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痰溼的問題,你是否嗓子總有痰,痰多總要吐?很多人都有這種表現,總是有一些白色為主的粘痰,質地比較清晰,吐掉後過了一會就又有了,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痰溼?到底怎麼解決?
在說處理辦法之前,有一個總困擾大家的問題要說一下,我們總說痰溼痰溼,痰和溼到底是不是一回事?不是的話怎麼區別?
嚴格來說,二者不是一回事,雖然可以互相轉化,但是表現出來的症狀是不同的。我們中醫講辯證論治,辯證不同,解決辦法也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脾虛生溼,溼聚成痰。溼聚成痰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溼氣在體內濃縮聚集會變成痰。
表現有何不同?
先說溼,溼性趨下,溼容易往下走,表現出來的都是水的狀態,比如所大便稀,腳潮溼,汗多,大腿潮溼,手腳潮溼。
再說痰,痰都是能看到形狀的,我們吐出來的不論是熱痰,寒痰,都是成形的,我們皮裡膜外的包塊,各個部位的腫塊,肌瘤,結節,都是有形狀,看得到的。
此外身體肥胖,大腹便便,面板毛髮出油多等介於痰和溼之間,不能截然分開,我們就把他們算作痰溼。
迴歸到正題,痰多,總有痰到底怎麼處理?
今天給大家介紹四味藥來燥溼化痰,分別是陳皮、浙貝母、清半夏、化橘紅,幫助你強力化痰。
1、陳皮
陳皮不僅具有燥溼化痰的作用,還有健脾去溼作用,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頭,肺為儲痰之器,所以解決痰溼不光要燥溼化痰,還得杜絕生痰的源頭,陳皮就是一個標本兼治的藥物了,不僅燥溼,還能化痰。
2、浙貝母
浙貝母是一個清肺化痰的藥物,很多人有疑問,脾為生痰的源頭,我們直接健脾胃是不是就可以了,當然是不行,因為首先我們肺不僅是儲存痰的容器,還有呼吸,調節津液的作用,痰在肺裡面會影響肺的功能,我們中醫講整體觀念,不能顧此失彼,所以要化痰,要清肺、潤肺。此外,浙貝母還有散結聚的作用,對於痰瘀互結導致的結節、增生也有很好的效果。
3、清半夏
清半夏被稱為“溫化寒痰的聖藥”調理寒痰基本必備,性溫,對於這種清稀色白的寒痰尤其效果好,半夏配上浙貝母,一溫寒痰,寒熱並用,寒痰熱痰都可以應用,另外,清半夏味辛,能散結,對於無形之痰瘀互結形成的結節、增生有很好的的消散作用。
4、化橘紅
最後,一味化橘紅苦香辛燥,可以化風寒溼痰,止咳嗽,助你解決痰溼盛的問題,而且化橘紅還有很好的開胃進食作用,對於由於痰溼阻滯導致的食慾不佳,進食減少有也很好的效果。
總結一下,如果經常痰多,都是稀痰,寒痰,總有吐痰,今天教給大家的四味中藥搭配起來,可以燥溼化痰,不僅解決痰多的問題,還可以健脾,增強痰溼代謝,化痰散結,消結節,增生,腹型肥胖,顏面頭髮油多,如果你有以上問題,不妨收藏參考!
痰溼問題解決了,有的朋友還想知道溼氣大怎麼處理,關於去溼,大家可以看一下我2022-02-08的微頭條,裡面有方法。如果還不懂,可以留言。
還有一點,貝母和半夏跟附子、烏頭類藥物屬於中藥的十八反,不能一起應用,大家要記牢。