公里,大體跟充汽油一樣便捷,而且價格比汽油便宜,如今中國現在也在開始研究氫能源的未來發展方向。豐田汽車公司不僅僅是把氫能源裝在汽車上,更把它開發成移動電源。例如,當地震、海嘯、颱風發生以後出現停電,這輛汽車的氫能源可以接上家裡的電源,保證一戶家庭一個星期的正常電力供應。還可以把氫能源反應裝置搬到大樓裡,可以供給這個大樓所有的電力所需。
Softbank(日本軟銀集團)
日本政府現在宣佈要進入氫能源社會,家家戶戶只需要安裝小小的氫能源反應裝置,就不再需要電力公司提供電網供電,氫能源反應裝置排放出來的是清水,對環境沒有汙染。氫能源可以作為未來最清潔的能源,也是取之不盡的,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宣佈完全開放這一技術,來造福人類。
而大家近來關注的熱點是Softbank和豐田汽車公司正在做的一件事。Softbank這幾年正在佈局,並悄悄地將全世界主要的AI技術公司,以出資或者收購的手段納入自己的旗下。現在的Softbank是全世界擁有AI技術最多的一家公司。
那麼Softbank控制了這些技術想幹什麼呢?他們打造的這輛汽車是今年在美國家電展上展出的豐田概念車。這輛汽車其實是一個移動平臺,取名叫“E-調色盤”,你想把它打扮成什麼角色都行。按照豐田社長的說法,買汽車的時候不是消費,是買了以後才消費,這輛車是全自動駕駛汽車。當早上上班的時候,可以透過網路預約,車自動開到你家門口,把你載到上班的地方。過了上班高峰後,車會自動開到物流公司的倉庫裡去做商品配送。然後,中午去辦公區賣盒飯。到了下午,再去送貨。傍晚時分還透過網約系統,再把大家一個個的接上送回家。夜半時分,它還可以裝上啤酒、各種小吃,開到熱鬧的街頭,成為一家移動商鋪。這不是一個夢想,它將於2022年全部公開上市。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很嚴重,如何真正地幫助這些老人呢?Softbank與豐田汽車公司的構想是,當農村的老年人生病了,而子女又不在身邊怎麼辦?可以委派一輛全自動駕駛的“調色盤”去接上她,在車上有可以量體溫和血壓的自動裝置,還可以透過遠端問診,基本資料報給醫生以後,到了醫院,該吃藥的就吃藥,該手術的就手術,把基本問題解決在移動過程中。
Softbank和豐田公司,第一不缺錢,第二不缺技術,第三更不缺智慧,兩家企業巨頭已開始打造世界上第一個AI社群。這就是日本的科技實力,而這一科技實力在於它的前瞻性,以及為了實現這一前瞻性所默默實施的周全的技術儲備。
而馬雲先生把應用研究做得很好,一個技術拿來以後,做成了一家大電商,馬化騰先生做得更好,一個QQ、微信、把社交資訊平臺打造成極致,不僅有電商還有金融投資平臺,還打造出世界第一的網路遊戲產業帝國,我們將科技演變成各種大資料,用來分析消費者類別和心理,這是一門心思向錢看,而高階製造業和基礎科學的研究並沒有長足進步。
而日本人覺得技術應用雖然很重要,但基礎研究更重要。 日本的科研經費的55%用於基礎研究。正因為有紮實的基礎研究,才會有諾貝爾獎的大量產生,新科技成果的不斷湧出。你說中國哪一家民營企業願意花幾十多年的時間去研究一項技術?幾乎很少有做到的。日本做到了,他們有這個耐心,也願意花這份錢。
中國製造業現在仍過度依賴社會資本,而不是自有資本和銀行資本。自有資本需要長時間資金積累,普通成長型企業很難做到,多數依賴國家扶持,銀行資本更涉及國家金融制度等政策因素,而社會資本的眼睛盯著的是,投下去以後,什麼時候能夠把這家企業做上市,我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是多少?如何去“輪企業”,經過A輪、B輪、C輪的投資結束後,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但估值往往已經達到了幾十上百億美元,於是包裝上市,大家分錢。
社會資本投資現在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助推企業在初期飛速的發展,但同時也是一根上吊繩,你做不到他的期望值,資金輸血斷掉你就死掉了,即使你上市以後,風投要收回成本也會把資金抽走,你也很難辦,就像火箭發射太空,上去以後,還沒進入軌道,推動力沒了。這也是許多創新企業上市後業績持續惡化,股東不斷減持套現,原因就在這裡。大家玩的是錢,而不是真正做實業。
日本怎麼做?多數的日本企業經歷了長期積累,自有資金充足,企業中有一句經營行話叫“安全駕駛”,企業一定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的積累,這樣的話,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什麼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崩潰都可以支撐個幾年。日本銀行協會調查了中小企業,問他們要不要銀行貸款?70%的中小企業告訴銀行一句話,我們不需要你的貸款。日本的商業貸款的利率是1.5%,即使這麼低的利率大家還不要,說明日本企業真的有錢,而且還沒有太多的野心!
所以我們必須看到,日本企業這幾年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走上坡路,而且始終是默默地往前走。我覺得日本企業這種沉穩、恆久的發展模式應該成為中國企業參考的範本,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萬萬不可輕視日本,我們也沒有達到輕視日本的資本和高度,自信心盲目膨脹只會在經濟及政治上更加被動,差距不僅不會縮小隻能是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