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季度央行都會做一個調查,居民對下一個季度房價的看漲看跌情況,以及購房意願情況。一般都是在一個季度結束後的10-20天出,不過這一次破天荒出得非常早,趕在了四季度結束最後一天就出來了。
2021年12月31日,央行官網釋出《2021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16.8%的居民預期“上漲”,56.7%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5.2%的居民預期“下降”,11.3%的居民“看不準”。
大家都知道,央行調查是在大量樣本基礎上得出的資料,我們不能盲目輕信,但可以作為指導大家購房的一個依據。此次調查到底會釋放什麼樣的訊號呢?跟以往的資料結果又有哪些不同呢?
單純從上邊得出的資料結論是無法判斷市場的變化的,必須有參照物才能感受到變化,不能孤立只看一次調查的資料。所以,我們也要把以前的資料拿出來對比,樓市變化趨勢一目瞭然。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2021年四個季度分別對下一個季度的資料統計。
一季度對於二季度房價的預期中顯示,25.2%居民認為“上漲”,52.0%認為“基本不變”,10.9%認為“下降”,11.9%認為“看不準”。
二季度對於三季度房價的預期中顯示,25.5%居民認為“上漲”,52.3%認為“基本不變”,10.0%認為“下降”,12.2%認為“看不準”。
三季度對於四季度房價的預期中顯示,19.9%居民認為“上漲”、55.8%認為“基本不變”、12.7%認為“下降”,11.7%認為“看不準”。
四季度對於一季度房價的預期中顯示,16.8%居民認為“上漲”、56.7%認為“基本不變”、15.2%認為“下降”,11.3%認為“看不準”。
這麼一看,直觀地展現了2021年購房者的心態波動情況,因為購房者的心態就代表著未來的購房意願,就代表著市場的冷熱情況。
認為房價上漲的人數逐步減少,認為基本不變的持續增加,認為房價會下降的除了二季度的統計,都是逐步增加,認為看不準的人數基本保持平衡。總的來說,預期房價下降的人多了,而認為房價上漲的人卻有了明顯的回落,從年初的25.2%到年底的16.8%,對於2021年市場的情況可見一斑。
購房者的心態變化恰恰反映了市場內在邏輯的波動。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年累計釋出房地產調控政策約600次,這也是歷史上不多見的,可見2021年樓市依然非常複雜,形勢非常嚴峻。
儘管如此,從年初到年底,始終對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堅決執行,體現了調控的嚴肅性和持續性,無論是對於限制房價過快上漲還是過快下跌,都指向一個字,那就是“穩”。而對於全面圍堵投機炒房行為一點都不放鬆。
而一個正常的市場也應該是有買有賣,當大家的信心都不足甚至都在觀望時,這種膠著狀態就需要去打破,讓賣房者敢賣,也讓購房者敢買。
從9月底央行等“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一系列利好引導後,各部門各地方也都相繼出臺利好措施。實際上這也意味著樓市穩定的動力十足。
釋放的訊號也非常明確,無論樓市調控如何,都堅持穩定為主,無論如何因城施策,都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底線不能破。所以,各地收緊也好,適度放鬆也罷,目的都是希望樓市迴歸穩定,確保市場正常執行和健康發展,保護購房者合法權益。不能忘了樓市調控的目的是什麼。
除了國家層面肯定房地產地位外,不僅對於剛需,而且對於改善購房者也鮮明地提出,再次給信貸市場以信心。這必然會給房地產信貸市場帶來更積極的影響,信貸寬鬆的信心更足。
除了確保買了房的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要堅決處置逾期交房問題,也給購房者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大家不再因為買房而有後顧之憂。
由此看來,接下來,房地產繼續整體收緊的可能性不太大,監管方向不是管控,更多是支援穩健發展,從很多城市反應看調控效果是明顯的,但這並不是樓市調控鬆綁的訊號,房地產的政策主基調沒有改變,但是執行要注意避免搞“一刀切”,從而誤傷剛需改善性自住購房群體。
一系列提振購房者等信心的政策有的已經來了,有的依然在路上,相信2022年整體依然偏緊,但更緊的政策不太會有,除非市場被利用被炒作,否則,購房者的信心還需要更直接更實惠的政策利好才能調動起來,但對於剛需和改善購房者無疑迎來了較好時機。
調控從來都不是阻礙成交,更不會打壓購房者,而是讓房地產市場更加健康更加平穩,只有清理了投機炒房,才能讓購房者體會到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才能真正保護他們,他們也才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